誰與共釣寒江雪
——柳宗元及其散文
(選自《講給孩子的中國文學(xué)經(jīng)典》第23天)
2014-03-27 07:45:00|
(轉(zhuǎn)自:網(wǎng)易·候會的日志)
按:應(yīng)博友@xiongxingzi的要求,將《講給孩子的中國文學(xué)經(jīng)典》第23天“柳宗元及其散文”發(fā)表在博客中,提供給孩子們作為教學(xué)參考。
從一首詩認識柳宗元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驚風(fēng)亂飐芙蓉水,密雨
斜侵薜荔墻。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共來百粵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xiāng) !
◎大荒:曠遠的荒野。◎驚風(fēng):狂風(fēng)。飐(zhǎn):吹動。芙蓉:荷花。◎薜荔(bi4 li4):一種蔓生植物。◎九回腸:意即愁腸百結(jié)?!虬倩洠褐府?dāng)時五嶺以南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文身:指古代南方少數(shù)民族在身上刺花紋的風(fēng)俗。◎滯:阻滯,阻塞?!?div style="height:15px;">
“這是誰的詩,這么凄涼?”連沛沛也感覺出詩中的凄楚意境。
“這是柳宗元的詩,題為《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谠n愈同朝為官,是朝中的革新派,也因此受到打擊排擠,被貶到柳州作刺史,那是個極為荒涼偏遠的地方。
一天,柳宗元爬上柳州城樓,正值風(fēng)雨襲來,在惡劣的天氣里,面對嶺樹江流,詩人心情憤懣,于是寫下這首詩,寄給跟他一同貶官到漳、汀、封、連四州的四位朋友。
柳宗元跟韓愈的政治見解不盡相同,可兩人卻是文學(xué)上的同道,一南一北,共同推動了古文運動的發(fā)展。他們的人生經(jīng)歷,又都是那么坎坷不平的。不過相比之下,柳宗元早年在仕途上比較順利,可后來的境遇,卻比韓愈悲慘得多,連他的詩文,也都多少染上了凄苦的色彩。”
駁議復(fù)仇,辯才出色
柳宗元字子厚,祖籍山西——那里古稱河?xùn)|,故人們又稱他“柳河
東”。他本人生在長安,小時候,父親到江南做官,把他們母子留在長安。柳宗元自幼聰明過人,四歲時就能熟十幾篇古人辭賦,這都是母親教導(dǎo)督促的結(jié)果。到了十三歲,他的文章已經(jīng)小有名氣啦!
柳宗元二十一歲考中進士,二十六歲時又考取博學(xué)宏詞科。此后五六年里,他大都在朝廷做官。
這位年輕人知識淵博,才華橫溢,喜歡跟人辯論,常常把對方說得心服口服。大家欽佩他,連老資格的官僚們也爭著結(jié)交這個前途無量的年輕同僚。
那時韓愈正在積極倡導(dǎo)古文,他把柳宗元引為知己。柳宗元的古文寫得很漂亮,這一時期的名篇有《駁復(fù)仇議》、《種樹郭橐(tuó)駝傳》和《梓(zǐ)人傳》等。
《駁復(fù)仇議》討論的是一件歷史陳案:武則天當(dāng)政時,平民徐元慶的爹爹被姓趙的縣尉殺死;徐元慶替父報仇,又殺了趙縣尉,然后投案自首。當(dāng)時的諫官陳子昂建議殺掉徐元慶,再表彰他能盡孝道。柳宗元對這個歷史案件的處理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他在文章中說,如果徐元慶的爹爹沒有罪,趙縣尉殺他只是為了泄私怨,而上級官吏又官官相護,不能替徐家申冤;那么徐元慶殺死趙縣尉本是合乎禮法的行為,謝他還來不及呢,干嗎還要殺他?
反過來,如果徐元慶的爹爹有罪,趙縣尉殺他是依法辦事,那么徐父是死于法律。法律是可以仇視的嗎?仇視天子的法律,又殺害執(zhí)法的官吏,這是犯上作亂啊,理當(dāng)依法斬殺,干嗎還要表彰他呢?——柳宗元說的一點不錯。他那清晰的頭腦,出色的論辯能力,在這篇文章里得到充分展示。
《種樹郭橐駝傳》和《梓人傳》都是寓言式的,分別借著一位種樹的園丁和一位建筑師的舉止言談,來說明治國理民的大道理。
郭橐駝是個駝背人,可他種樹確實有一手,無論什么樹,到他手里,準(zhǔn)保枝繁葉茂、果實累累。他的經(jīng)驗就是“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順著樹木的天性,讓它自然生長。
可當(dāng)官兒的就不懂這個道理。郭駝橐說:
然吾居鄉(xiāng),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蚤繅而緒,蚤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兵Q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也。
◎長人者:指官吏。好煩其令:喜歡亂下命令?!蛉羯醵洌合袷呛軔巯О傩?,最終只能給百姓帶來災(zāi)難?!虻┠海涸缤??!蚬倜洌捍佟③?xù)、督,都有催促、勉勵的意思?!蛟橥霸纭???壘w即繅絲,織縷即紡線織布?!蜃郑吼B(yǎng)育。 ◎遂:(使)成長。豚(tún):小豬?!驌裟荆呵冒鹱??!蛭嵝∪司洌狠z,停下。飧饔(sūn yōng),晚飯、早飯。勞,慰勞、招待?!蜣恨堋0玻喊捕?。◎病、?。憾贾咐魟诶?。
官吏們好像很關(guān)心愛護百姓,可他們的舉動,恰恰違背了百姓的心愿,因而只能給百姓帶來禍害。柳宗元最后說:“不亦善夫!胥問養(yǎng)樹,得養(yǎng)人術(shù)!”——這不挺好嗎?問養(yǎng)樹的事,卻得到治民的道理。其實文章的主旨,就是探討“養(yǎng)人術(shù)”啊!
悲憫說《捕蛇》,慷慨論“公仆”
柳宗元對民間疾苦了解得越清楚,越感到有改革的必要。很自然的,他參加到主張革新的王叔文集團中去。這個政治集團當(dāng)時正受順宗皇帝的信任,積極推行革新措施,像禁止宮市啊,減免百姓拖欠的賦稅啊,等等。他們還想把兵權(quán)從太監(jiān)手里奪回來。這一來可惹惱了大太監(jiān)、大官僚,他們先是逼著身染重病的順宗退位,又對王叔文集團開刀。柳宗元、劉禹錫等八位革新派的大將都被貶到邊遠州郡去作了司馬,歷史上稱之為“八司馬”。
柳宗元這一年三十三歲。他被貶到永州。永州(今湖南零陵)在當(dāng)時是個又荒涼又落后的地方。到任的第二年,老母親就因水土不服、缺醫(yī)少藥去世了。這時,王叔文已被朝廷處死;可反對派仍不放過柳宗元,不斷地造謠中傷,連親友們也不敢再理睬他。他的身體也一天比一天糟,可他并沒有屈服!
司馬是個有職無權(quán)的閑官,柳宗元正好趁這個機會好好讀讀書。這一時期,他的詩文寫得不少,著名篇章有《捕蛇者說》、《三戒》、《送薛存義序》、《段太尉逸事狀》,還有《非國語》、《天問》、《天對》等等。另一類則是山水游記,那是柳文中最有特色的部分。
《捕蛇者說》記述了這么一件事:永州郊外有一種怪蛇,黑地兒白花,有劇毒,人被它咬了就活不成??墒前阉絹頃癯筛蓛?,又是一味良藥。朝廷因此要求永州每年進貢兩條蛇。于是州里規(guī)定,誰能捉來蛇,便可以免交賦稅。
有個姓蔣的,一家三代靠捕蛇為生。柳宗元問到他時,他凄凄慘慘地說:我爺爺是被蛇咬死的,我爹也死在這上頭。我呢,也是九死一生啊!——可是柳宗元說要給他換個差使,他竟急得哭起來。
原來,當(dāng)個捉蛇人固然要危險,可是做個交納賦稅的老百姓,命運就更悲慘:蔣家務(wù)農(nóng)納稅的老鄰居們,如今已經(jīng)十不剩一了,不是死光了,就是逃走了;只有蔣家靠著捉蛇存活下來。——姓蔣的說得好:自家的危險一年只有兩回;而官吏們天天來催逼賦稅,鄉(xiāng)親們可是天天在死亡線上掙扎哪!
柳宗元聽了,感到由衷的悲哀:“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唉,誰料賦稅的毒害,比毒蛇還要厲害哪!
文章寫得極有章法:作者極力渲染毒蛇之毒,是為了烘托捉蛇這個差使的危險;而烘托危險又是為了反襯農(nóng)民們更加悲慘的命運!身在逆境的柳宗元一天都沒有忘記百姓,看得出來,他是封建官吏中開明而有良心的那一類。
人們今天稱官員為“公仆”,這個概念,柳宗元早就提出過。在《送薛存義序》里,柳宗元就說:官吏是拿了老百姓的錢,為老百姓辦事的;但今天的官吏拿了錢不辦事還不算,還要盤剝、偷盜百姓。假使誰家雇了個仆人,拿了工錢卻不認真干活,還偷主人家的東西,那么早就被主人趕跑啦!可惜如今遍天下的官吏都是這一類,老百姓卻敢怒而不敢言,這太悲哀啦!——當(dāng)官的不應(yīng)該是高高在上的老爺,而應(yīng)當(dāng)像仆人服侍主人一樣對待老百姓;柳宗元的觀念,真的十分超前!
寓言刺高官,史筆寫英雄
《三戒》是一組短篇寓言故事,共有三篇:《臨江之麋(mí)》、《黔(qián)之驢》和《永某氏之鼠》。這三篇中的主角都是動物,它們有著共同的特點:沒有真本事,沒有自知之明,只憑外貌或外力得逞于一時,最終都沒有好下場。
像《黔之驢》吧,說的是貴州沒有驢子,有位好事者運去一頭,放牧在山下。老虎頭一回見到這個大家伙,很害怕,不敢靠近。一次驢子大叫一聲,老虎嚇得望風(fēng)而逃??墒且粊矶サ?,老虎發(fā)覺這個“龐然大物”也沒啥了不起,至多只是叫兩聲、踢踢腿而已。老虎一旦認清驢子的真面目,便老實不客氣地撲上去,把它吃掉了?!腥苏f,柳宗元這是借著動物,諷刺朝廷里那些貌似強大、猖狂一時的保守派官僚哪!
柳宗元的人物傳記也寫得十分生動,有一篇《段太尉逸事狀》,記述了太尉段秀實的幾件逸事。其中一件講到段秀實在涇州做刺史時,曾果斷地殺掉十幾個禍害百姓的兵痞,結(jié)果當(dāng)?shù)伛v軍騷動起來,軍事長官也束手無策。
關(guān)鍵時刻,段秀實解下佩刀,只帶一個牽馬老兵來到兵營,面對全副武裝的激憤士兵,從容地說:“殺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頭來矣!”(殺我這樣一個老卒,何必還披盔戴甲?我?guī)еX袋自己送上門來了?。┦勘鴤円幌伦颖凰饝刈×?。段秀實乘機作了長篇講演,曉以利害,說得將士連連點頭。當(dāng)夜,段秀實就睡在兵營里。就這樣,一次迫在眉睫的兵變被化解了,地方治安也得到整治。
文章不但生動刻畫了這位可敬人物,還從側(cè)面反映了軍閥、豪卒的蠻橫驕縱,揭示了藩鎮(zhèn)割據(jù)帶來的禍患。柳宗元寫這些,是為了給史官作參考,好讓忠臣賢士能名垂青史。
另有一篇《童區(qū)寄傳》,同樣是傳記文學(xué)的名篇。文中記述一名十一歲的小英雄區(qū)寄,連殺兩名豪賊,終于逃脫虎口的故事。文章寫得生動曲折,活像一篇驚險小說。
“永州八記”,記游名篇
柳宗元的山水游記成就最高,代表作當(dāng)數(shù)“永州八記”。
永州雖然地處荒僻的湘西,可那兒的風(fēng)景卻出奇的好。柳宗元一有閑空,就東游游,西走走,帶著朋友和仆人爬高山、穿密林,或沿著小溪尋找源頭。走累了,在草地上一坐,喝著帶來的酒。醉了,就相互枕著身子睡上一覺,夢也是香甜的。
有一回,他坐在法華寺的亭子里遠眺,忽然發(fā)現(xiàn)西山的風(fēng)景非常奇麗。他便帶人渡過湘江,沿著冉溪一路砍荊榛、燒茅草,開出一條路來,一直爬到西山頂。頓覺天地寬闊,心胸舒展。從此,西山成了他常來常往的樂游之地。這次游玩回來,他寫了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記》,是“永州八記”的頭一篇。
又過了幾天,他再度到西山游玩,在山的西邊發(fā)現(xiàn)一個小潭,叫鈷鉧(gǔ?。悫? 潭,潭有十幾畝大小。潭西又有一座小丘,小丘上山石奇特,有的像牛馬在溪邊飲水,有的像是狗熊爬山。經(jīng)過柳宗元他們一番整治,小丘顯現(xiàn)出天然的美色來: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游,舉熙熙然回巧獻技,以效茲丘之下。枕席而臥,則清泠之狀與目謀,瀯瀯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div style="height:15px;">
◎嘉木:好的樹木。◎舉:全部。熙熙然:和樂的樣子?;厍色I技:呈獻出各種巧妙和技藝?!蚱潱哼@?!蚯邈觯╨íng):形容水色的清涼。與目謀:跟眼睛交流。◎瀯瀯(yíng):形容水回流的聲韻?!蛴迫唬盒稳萏摽铡!驕Y然:形容靜默。
“永州八記”中最著名的一篇是《小石潭記》(全名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小石潭在小丘的西邊。開始時,隔著竹叢聽到有水聲,好像美人身上的玉珮在叮當(dāng)作響。等砍掉竹子開出道路,才看見小潭的面貌:
◎全石二句: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翻卷過來,高出水面?!蚩砂僭S頭:大約一百來條?!蚪匀艟洌憾枷袷窃诳罩杏蝿樱瑳]什么依靠似的。 ◎佁(yǐ)然不動:呆呆地停著不動。佁然,愣住的樣子?!騻m(chù)爾:忽然?!螋?xì)忽:疾速的樣子。
作者寫魚,實際上也是寫水。魚像是無所依傍地在空中嬉游,那水的清澈,還用說嗎?——可惜跟鈷鉧潭西的小丘一樣,這兒過于冷清,“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作者只好離開。
作者對自然美景贊美之余,不禁產(chǎn)生感慨,說“造物者”造就這樣的美景,安放到如此荒僻的地方,千百年來沒人欣賞,似乎是“勞而無用”。不過有些賢明正直的人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被貶斥到這里;這些美景該不是老天為了撫慰他們而特意設(shè)置的吧!
后來柳宗元在冉溪邊買了一塊地,定居下來,并把冉溪改名為愚溪,周圍的景物也統(tǒng)統(tǒng)以“愚”命名,什么愚丘、愚溝、愚島、愚泉、愚池、愚堂、愚亭等等。
他說這條小溪既不能灌溉,又不能行舟,“無以利世而適類余”(類余:像我一樣。),因而取名為“愚”。——看來柳宗元在游山玩水的時候,心情也并不輕松平靜。他時刻不忘報效國家,可是又有誰給他這個機會呢?在《愚溪詩序》里,便記錄了這種痛苦心情。
柳宗元來到永州的第十個年頭,朝廷召他進京。一同被召的還有另外四位司馬。而八司馬中的其他人,已有兩位死去,一位先自升遷了。——不過憲宗對他們?nèi)詰呀湫?。這一回,柳宗元被改派到柳州作刺史。官雖然升了,地方可是更偏遠了。
元和十年(815)六月,柳宗元來到柳州。在那兒,他寫下了開頭咱們提到的那首“城上高樓接大荒”的七律。——在柳州,柳宗元很快發(fā)現(xiàn),那兒有不少事要做。他制定法令,引導(dǎo)老百姓開荒種地,養(yǎng)牛喂雞。時間不長,柳州的面貌就大為改觀,城池街道修得整整齊齊的,路邊還栽種了名貴的樹木。外逃的百姓們都紛紛回來定居。柳宗元還開辦學(xué)校,鼓勵年輕人學(xué)習(xí)。經(jīng)過柳宗元的親自指點,有人還考取了進士呢!
有一件事應(yīng)當(dāng)特別提到。柳州有個壞風(fēng)俗:窮人借了人家錢,要拿子女做抵押。碰到還不起的,干脆把兒女?dāng)嘟o人家當(dāng)奴婢,境況慘極了。柳宗元一上任,就命令那些當(dāng)?shù)锏慕y(tǒng)統(tǒng)把兒女贖回。實在沒錢的,就讓主人家給奴婢記工,拿工錢抵身價。鄰近的州也學(xué)柳州的樣兒。不上一年,就有一千多奴婢回家跟親人團聚。
這是柳宗元的《江雪》,是他被貶永州時作的。你看,天地之間一片逼人寒氣,連鳥獸都銷聲匿跡,不知藏到哪兒去了??墒沁@位漁翁卻獨自一個披蓑戴笠的,在雪中專心釣魚呢!我看,這里面有點象征意義:柳宗元不就是那位在逆境中不屈服的'孤舟蓑笠翁’嗎?
說起來,柳宗元的人格真的很偉大。不是有'疾風(fēng)知勁草’這么一句話嗎?柳宗元被朝廷從永州召回,重新派往柳州時;跟他一塊兒遭貶的劉禹錫,這一回被改派播州。那地方比柳州還要荒僻,簡直不是人呆的地方。柳宗元聽到這消息,替朋友落下淚來,難過地說:夢得(劉禹錫的字)的老母親還在哪,他回家怎么跟老母親說呀!沒有讓老母跟兒子一塊兒去受罪的道理啊!于是柳宗元毅然寫了奏章,要求拿自己的柳州跟劉禹錫掉換——韓愈為柳宗元寫墓志銘時,曾有'士窮乃見節(jié)義’的感嘆,就是為此而發(fā)的呢!”
漁翁清晨起來,從江中汲了清水,用竹柴燒飯。當(dāng)日出煙散時,船早已在咿咿啞啞的櫓聲中出發(fā)了。以下的詩句像是動態(tài)的電影鏡頭:畫面上一會兒是江流,一會兒是遠空,一會兒又是山峰上舒卷的白云……這是不是有點像用詩抒寫的'永州八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