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娘子”
2015-03-22 15:55:06
(轉(zhuǎn)自:鳳凰網(wǎng)·cathy荷塘月色的博客)
想必親們一聽到“三小娘子”的雅號,立馬會說她肯定是個小鳥依人的少婦吧。誒,咱先不管她是否少婦,就按人們對她的喜歡指數(shù)來說呀,還真不亞于明星靚姐呢。
咱在這兒也別賣關(guān)子了,照直里說吧。單講宋朝的時候啊,娛樂業(yè)可以說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單瞧瞧開封的市民唄,動輒就上宣德樓了,有朋友該問了,閑著沒事兒跑那兒干什么呀?嘿,不圖黎明,哪有打早起的?雖然宋朝人盛行玩什么斗雞、蛐蛐兒之類的東西找樂子,但是也不至于登上那么高的地兒,去看個斗蛐蛐兒吧。呵呵,人家看的那個呀,可是大象表演。列位要說了,大象表演又和那個“三小娘子”有幾毛錢的關(guān)系呀。誒喲喲,您這就外道了不是?因為在那個時候啊,大凡宮里頭有什么重大的祭祀活動呢,都得在兩個月前開始訓(xùn)練大象。過一會兒,您就知道其中緣故嘍。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誠謝?。?div style="height:15px;">
宋朝呢,有專門飼養(yǎng)大象的基地,并有專職人員負(fù)責(zé)喂養(yǎng)、訓(xùn)練。并不像一般的三級動物園里,把個長頸鹿餓得脖子越來越長,大象鼻子越來越抽抽兒。呵呵,人家這大象可是國家隊兒滴,不愁吃喝滴。誒,有道是“養(yǎng)象”千日,“用象”一時嘛,呵呵。凡是到了有重大活動時,那場面相當(dāng)?shù)穆≈匕。?jù)當(dāng)時的記載呢,先是讓馬車開道,再加上國家儀仗隊的幾十面旗子,十幾個鑼鼓,七頭大象有條不紊地跟在儀仗隊的后邊。馴象員則十分威風(fēng)地坐在象背上,“象有不馴者擊之”呵呵,沒有規(guī)矩哪成?假如大象不聽話的話呢,他們就用棍棒教訓(xùn)它們。
當(dāng)大象步履沉穩(wěn)地來到宣德樓的時候呢,就要開始“工作”了,走秀。它們要在宣德樓前面往返幾圈,接著便齊刷刷地排成一行,面北參拜,而且還用鼻子發(fā)出參拜的響亮的聲音。每到這個精彩的時刻,御街上擠滿了前來觀看的人。
這人多了才熱鬧,生意人的觸覺是靈敏的,最能看出商機。趁圍觀者眾多,有不少商家賣用泥巴捏制而成的小象,或是經(jīng)營畫著小象的紙畫兒,吸引了很多游客。一般外地的人買了,都拿回家當(dāng)做禮物,送給從來沒看見過象,或沒觀看過大象表演的親戚、朋友。而當(dāng)?shù)氐哪切┩梁纻兡?,則“勾呼就私第觀看,贈之銀彩無虛日。”是不是有點兒像大象也輪番“唱堂會”的架勢呢?呵呵,所以呀,要想把象叫到家表演,還必須提前預(yù)約排號呢。
只要是到了觀看大象表演的時候,都是“御街游人嬉集,觀者如織?!闭嫠^人山人海啊。京城的普通百姓對大象是不陌生的啦,他們看的不是什么門道,而是圖個熱鬧、快樂。但是對于那些很少出門的貴婦們來說,就覺得新鮮了——那么個長鼻子的玩意兒,怎么就那么滴懂禮兒知事兒的呢。真是讓人大費腦筋。宋徽宗時的宰相薛昂的夫人,偶然經(jīng)過宣德樓,她是生平頭一遭看見大象表演,覺得簡直不可思議,甚至張嘴瞪眼地給驚呆了?;氐郊液螅龑ρΠ赫f,誒喲外,我滴娘哎,今兒呀,我算是開了眼嘍,有一件稀罕事兒被我撞上了,你才怎么著,哈哈,我竟然看見了長著長鼻子的大毛驢子。后來這事兒傳了出去,蔡夫人可出糗出大嘍。
到了南宋的時候,盡管沒有大象表演的活動了,可養(yǎng)象所還是有的。其中外國進貢來的六頭大象也沒吃閑飯。他們每天都要與兩頭駱駝一道,由禮儀老師帶著它們到皇宮前作揖行禮什么的,直到朝會結(jié)束為止。同樣,它們完成自己的“任務(wù)”返回象所時,也是派頭兒十足的,前面有幾對鑼鼓,三四十面彩旗迎風(fēng)招展,一路之上吹吹打打,好不熱鬧。
與北宋的人們一樣,南宋人也特別的喜歡大象,他們還給里邊的一頭母象起了一個名字,叫做“三小娘子”。并且人們天天都能見到這個象星“三小娘子”。癡人以為,“象粉”們之所以如此熱捧象星,不僅僅是因為那每天的一面之緣吧,關(guān)鍵在于她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快樂。
歡迎光臨木柳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