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界普遍認為,恐龍滅絕的原因是小行星撞擊地球,曾經(jīng)的地球陸地霸主在巨大沖擊力下徹底滅絕。地球上78%的生物也都沒能存活下來。
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約為10公里的小行星以每秒40千米的速度沖向了地球,對地球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力,對地球上的生物帶來了嚴重的影響,恐龍只是眾多滅絕物種中的一個類群而已。
那么假設當初該小行星落在了海中,陸地上的生物還會滅絕嗎?為了得出準確的答案,科學家們決定模擬當時的環(huán)境,研究小行星撞擊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雖然地球的大氣層有緩沖作用,但是對于質(zhì)量巨大以及如此快速的小行星來說形同虛設,所以小行星對地球的撞擊力依舊能夠達到猶如100萬億噸炸藥捆綁之后同時爆炸的威力。
即便是落入海中,也會導致太平洋產(chǎn)生數(shù)千米高的海嘯,同樣會毀滅大半個地球,生物大滅絕是必然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