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非常榮幸,我們今天請到了在美國華盛頓大學攻讀護理博士學位的陳紫靜學姐。
從本科直升PhD, 做課題也做志愿者。她現(xiàn)在正在飄著雪的瑞士,在WHO(世界衛(wèi)生組織)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實習。
非常感謝紫靜學姐抽出了兩個晚上的時間來接受我的采訪。下面讓我們一同隨著紫靜學姐的敘述來了解一下她的傳奇經(jīng)歷吧。
如果必將到達,
那么近路遠路都是捷徑
我本科畢業(yè)于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的護理專業(yè)。畢業(yè)之后,在家彷徨過一陣子,希望出國繼續(xù)從事護理這個專業(yè),但是不知道腳下的路該怎么走。最后申請了美國東海岸一個學校的語言和碩士專業(yè)雙錄取。希望先拿到簽證到了美國再繼續(xù)找方向(當年害怕護理學的簽證不容易申請,所以“曲線救國”?,F(xiàn)在如果想讀美國的護理PhD,可以在國內(nèi)直接申請,簽證一般不是問題)。
在費城呆了三個半月,找遍了美國護理各個層次的教育形式之后,我決定申請護理學PhD。當時鎖定了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2011年夏天轉(zhuǎn)到華盛頓大學繼續(xù)讀語言。想要在美國生存沒有那么容易,因為當時的移民政策,擁有博士背景的學生才能相對容易的找到工作、申請到綠卡,而本科直接升PhD的護理學國際學生又是少之又少。于是一邊讀語言,我就開始一邊和學校的老師聊研究方向,準備申請PhD。
當目的地清晰之后,從起點到終點的一步步規(guī)劃就越來越清晰具體了。
(答辯通過之后和導師的合照)
做好準備,
這樣機會來臨的時候才能抓的住
由于常常和華盛頓大學的老師同學們聊天,信息交流自然也多了起來。受一位老師的邀請,我開始在她的課題組做志愿者,做一些非?;A(chǔ)的工作。貼郵票,寫地址,了解課題是如何一步步進行的。這些看似打雜的工作讓我開始對科學研究有了初步的了解。
除此以外,我在讀語言期間一共做了三份志愿者的工作。由于我希望往老年方向發(fā)展,所以這些工作盡量都是關(guān)于老年人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醫(yī)院里接送病人和在病房整理物品,這段經(jīng)歷幫助我了解美國的醫(yī)院環(huán)境并且能和住院病人接觸。第二份是定期去老年人的家中和他們聊天,這份工作既讓我提升了語言能力,也讓我對當?shù)乩先说纳钣辛顺浞值牧私?。第三份是社區(qū)的工作,主要內(nèi)容是幫助社區(qū)里的老年人組織一些文娛活動。
所以在正式開始讀博士之前,我已經(jīng)用了一年的時間去了解當?shù)氐奈幕尘?,老年人的生活狀況等。這對我今后的學習和研究都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2016年ATS美國胸科協(xié)會國際會議優(yōu)秀摘要獎學金頒獎)
跳過Master,讀博只是一個開始
大概2011年11月份的時候,我開始準備申請材料。申請博士的時候,學校非??粗啬闶欠裼星逦难芯糠较?,中長期的職業(yè)計劃,以及今后的發(fā)展方向。當然除此之外,實力和滿足語言等入學標準都是不可缺少的條件。申請美國的護理學博士,和“自己”競爭的因素要大于和“別人”競爭。華盛頓大學PhD項目每年有20個名額,但是每年只有十二三個同學入學。如果學生自身的實力很強,目標很明確,申請方向和學校某些導師的方向march,被錄取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
2012年9月,我正式開始讀博,這僅僅是這場漫長旅程的開始。
(華盛頓大學的校園)
美國的博士讀起來還是很有挑戰(zhàn)的,除了課堂上學習各種理論知識、大量的文獻閱讀、參與課堂討論、寫各種長篇短篇的作業(yè)、準備課堂演講、參與學術(shù)會議以外,還有很大一部分時間是參與科研實踐。我開始在臨床科研中心約病人、收集病人資料,學會在實驗室處理血樣,在統(tǒng)計老師的幫助下做數(shù)據(jù)分析,學會使用各種相關(guān)軟件。一點一滴的細節(jié)中,我快速地成長。
在這個過程中,主觀能動性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學生常常會習慣老師把一切都送到你面前,學生只要張開口去吃去消化就可以了。但是這在國外是行不通的。我們必須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學會主動爭取。我們需要和項目老師溝通,需要告訴老師她可以怎么幫助你,需要哪些材料和支持。大部分的老師都會非??犊亟o學生提供他們力所能及的幫助,但是一定要主動告訴老師,你遇到了哪些困難,你需要什么樣的幫助。否則別人會認為你沒有什么問題,“一切順利”。從而造成誤會和麻煩。
在美國,護理學博士的平均入學年齡是四十多歲,和我一起入學的也有奶奶輩的同學。他們很多人都擁有豐富的臨床、教學、管理和科研、甚至從商經(jīng)驗,很多同學都會慷慨地提供各種幫助。和同屆和上下屆的同學們的交流讓我受益匪淺。博士旅程中,離不開和周圍同學們的互幫互助。
(在華盛頓大學校園)
即使我能預見所有悲傷,
但我依然向往
PhD期間如果你沒有哭過,那就不叫PhD。
申請PhD的時候,老板就說,我不能為你付學費,經(jīng)濟問題必需自己解決。但是為了能跟著這位老師做國家級的課題,我還是堅持沒有改變方向。
后來,沒有課題導師在身邊,很多事情都靠自己摸索前行。
生活上,買菜做飯,辦卡辦證,找房子搬家……多么焦頭爛額的日子里,也要照顧好自己。
其實所有的困難,都像打怪升級一樣,解決一件又一件,然后你就會變得強大。
每一個讀博的人都是這么過來的。每一個在國外留學生活的人都是這么過來的。
無論是從語言文化,還是從科研過程中瑣碎的工作,每一件事情都是個坎兒,大麻煩常有、小麻煩不斷。有時覺得要完,門檻太高夠不著了!但邁過去了也就覺得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路上的磕磕絆絆,不會影響朝著目標前進的步伐。
回過頭來看看PhD的這幾年生活,自己最大的收獲就是自我的成長。面對多彩的生活,敢哭也敢笑;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依然覺得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沒有什么是不可戰(zhàn)勝的,
星辰大海都太遠,
走好每一步自然就會到達。
寫在后面
PhD期間如果你沒有哭過,那就不叫PhD。
每一位遠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孩子都會感同身受吧。光環(huán)背后究竟付出了多少努力,大概只有他們自己才能體會。這個世界上能量總是守恒的,付出多少就會得到多少。
暖心另附紫靜學姐E-mail:zijingc@uw.edu
另外歡迎有海外護理PhD背景的同仁們加入我們的Community
下期預告:下一期的文章中我們會介紹紫靜學姐在WHO工作的經(jīng)歷,以及各種經(jīng)驗分享,非常精彩,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