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覺得,美女和美男作為一個群落的興衰,是有周期的。比如好萊塢,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絕色美女如云,七八十年代的頂級女明星卻容貌平凡,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后又稍有好轉;比如香港娛樂圈,八九十年代隨便一個小小女配角——如黎姿——放在今天之TVB就是力壓群芳的愛美神飛彈,而那時的女主角們,擱現(xiàn)在已全都是女神級的存在了。
歷史上的美男或美女,沒有照片,只能通過文字和記錄來感受了?!沂桥耍蔷驼f我喜歡的美男吧。
無從判斷哪個時代的美男最多,但最重視男性的皮囊的,大概就是魏晉時期了。我們所熟知的“貌若潘安”、“看殺衛(wèi)玠”、“傅粉何郎”,都是來自他們這一拔的。
先說潘岳,也就是潘安。他首先是那個時代最有名的辭賦家之一,也是他的妻子最好的丈夫,開創(chuàng)了悼亡詩的先河——不過,這些文學史的事誰管啊,我們只想看美男!美男!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里說,“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眲⑿俗⒁墩Z林》稱:“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闭f是漂亮得駕車走在街上,連老女人都著迷,朝他扔水果以示愛慕。而同時另一著名辭賦家左思不服氣了。你潘岳是長得帥,可是我紅啊,我一紙《三都賦》能讓洛陽紙貴呀。他也學潘岳一樣,駕著輛車四下遨游,還故意不打扮——我忘了說了,左思長得很丑——結果,老太太們一起朝他吐口水,左思“委頓而返”,完全不顧他是一個暢銷書作家。同樣被別人用磚塊瓦片砸,灰溜溜回來的,還有另一著名文學家張載。
以貌取人到這個份上,晉時好離譜。
潘安老婆死得早,他早早就添了幾縷銀發(fā),結果,從此就有了“潘鬢”一詞,形容中年鬢發(fā)初白。潘安做河陽縣令時,令滿縣栽桃花,澆花息訟,后來,就有了“花樣美男”一詞。潘安在《閑居賦》里寫園林,有“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一句,后來也成了蘇州拙政園的園名。最后,連潘安等諂事權臣賈謐,每次賈出行,他“望塵而拜”,都成了一句成語。帥哥實在太占便宜了。
晉時人喜歡美男到什么地步呢?衛(wèi)玠風采極佳,大家都聽說他非常美貌,他從豫章到下都,人群蜂擁而來,觀者如堵墻。衛(wèi)玠身體不好,在人群里擠得呼吸困難,回去以后就病死了。死的時候才二十七歲??梢?,這時,大家喜歡的是嬌滴滴、弱不禁風的男版林黛玉。
相互印證例子還有。比如明代《夜航船》里寫晉初的何宴,“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懷疑他這么白是涂了粉的,就在大熱天賜給他熱湯面。何宴吃得滿頭大汗,用紅色衣服擦臉,擦完以后,臉色還是那么粉白粉白的。原來他是天然白。大家服氣了。
《晉書》里還寫了西晉重臣、玄學家王衍,他的手抓著玉柄麈尾,手和玉柄是一樣顏色的,分不清。啊,那得多白多水潤哪。
注意到?jīng)]有?當時喜歡的都不是那種健康、強壯的男人,而是這種白到透明,嬌喘聲聲的嫩男。也難怪他們后來這么風行五石散了。五石散就是閑得無聊的何宴搞出來了。那種嗑high了之后,迷離的小眼神,蒼白的嘴唇,慵懶的情態(tài),還有因為怕皮膚崩裂而穿的寬松衣裳,都處處貼合了這種審美和癖好。
這么說來,畸形的審美與畸形的政治,是不是相輔相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