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周景
01
經(jīng)常有同學在QQ問我:
“老師,你有上我們國貿(mào)課程某某老師的電話嗎?”
“老師,你知道放寒假以后,我在家怎么查成績嗎?”
“老師,我們輔導員不在,你能幫我給輔導員說下,讓他待會聯(lián)系我嗎?”
“老師,我宿舍斷電了,你能幫我聯(lián)系有關部門來看看嗎?”
“老師,我想考研,你能給我一些建議嗎?”
“老師,我總覺得自己的心理素質(zhì)不夠好,該怎么提高呢?”
……
更可怕的是:“老師,在么?在么?你在么?”
然后,給了我一個抖動。
很多人喜歡提問,喜歡不停地提問,到處找人咨詢,遇到事情,張嘴就問。遇到難題,四處發(fā)帖,朋友圈、QQ空間、微博,都是滿滿的問題。
在回答了很多問題以后,我發(fā)現(xiàn)很多類似問題會不斷重復出現(xiàn)。不同的學生會提一樣的問題,特別是沒有任何背景的問題,例如“我應該找工作還是去考研”之類的,有些讓人崩潰。
回答吧,明顯是浪費時間,因為網(wǎng)上有很多的答案。直接甩個鏈接,別人又會說老師,你變了,變得不夠真誠了;推薦給他一本書,他會懷疑這本書的作者是不是我的好友,是不是幫著作者做推銷的。不回答吧,又顯得不夠禮貌,不夠得體。
其實,很多問題的答案,本應你自己去尋找。
02
記得有一次實在忍不住了,就對提問的學生說,“這個問題你可以去百度?!?/strong>
學生說:“老師,你就是我的百度啊~”
心中一萬頭小動物呼嘯而過……
每一個人的時間都是無比寶貴,且不可再生的。答,是情分;不答,是本分。問一些網(wǎng)上能找到N噸教程的問題,真得是對別人最大的不禮貌。好歹問個有背景、有難度的問題,至少回答起來,還有點挑戰(zhàn)性和樂趣。
不說你對這個問題有多深入的思考,至少在提問前,你應該問問“百知谷”——百度、知乎、谷歌。絕大多數(shù)問題,你都可以找到想要的答案。
高質(zhì)量的問題,在這個答案比問題更多的時代,顯得尤為可貴。
03
其實,很多問題再你張嘴問之前,你可以自己嘗試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在問之前思考一下,可以通過哪些渠道找到參考答案,然后再咨詢別人,獲得答復以后,收獲和感悟會更多。
記得以前剛工作時,辦公室里共享一臺打印機,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同事們總是有連接不上打印機的問題。剛開始,我們找來負責網(wǎng)絡的技術人員來解決,我跟著后面看了看,大致明白了處理的流程。后面出現(xiàn)類似問題了,我就可以直接解決。
后來其他人也遇到這個問題,我干脆寫個流程,放到QQ群里,供有需要的同事下載。
再后來,遇到很多電腦或者軟件使用方面的問題,我都通過搜索來解決。例如:
如何給word文檔不同的章節(jié)插入不同的頁碼?
如何在Excel表格中根據(jù)身份證號提取年齡信息?
如何修改PPT母版?
……
有時候,我們經(jīng)常在QQ群里看到有人問:“上次老師發(fā)的某個內(nèi)容,誰能再發(fā)我下?”
實際上,你只需要打開QQ群的聊天記錄,搜索你想要查詢內(nèi)容的關鍵詞,就可以找到。
何必問這樣的問題,然后發(fā)現(xiàn)群里沒有人搭理你,就感覺班級的同學都對你不好,再也無愛了。以后別人有什么問題和困難,也甭想自己去幫助他們。你給自己在腦海中演繹了一場精彩的大戲。
在目前可預見的學習強度和生活困擾前面,你遇到的99%的問題都可以找到答案。
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所遇到的問題描述得盡量準確些,然后去搜索即可。如果搜索不到,你可以換一種關鍵詞再試試。
04
前段時間總有一些學生說自己很忙,也很累。有時候忙到夜里十二點,連覺都沒得睡。
其實,累就對了。累,說明你在做事。但是忙到?jīng)]時間睡覺,那就出問題了。
我們總是容易被眼前的忙碌所迷惑,不斷給自己強化“我忙死了”的印象,焦慮、煩躁,整天一副誰也不要來惹我的表情。
你要明白,沒有誰有義務提醒你好好學習,也沒有誰有義務監(jiān)督你好好學習。沒有誰有義務照顧你的情緒,給你指點迷津。你開心,別人就和你聊幾句;你不開心,別人就離你遠點,免得被你的壞心情波及。
誰也無法普渡眾生,絕大多數(shù)只能靠自己。即使佛祖想渡你成佛,不也得親自走個十萬八千里嗎?
我們鼓勵提問,鼓勵提好問題,特別鼓勵你帶著答案來提問。
什么樣的問題是好問題?最低的門檻至少是網(wǎng)上搜索不到直接的答案吧。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從來不缺答案,只缺好的問題。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