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本人腸胃要瘋,周一闌尾手術(shù),昨天出院了。
今天要說的是1992年的電影版《呼嘯山莊》。
我小時候喜歡讀古代西方的文學名著,主要是我中學時,有段時間大家挺熱潮看《福爾摩斯探案集》,我喜歡的女生要看,我自然也不能落下,然后《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白鯨》、《海底兩萬里》啥的就全看了,其中就包括《呼嘯山莊》,以及作者姐姐寫的《簡愛》。
《簡愛》是《呼嘯山莊》作者的姐姐寫的。
寫《呼嘯山莊》的是位奇女子——艾米莉·勃朗特,她家三姐妹全是作家,她是其中最奇特的那位,30歲就離世了,據(jù)記載也是少言寡語從沒有過愛情體驗,一生就寫了這么一部書,卻風靡了世界……
西方古典文學有不少晦澀難懂的作品,一般社會評價越高,這作品的閱讀難度越高,反之社會評價低,戲劇性一般就強,才更適合咱們這些東方讀者。
《呼嘯山莊》就符合這個的特征,整體的社會含義在當時評價并不高,但因為愛情寫得過于真切(甚至可以說是殘忍),后世才慢慢發(fā)現(xiàn)這本書的價值,所以《呼嘯山莊》格局小,整體的閱讀門檻很低,也比較容易被改編成電影。
《呼嘯山莊》的電影版還蠻多的,2011、2009年各有一版。不過我昨天在醫(yī)院看的是1992年那一版,就以它為底子說一說吧。
圖不是很清楚,右邊那個就是以前的某個電影版的海報,然后印在小說封面上。
這個的故事還是有點復(fù)雜的,講述一個被富人收養(yǎng)的吉普賽孩子希斯克利夫,他非常叛逆和頑強,在收養(yǎng)自己的人死后,受盡家里的大哥欺負,但和養(yǎng)父的女兒凱瑟琳產(chǎn)生了感情,兩人本來單純的感情又遭受了隔壁家富貴子弟的糖衣炮彈的洗禮,最終凱瑟琳選擇了富貴子弟,但內(nèi)心對希斯克利夫的情感未變,希斯克利夫無法接受便離家而去,打拼幾年,變成富翁回來,對兩個家庭復(fù)仇的故事。
其實故事后面還有一段,老一輩都死了,希斯克利夫繼續(xù)向年輕一輩復(fù)仇,最終感受到了曾經(jīng)愛情的美好而死掉的故事。
但最熾熱的必定是希斯克利夫向老一輩的復(fù)仇那段。
歐美當時的價值觀還是蠻保守的,所以這小說剛出的時候,被批判的很多,對比她姐姐的《簡愛》也是不在一個層次上,不過這個故事就算放在今天,也算是離經(jīng)叛道,小說現(xiàn)在不在手邊,但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希斯克利夫希望自己死之后,能撬開自己還是凱瑟琳的棺木的一角,然后讓那一角可以對著,以此保持著自己和凱瑟琳的連接(這在1992年的電影里并沒有表現(xiàn))。
但其實大家要明白一個道理,就是大眾社會越宣傳什么,說明這個東西越缺,從古至今,所謂大無畏式的愛情和那種付出一切的廣闊心胸都是極少見的,因為這本來就違反人性,那自然少之又少,所以大多數(shù)故事都在描寫這些現(xiàn)實里極為少見的東西,所以讀者看了才會覺得新奇,才會覺得有意思。
前幾天跟一個老朋友聊天,說他女兒到了談戀愛的時候了,希望她多經(jīng)歷幾次,再慢慢挑,但我聽到他女兒現(xiàn)在大三,在跟一個高中時就眉來眼去的同學交往,我就說,你可千萬別這么想,如果真能從一到終,那是最好不過的了,因為那說明兩人都挺懂事的,男方也不錯,要不你女兒早跑了,這樣就不用歷經(jīng)劇烈變化了。朋友沒明白,不太服氣,我就說男人大多在年輕時候要經(jīng)歷無數(shù)的挫折和失敗,自尊心千瘡百孔,然后才能拿慢慢轉(zhuǎn)變,變成一個所謂的成年男人,但又有多少男人能保持初心呢?年紀越大,看似越懂事,但也越功利化,心態(tài)早就沒了年輕時在情感里的那一股闖勁,你女兒隨著年紀變大,遇到的男生自然越來越偏這些變化后的男人。我周邊所有能從大學或者中學就從一而終的男生,家庭生活都不錯,基本交流下來都是人才,也很有責任心。
希斯克利夫就是上文我說的那種,經(jīng)歷了人生中最大的挫折,內(nèi)心千瘡百孔的。
其實我們都說之前的跑了,你再找個新的不就完了,但有些人可以做到,有些人就是做不到,你要用一個標準來要求世人,本就是在耍流氓。
耍流氓界的代表。
希斯克利夫從他的出身和后來的經(jīng)歷來說,他就是不可能做到的那一類人,他是個被遺棄的孩子,他其實懂得要獨立頑強,后面也一直這么做,但頑強與善良可是兩種東西,養(yǎng)父死后支撐他唯一還能保持單純和善良的就是凱瑟琳。凱瑟琳就是他的天空,能保護著他的內(nèi)心,不讓他和那些傷害他的人融為一體。
可惜凱瑟琳還是沒頂住隔壁家富家大少爺林頓的追求,盡管兩人在思想上南轅北轍,遠不如和希斯克利夫那般契合,但凱瑟琳還是選擇了富貴。
1992年這部電影算是比較粗糙了,各種描寫都沒有,轉(zhuǎn)折得比較生硬,我看小說的時候也久遠了,記得不是那么清楚。
但我經(jīng)常說一句話,女生喜歡一個男生,可未必會嫁給這個男生,《和莎莫的500天》就是這一理論的代表之作了。
結(jié)婚和喜歡,在大多數(shù)男生那里或許是絕對交融的,但在大多數(shù)女生那里,或許并不是交融的,所以凱瑟琳拋棄了希斯克利夫,還說了一句傷人的話,讓希斯克利夫聽見了。
希斯克利夫當時那么年輕,自然不可能懂凱瑟琳是要嫁給富家少爺,但內(nèi)心還是愛他這種對于男生來說虛無縹緲的東西(這種東西或許真是女生自己的浪漫,沒幾個男人能明白),便憤而離去。
接著回來時,希斯克利夫變成了有錢人,可這一次,他已經(jīng)再也不是以前的他了,他用狠毒和復(fù)仇撐起了曾經(jīng)善良與凱瑟琳支撐的另一半天空,他無法變心(這點特別關(guān)鍵),所以他愛著凱瑟琳,也最恨凱瑟琳,自然包括凱瑟琳周遭所有的一切。
其實,很多男生在失敗之后的奮力打拼,不也都是想讓曾經(jīng)傷害自己,曾經(jīng)瞧不起自己的人看看么?這難道就不是一種復(fù)仇嗎?
這句話就算是一種復(fù)仇。
所以希斯克利夫所經(jīng)歷的一切,其實是每個男生都要經(jīng)歷的,而他的復(fù)仇之心,也或許是每個男生必須擁有的,只是沒必要像他那么激烈,把別人搞得家破人亡。
孩子本是一張白紙,先由家庭渲染上顏色,我想大多數(shù)孩子都曾擁有著單純與善良,但周遭與失敗讓我們改變,我們不想傷害別人,但又必須變得復(fù)雜功利,才能保護自己,可我們的內(nèi)心又向往著真摯,只是大多時候時機已過,我們的靈魂已追逐著曾經(jīng)的破碎而去,肉體留在這冰冷的世間。
整個電影里誰更像厲鬼,那必定是活著的希斯克利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