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來講講這兩個電影,看著是不是有點風馬不相及,畢竟《疾速追殺》是個近幾年有名的槍戰(zhàn)動作片,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則是華人導演李安的代表作,繼承了李安那種細膩和文藝的感覺,這兩個電影到底怎么說到一起呢?
我簡要說一下兩部電影的故事。
基努里維斯飾演的約翰維克唯一的信仰和愛就妻子,妻子因病離去,只給虛無的自己留下一只狗,結果這只狗還被殺了,他就此踏上復仇的旅途,殺掉了幾十個黑幫成員——《疾速追殺》。
同時信仰三個宗教的少年派和家人準備離開印度去加拿大生活,但他們乘坐的船卻沉了,派為了生存下去,殺死了其他的幸存者,并且以吃他們的肉為活,信仰與愛的糾結在少年派的心中將這殘忍的光景改頭換面,所以觀眾們看到的是他與一只內心釋放出的老虎共同在海上漂泊了200多天——《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其實這兩部電影里,所有行為的核心都在于兩件事,信仰和愛。
這里的信仰不單單指宗教,沒有宗教信仰的約翰威克的生活更貼近我們大多數(shù)中國人,也更容易理解一些,他本是個冷酷的殺手,妻子給了他唯一溫暖的殿堂,但妻子的離去又將他打入最冰冷的谷底,這時妻子的一封信和一條狗又給了他獨自在這殘忍的人間活下去的理由,對于離開殺手世界的他,這條承載著妻子愛的狗就成了他唯一的信仰。能讓他遵從和妻子一起時的道路,平靜地生活下去。
其實信仰是什么?就是能讓你保持著一條道路堅持下去的理由,否則你說人生在世都是9分苦,1分甜,要不是基因當中有著生存欲的編碼,有啥可活的。
約翰威克當殺手,是可以掙很多錢,但對于他來說,這些錢的意義又何在?出去和女人亂搞?整天吃大餐?買一堆奢侈品?這些過眼云煙值得他在刀口上用生命去拼搏么?
這似乎是個悖論,也是人間最大的悲哀,約翰威克在用生命換取測量價值的金錢,卻又渴望不能用金錢衡量的愛。
所以當我們失去了無價的,那些有價的,回頭想想,又是否值得珍惜,值得我們去永久的追求呢?
所以對于約翰威克,當無價的信仰崩塌,他一生的摯愛和摯愛留下的小狗死去時,他選擇了復仇,為的就是守住心中最后的一點信仰和愛(解釋來說就是要為愛和信仰做什么的沖動),并且在之后還收養(yǎng)了另外一只小狗。
約翰威克不缺錢,第二部里奪回自己的汽車也只是為了汽車里那封妻子留給自己的信。
瘋狂的殺戮看似既是為了復仇,也是為了生存下去,畢竟失去摯愛的約翰威克幾乎沒有一個活下去的理由,而復仇就是最好的理由。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是這樣,從主人公派最后自己的解說來看,那個老虎就是他為了活下去,用本能所塑造出來的另外一個自己,殘忍地肢解了殺死自己母親的幸存者廚師,一是報仇,二是你不殺對方,對方最后一定會殺了你然后吃掉……
少年派和約翰威克,他們倆殺人的目的一模一樣,復仇和生存。
信仰崩塌(信物質也是一種信……),我們就會失去方向,不知道該如何生存,而失去了愛,那我們更會痛苦不堪,有機會能復仇時(法律的制裁也算復仇),又有多少人會選擇無動于衷呢?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面對信仰的解讀,和宗教的探討,都十分深入且抽象,我就不說太多了,解析在網(wǎng)上有一大堆,各種理解都有,有把最后那個島理解成毗濕奴的,也有理解成母親的,當然我認為兩者結合一下成為自己的理解是最優(yōu)的。
其中還有對那個一閃而過的老鼠有深入研究的,不過我不太贊成解讀得過深,那其實就成腦補了……我尤其不贊同解讀那個一瞬間就被吃掉的老鼠是主人公派的初戀的……因為這種設定太可怕了,原作小說據(jù)說也沒有初戀這個情節(jié),以李安的風格來說,不可能把東西設定得如此極端,因為沒有必要,也沒有意義,主人公派已經(jīng)做得夠極端了,肢解了廚子,為了活下去連母親最后都吃了,如果還要吃初戀,當主人公是螳螂么……不過螳螂也是女吃男……
最后閑聊兩句,近年的動作片里,能成為系列的好像也就是《速度與激情》和《疾速追殺》了,可惜的是《疾速追殺》最新的三,好像國內沒有想要引進的意思,不能看基努里維斯在大熒幕上秀槍斗術(一種杜撰的近距離用槍的格斗術……),真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