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眾號作者:任彧——專注14年的文字匠人。喜歡看電影聊人生。
作家,北京作協(xié)會員,影評家
本人懸疑驚悚小說《熔爐》早就上市啦,跪求大家多多支持
《猜火車》這個電影很有名,算是cult電影中的杰出代表,各個網(wǎng)站的評分都特別高,電影就圍繞著主題之一,毒品,甚至剪輯配樂以及臺詞都有種嗑藥的感覺。(嗑藥具體啥感覺我也不懂,但就有點蹦迪蹦上頭那感覺吧)
電影的劇情就是幾個癮君子的生活,最后男主角從戒毒失敗到戒毒成功,再到被狐朋狗友重復帶進溝里,然后他偷了所有的錢,重新生活的故事。
這么看劇情簡介,電影可能沒挺意思,但這部電影戳中的恰恰是年輕一代的迷茫,將那種頹廢與迷茫展現(xiàn)得特別有感覺,說實話和我們今天年輕一代遇到的瓶頸有點像。
我先解釋一下《猜火車》這個名字,有兩種解釋,一種是真的叫猜火車的游戲,無聊的時候猜火車什么時候來,另一種解釋是愛爾蘭青年的俚語,指挽起袖子在手臂找血管來注射毒品。
這兩種解釋其實都可以對應電影的主題,一種是毒品,一種是茫然與迷失。
你想啊猜火車這種游戲,得多無聊的人才會玩啊,以現(xiàn)代社會來講,信息時代以來,大家的生活越來越滿忙碌,工作時長,尤其我們國家,全世界第一,我們連生活都快成工作了。如果不是對生活極盡迷茫的人,怎么可能會玩呢。
這個電影,幾乎全程都充斥著各種吸毒鏡頭,男主一行人有點事,遇到痛苦就只能以吸毒來緩解,說實話,這一部分和《夢之安魂曲》很像,都是借著毒品來緩解痛苦。
不過在解析《夢之安魂曲》的時候,我就說過,任何能讓人緩解痛苦的東西都可能成癮,更別提毒品這種本身就會讓人產(chǎn)生依賴的東西了。
電影的設定非常巧妙,用幾個能明顯緩解痛苦的東西,賦予了每個角色不同的特質與經(jīng)歷。
馬克是毒品,后來曾經(jīng)想用性欲對抗毒癮,不過不成功,之后是父母強制讓他戒毒,結果狐朋狗友又來害自己,最終自己放棄了狐朋狗友間的兄弟情,可算是逃出生天。
馬克的經(jīng)歷基本是年輕人最簡單的一套路線,逃避、本能、父母、自己覺悟。
湯米最開是最健康的,有一個很好的女朋友,這個女友其實就是緩解他迷茫與痛苦的最佳良藥,結果因為馬克把他倆拍的錄像帶偷走了,結果他失去了女友,墮落得最快,是幾個人里唯一最后因為注射毒品死掉的。
為了和主角做個對比,湯米被安排得最慘,一步不慎,滿盤皆輸?shù)奶嗔恕?/p>
一行人里年紀最大的貝比則是沉迷在吹牛逼、憤怒打架以及女人里,也是許多現(xiàn)實里的人發(fā)泄的渠道。
剩下的其余人也基本都是毒品和犯罪了。
電影的背景是1996年的英國,信息時代到來,生活節(jié)奏改變,經(jīng)濟的放緩,讓人們再想靠著努力,一下子實現(xiàn)財富夢想,已經(jīng)不那么容易了。
但老一輩成功踏實的經(jīng)驗,卻又傳遞著一成不變的枷鎖,讓年輕人感到很茫然,因為就算照著做,最終效果也和老一輩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他們選擇反叛,選擇以墮落,吸食毒品來逃避枷鎖與生活。
我形容到現(xiàn)在,大家是不是覺得越來越像我們今天了?
我正好看到這個電影原作小說的中文版腰封,說中國也迎來了垮掉的一代。
實際上,無論哪個國家對于“垮掉的一代”這種詞匯的運用都是一種虛偽的壓榨而已。因為時代的不同,造就機會的多少,難易度以及整個社會風氣,老一輩的傳承與枷鎖的厚重高低都不同,把這個時代強行和上一個時代做對比,那是不是二戰(zhàn)那一代最垮掉?這么多人,這么多國家,都沒有阻止希特勒這個瘋子發(fā)動戰(zhàn)爭?
元首絕對是我影評里出現(xiàn)率最高的男人
其實我們現(xiàn)在的年輕人就面對著和電影當中類似的情況,經(jīng)濟放緩,分房時代一去不復返,大城市房價高不可攀,但不在大城市,很多專業(yè)又沒有任何施展的空間,加上信息爆炸,帶來過度攀比,人人都夢想著迅速暴富,腳下卻無路可尋。
老一輩教導在如今的社會里根本站不住腳,用同樣的方式,我們根本無法獲取老一輩得到的那些東西,可老一輩又掌握著話語權,在他們看來,我們痛苦魚迷茫,自然是因為我們不夠努力導致的。但實際上,如今的青年主力工作時長已經(jīng)全世界最長,但社會階層基本已經(jīng)固定,想要跳躍,何其之難。
同樣,我在日本留學時,也聽過日本人這么評價他們的新生代。
但這些人卻從不審視一下,日本企業(yè)文化的僵化與內卷有多嚴重,導致有激情有干凈的年輕人最終怎樣垂頭喪氣地放棄拼搏。
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時代,帶來的是完全不同的答案。
所以就像電影里男主角說的,人生總要做出各種選擇,所以他選擇不選擇,
最后給自己打個廣告。
我前年11月出版的小說《熔爐》,最近英文版完整版《The Crucible》也在陸續(xù)上架亞馬遜中,其中涉及了病毒的感染,不過我這里講述的更多是精神與人格上的一種變異以及融合,還有很多人覺得這是本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