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繼儒(1558~1639),明代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字仲醇,號眉公、麋公。上海人。諸生,年二十九,隱居小昆山,后居東佘山,杜門著述,工詩善文,書法蘇、米,自然隨意,意態(tài)蕭疏,對董其昌影響極大。著有《陳眉公全集》《小窗幽記》《吳葛將軍墓碑》《妮古錄》。本文展示陳繼儒經(jīng)典長卷《愛酒賦》:
此作是陳繼儒書風典范。陳繼儒書法學蘇軾、米芾,對蘇、米墨跡,最為喜愛,雖殘碑斷簡,也必搜采,手自摹刻,成《晚香堂帖》及《來儀堂帖》。
《小窗幽記》,十二卷,是陳繼儒,代表著作,備受后世青睞。全書始于“醒”,終于“倩”,雖混跡塵中,卻高視物外;在對澆漓世風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雋,其格言玲瓏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問世以來,不脛而走,一再為讀者所關注,其蘊藏的文化魅力,正越來越為廣大讀者所認識。
八十年,不怨天,不尤人,何等瀟灑。這樣一個刻意遠離官場的隱士,以風雅生活為寄托,看破紅塵、悟透生死,是一位瀟灑的智者,身隱和心隱是其一生的追求,市隱和山隱是其生活的形式,實現(xiàn)了“大隱于市”的理想。
夫酒者,雖最沉溺于人,然亦可激揚情致也?;蛟唬杭仁菕叱钪?;亦為釣詩鉤。是故騷人墨客,偏樂白墮;隱者高士,無拒黃封者也。
況圣賢寂寞,輒耽于酓;狂士不羈,每觴于酎。詩才八斗,乃得益于琬液矣;一字千金,非功至乎瓊酥耶?而青蓮豪放,乃譽為酒中仙;酈生疏狂,則謂之高陽徒。玉山傾倒,贊叔夜之酕醄;接縭倒著,笑山公之酩酊。漱醪枕麴,法劉伶之風流;銜杯賦詩,憶陶潛之瀟灑。嗜酒如命,阮郎入步兵之廚;逸興太豪,畢君眠鄰家之甕。日飲亡何,其意在避禍全身;惟酒是務,亦不失廣武之嘆也。
若夫,明月之夜;賞花之時,有白衣來送;紅友相呼。流羽觴于曲水之上,吟哦不息;飛螺盞于圓月之下,一醉方休。且花間獨酌,乃邀月作陪;東籬悵飲,則有菊相伴。古人愛之,或取陶陶之樂,或矜仰仰之儀,以成廝養(yǎng)之志。是故,甕里乾坤,壺中日月,有如仙府洞天,使不睹泰山之形,不聞雷霆之聲,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也。
酒之性也烈,酒之質也醇。嘗悲英雄之懷抱;亦壯烈士之肝膽。煮酒正熟,孟德方論英雄;一觥尚溫,云長已斬華雄。至若,南浦送別,猶壯離人之行色;故鄉(xiāng)重歸,亦暖游子之胸懷。
然而,酒之為物,每起風波于鱒罍,防不勝防;釀禍端于甕瓿,不可不察。而生涯每存之乎麴部,終將斷送一生;心事盡托付于糟邱,難免破除萬事。況邯鄲無辜,與魯酒何干?涼州恁賤,只一斗可得!至于青州有幸在乎齊;平原無辜之于鬲,更屬無稽也。
酒趣得失陳焉,雖不失為解愁之良方;亦終將是斷腸之毒藥。君子愛之慎之,故喻之于兵而警之于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