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跑步的時候,經(jīng)過西邊跑道,聽到一句話,有兩個人正在聊天,那個穿藍(lán)色T恤的女人對著綠色T恤的女人講,別人都快要把你氣死了,你都不要生氣。綠色T恤的女人說,就是,就是。一路小跑,就在想這句話,都要?dú)馑懒?,你都不要生氣?這句話好像是個悖論呀,對方一句話把你的情緒都要激起來了,你都要?dú)馑懒?,說明你已經(jīng)生氣了,你怎么不生氣?
跑著步,在想這聽起來很正確的話,好像還是有點(diǎn)毛病。很多時候,對方說話的時候,我們的腦袋是根據(jù)對方的言語,表情,動作高度運(yùn)轉(zhuǎn)的,是有判斷和思考的,所以,生氣太容易了,都要?dú)馑懒?,你都不要生氣,如何戛然而止呢?/span>
繼續(xù)跑,一個耳朵進(jìn),一個耳朵出的話,一般情況是對這個人比較了解,對方說話大概是情緒發(fā)泄和牢騷時,就開啟人在此地,心不在此處的模式,基本上就不會受干擾,不過這好像也算不上都要?dú)馑滥懔四莻€程度,因?yàn)槎家獨(dú)馑滥懔?,說明你是聽了別人的話,而且很認(rèn)真的聽了;或許對方也是一時的不爽說了一些不著邊際的話,然后還入了你的心,你都要?dú)馑懒?,那你怎么都不要生氣呢?有人說,如果是孩子氣你,你就說親生的,親生的,老公氣你,你就說,不生氣,不生氣,自己找的;同事氣你,你就說,不生氣,不生氣,暫時的;
這么一說,還挺有道理。不行,還是會氣。有人說,氣頭上,根本就不行。記得剛開始學(xué)家庭教育的時候,有一句話常常被提起來,凡夫畏果,菩薩畏因。初始的時候,一點(diǎn)都不明白,這啥意思,后來慢慢了解了,剛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就會考慮到后果,種下善因。凡夫就是我們一般人,看到一個表象,會出于對自己的感受在意,下意識的防備表達(dá)對抗,生氣,表達(dá)不滿,發(fā)脾氣。
很多人說,道理都明白,氣來了,就很難壓住,這種可能占到多數(shù),于是就有了忍,忍和容忍還不太一樣,忍有可能是憋著,容忍這個詞之前先容下,再忍。
回過頭來,不管他咋說,你就看著,聽著,不說話。聽著,去體會他的感受,感應(yīng)他的內(nèi)心,了解他形成這樣思維和感知的原因,也就不太容易生氣了,換句話說,沒有入他的戲,自然不會被帶走。這需要一些功夫。
所以,出家的和尚,說一句,放下吧,太容易了,遠(yuǎn)離塵世,自然容易。最難的是身在家里,在凡間,心可以在高處,不惹塵埃?NO,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天氣好熱,多喝水,在清涼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