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曾說:中年以后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眼,周圍全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其實不論男女,我們都承擔著相似的心酸。
人到中年,每個人似乎都生活在一片兵荒馬亂之中。
面對工作,我們早已沒有了隨時離開的底氣,每天兢兢業(yè)業(yè),隨叫隨到;
面對家庭,更是沒有了任性負氣的資本,作為后盾依靠,不能失聯(lián)。
隨時能夠被聯(lián)系上,早已成為一種必要。
原來中年人的世界,沒有關機自由。
有人曾做過一個調查:下班后,要不要接工作電話?
回答最多的竟然是:不想接,但不敢不接。
對于太多中年人來講,接電話是標配,失聯(lián)也許就意味著扣工資甚至失業(yè)。
朋友阿花休完產(chǎn)假馬不停蹄地回到了工作崗位,小寶寶的到來,增加了家里的歡樂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生活壓力。
那個周末,她忙著照顧的孩子,也許是太過疲憊,竟然陪著孩子沉沉地睡去。
手機不知為什么調成了靜音,竟然錯過了工作的電話。
緊急的工作因此錯過了最佳的處理時間,讓原本順利的項目變得有些棘手。
面對老板的質問,她無力辯解。
最后老板扣除了她當月的獎金,算是一次警告。
雖然無奈,但她也不得不接受。
正如阿花所說:不接電話,不回消息,孩子的奶粉錢也可能會變沒有。
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比起工作需要我們,我們更加需要工作來養(yǎng)家糊口。
前段時間有一個短視頻讓人倍感心酸,一位女士接完老板電話后突然崩潰大哭。
原本已經(jīng)過了下班的時間很久,她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匆匆坐上出租車,但沒多久就接到了老板的加班電話。
掛斷電話那一刻,她放聲大哭,在這之前,她已經(jīng)記不清連續(xù)加班了多久。
很難想象是積郁了多久的情緒釋放,但即使如此,她仍不忘要求司機師傅掉頭回公司。
中年人的不容易,往往都藏在不敢不接的工作電話背后。
吞下的委屈里,容納的是我們的責任。
正如哲學家桑塔耶納所說:
我們的尊嚴不在于我們做什么,而在于我們懂得做什么。
人到中年,誰的身后沒有一家老小,又有誰不需要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來維持生計。
是啊,中年是個賣笑的年紀,既要討得老人歡心,也要做好兒女榜樣。
中年為了生計、臉面、車子、票子不停周旋。
隨時都接工作電話,是中年人的妥協(xié),更是擔當。
對于中年人來講,最不能忽視的恐怕就是孩子的電話。
前幾天,曉麗很失落,孩子學校搞活動,老師提前兩天就通知了,她卻漏看了消息。
活動當天老師打電話,她又沒有及時接到。
那次活動,幾乎所有孩子的家長都參加了,唯獨她沒有去。
翻看老師發(fā)的視頻,孩子一個人坐在角落里,眼睛紅紅的,很明顯哭了好久。
實際上,她正面臨著巨大的業(yè)績壓力,已經(jīng)連續(xù)幾個晚上熬到凌晨才睡。
老師發(fā)的消息很多都是匆匆看一眼。
學?;顒幽翘欤疽灿袝h,一整天忙得不可開交,根本沒有聽到老師的電話。
直到晚上下班,她才注意到老師的電話。
原來孩子請老師給她打電話,打了很多次,她都沒有接。
她自責道:如果我多花幾分鐘看一下消息,或者接到電話,就不會這樣了。
養(yǎng)育孩子時,我們最不能做的就是在這些瑣碎的事情上吝嗇精力了。
有媽媽友曾說,自從孩子上學后,手機再也沒有調過靜音,因為你不能失聯(lián),不知道什么時候孩子需要你。
家長群里的消息,即使有幾百條,也會每一條都認真讀完,生怕錯過任何對孩子有用的消息。
深以為然。
曾看過一個短視頻印象非常深刻,一個小男孩考了98分,他拿著試卷興沖沖地跑回家報喜,面對的竟是墻上的攝像頭。
后來我們才知道,他家里安攝像頭就是為了孩子。
媽媽有時候忙,沒辦法接電話。
母子倆約定好,只要媽媽看到孩子說話,有空了第一時間就會和孩子聯(lián)系。
對于幼小的孩子來講,父母就是他們的全世界。
他們迫切地需要我們及時回應,來建立起自己內心的自我認同感。
正如心理學家戴維·埃爾金德說:
孩子們最需要知道的是,他們對父母很重要,永遠都被愛圍繞。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及時接聽關于孩子的電話,盡快回應。
家長保持在線,更像是親子間的一道護城河。
有人說,這個世界變化的速度太快,父母輩再怎么跑也很難跟上步伐,急需我們從忙碌中伸出一只手。
讀罷讓人不由得一陣心酸。
去年疫情,我許久沒有回家。
5月份的一個深夜,我睡得朦朦朧朧聽到電話響,接起來竟聽到媽媽很憔悴又有些哽咽的聲音。
原來爸爸生病了,那幾天經(jīng)常一躺就躺一下午,整個人都瘦了一圈,而且每天下午還發(fā)燒。
疫情之下,家鄉(xiāng)的診所不能給退燒藥,他們自己也不懂去醫(yī)院各種碼怎么用,還擔心去了被隔離。
最后媽媽試探性地問我能不能回家一趟,我當時眼淚唰地涌了出來。
記憶里無所不能的父母,他們老了,我們以為各種便捷的生活模式,對于他們來講其實很難。
好在不是什么大事,接連去了幾次醫(yī)院后,爸爸很快恢復了,又繼續(xù)去上班了。
父母年紀越來越大,保持聯(lián)系,才不會因為錯過導致遺憾。
知乎里有人分享過自己的經(jīng)歷,剛成家時鮮少給父母打電話,有時父母打電話來沒接到,也不會惦記著回。
直到一次回家發(fā)現(xiàn)家里瓶瓶罐罐的藥,才猛然發(fā)現(xiàn)父母已經(jīng)年邁。
尤其是去年父親還突發(fā)過一次腦血栓,幸好送醫(yī)及時,沒有留下什么后遺癥。
如今只要父母來電話,他必定及時接,就算當時在忙,也會先跟父母說一聲,回頭忙完再打過去。
有人曾說,父母是擋在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墻;而或許,我們才是阻擋父母被死神帶走的最后一股力量。
父母年邁,隨時接聽父母的電話,才會讓彼此心安。
他們需要聽聽我們的聲音,來緩解思念。
我們更需要時刻能被聯(lián)系上,以防萬一。
或許每個人的中年,早已經(jīng)過了無數(shù)次浩劫。
只不過有的人被壓垮,過成了中年危機;有的人挺住了,活成了中年精彩。
正如王爾德說:我們都生活在陰溝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那仰望星空的人,必定內心藏著生生不息的夢想和希望。
放下關機自由,擁抱生活帶來的各種不確定性,才能撐起中年人的人生!
作者| 微瀾
主播| 玎珰,大學播音教師,公眾號:主播玎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