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最大的幸福是什么,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中國人有句俗話“養(yǎng)兒防老”,自己老了的時候,就要靠兒女照顧。尊老愛幼也是我們傳統(tǒng)文化所提倡的。外國人很少有子女贍養(yǎng)父母的,他們老了基本靠自己或者國家的養(yǎng)老機構(gòu)。
兒女不孝,晚年生活真的十分難受。有一個老太太養(yǎng)了五個兒子,最終卻沒有一個兒子愿意給母親養(yǎng)老送終,真是應驗了那句老古話“一母養(yǎng)五子,五子養(yǎng)不了一母”。
如果兒女都孝順,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工作,他們也不能天天陪伴在父母身邊盡孝啊。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老人要是身體不好,長期臥病在床,對孩子們來說也是沉重的負擔。
張阿姨60歲,是個文化人,一兒一女都很有出息,一個在北京工作,一個在國外。小兒子在國外留學就在外面工作,一兩年才能回來一次。張阿姨也不方便去國外看他。女兒有了自己的家庭以后也是常常忙于工作,無暇顧及母親。
在我們農(nóng)村有句老古話:沒出息的孩子那是自己的,有出息的孩子都是別人的。
孩子越是有出息就飛得越遠,以后跟自己的聯(lián)系就越少。
老伴走后,張阿姨經(jīng)常一個人,孩子們幾年也難得聚在一起,只有女兒過年的時候會帶孩子回來看看她。
孩子們有出息了又能怎樣,人老了最終還是要靠自己。
人老了,真正靠得住的不是兒女,而是這三樣東西,別等老了才知道!
一:錢。
人生最靠得住的就是錢,這一點誰都無法否認。
一個人老了,沒有體力干活了,賺不到錢的時候,同樣需要經(jīng)濟來源。如果自己不能賺錢,那么只能期待孩子們孝順了。要是孩子們不孝順,老人可能會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就算孩子們孝順,他們也有自己的生活,老人都不想給他們的生活增加負擔。
人老了,要么有養(yǎng)老金,要么有一定的積蓄。年輕的時候就要省一點給自己的老年生活鋪一條道路。未雨綢繆,積谷防饑,就是這個意思。
錢不是萬能的,但是卻能解決生活中百分之九十的問題。有錢養(yǎng)老的人,又有時間就能到處去旅游,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該享福的年紀,過上高質(zhì)量的生活。
人總有老去的時候,養(yǎng)成存錢的習慣,為自己的將來做好打算。
二:老伴。
老伴也是這一生陪我們時間最長的人,父母和子女都只能陪我們走人生的一段路,老伴卻要陪我們直到老去。
珍惜和愛護自己的另一半,就是愛護自己。當你老了,走不動了,那個照顧你的人就是你的愛人。
我們一定要珍惜眼前人,對自己的妻子或者丈夫好一點,不要去傷害了自己最親近的人。
不管他現(xiàn)在是不是有出息,不管她是不是有花容美貌,人老了的時候,一切都變成了浮云,只有陪伴才是最好的愛。
三:健康。
身體還是很重要的一點,靠誰都不如靠自己,自己要是身體不好,那就真的沒辦法了。
身體好的人清晨可以出去散步,感受陽光和雨露,傍晚可以看夕陽和晚霞。
一個人要是老了就只能躺著不能動,那真是莫大的悲哀啊。
現(xiàn)在年輕的時候就要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早睡早起,吃健康的食物,并且保持有規(guī)律的鍛煉。
不運動的人和運動的人,老了以后生活方式有天壤之別。保持鍛煉的人依然精神矍鑠,那些身體過胖的人,老了以后移動都比較困難。
?結(jié)語:一個人的老年生活,真的要提前規(guī)劃好。不要什么都想著靠子女,因為子女也有子女的事情,他們有自己的生活。如果子女都孝順,也不想太過打擾他們;如果子女不孝,那什么都要靠自己。
所以說人老了,還是要有點錢,有好的身體,有自己的老伴,這三樣才是真正能靠得住的。
話題:你認為一個人老了,最靠得住的是子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