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書君說
青史之中,曾留下繁華如夢的盛世傳說。
便是擁有萬國來朝之鼎盛與精神文化之壯美的 唐朝 。
誕生于唐朝的公主,雖如歷代許多公主一樣,不免接受政治婚姻,或委身于朝堂權(quán)貴,或遠(yuǎn)嫁番邦和親。
但大唐公主的個性,帶著時(shí)代的特色。
她們之中,有一位性格開放、敢愛敢恨的公主。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rèn)識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七女, 高陽公主 。
年少得失君心
半個盛唐,勾勒于詩人酒醉的豪腸。
慢束羅裙,修飾出大唐女子艷絕的風(fēng)情。
高陽公主就出生于這樣文化昌盛、民風(fēng)開放的唐朝盛世。
金碧輝煌的宮廷之中,錦衣玉食、富貴榮華于她是日常生活。
她的父親,乃文治武功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
她雖沒有流傳青史身居高位的母親,卻能從太宗的二十一位公主中脫穎而出,讓史書寫下一句:
“初,主(高陽公主)有寵于太宗。”
皇帝父親的寵愛、物質(zhì)的豐富與精神的充盈,讓年少的高陽公主坐擁鮮衣怒馬、詩酒趁年華的恣意生活。
當(dāng)繁華萬千唾手可得,她或許也憧憬過一位滿腹才情的如意郎君。
然而許多公主凄涼悲苦的命運(yùn),都始于一段迫于無奈的政治婚姻。
備受嬌寵的高陽公主也難幸免。
在唐太宗眼中,他為高陽公主千挑萬選的夫婿房遺愛,乃是他的左膀右臂一代賢相 房玄齡 之次子。
太宗曾這樣贊許房玄齡:
“貞觀年以前,跟隨朕奪取并治理天下,以房玄齡的功勞最大?!?/blockquote>后世常常并稱“房謀杜斷”,說的是太宗身邊的房玄齡多謀, 杜如晦 善斷,兩人同心效力,輔佐太宗開創(chuàng)文化繁榮政治清明的治世局面。
而名相杜如晦的次子杜荷,是長孫皇后所出城陽公主的駙馬。
生母地位無法與長孫皇后并提的高陽公主,若無太宗額外的寵愛,反而不會得到房家的姻緣。
盡管在高陽公主眼中,名相之后房遺愛,實(shí)則是豪放粗野的一介武夫,是她所不喜歡的人。
天家親情像一道華麗的枷鎖,滿眼浮華,卻讓人不得自由。
雖然史書記載,因?yàn)楦哧柟魇艿教趯檺?,所以房遺愛“特承恩遇”,與其他公主的駙馬所受禮遇完全不同。
但這并不足以取悅高陽公主。
生長在深宮之中的女子,天然對權(quán)力富貴有一份敏感。
同為庶出公主,襄城公主、東陽公主也嫁與凌煙閣功臣之子,卻嫁與長子,駙馬能承襲國公爵位。
而高陽公主的駙馬卻并非房家長子。
仿佛為了證明父皇的寵愛名副其實(shí),高陽公主恃寵而驕,令房家長子 房遺直 將理應(yīng)承襲的官爵,讓給房遺愛。
而太宗不允許,他嚴(yán)厲的責(zé)備了高陽公主。
高陽公主也從此在太宗面前有所失寵。
唐太宗李世民
驕縱任性的高陽公主如夢初醒,與其讓別人來寵愛自己,不如自己寵愛自己。
面對生活的不如意,有人妥協(xié),有人迷茫,也有人選擇肆意活出自我、大膽遵循內(nèi)心的渴望。
千古生死癡情
或許王權(quán)高位曾讓高陽公主失去選擇的自由;或許世俗人言曾將她困于無愛婚姻。
但當(dāng)高陽公主有了心中所愛,她可以無視蜚短流長,不顧聲名高位,以無與倫比的熾烈與大膽,突破一切束縛,只為她心里樂意。
那天,高陽公主在封地郊外狩獵,遇見了讓她一見傾心之人。
《新唐書》中寫下,高陽公主對那人是“見而悅之”。
千金難買我喜歡。
而讓高陽公主一眼萬年之人,是一位和尚,名叫辯機(jī)。
辯機(jī)曾幫助著名高僧玄奘翻譯經(jīng)文,編撰《大唐西域記》,影響頗廣。
才華橫溢、溫柔儒雅的辯機(jī),符合高陽公主對愛情的一切想象。
而高陽公主的熱情美麗,也吸引著辯機(jī)。
初嘗情愛滋味的兩人,大膽濃烈更甚于《西游記》中女兒國國王與唐僧,他們真正做到了“說什么王權(quán)富貴,怕什么戒律清規(guī)?!?/p>
這場驚世駭俗的紅塵相戀,讓詩人為他們寫下:
“巫山云雨入禪房,藩籬情深臥鴛鴦?!?/blockquote>在那間初見的草廬之中,他們在一起了。
駙馬房遺愛也是知情者,高陽公主贈予房遺愛兩名女子和諸多錢財(cái),讓他保守秘密。
足見高陽公主和房遺愛之間并無真情,只有名存實(shí)亡的政治婚姻。
可即便駙馬愿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公主與平民,有夫之婦與佛門高僧,怎么看,這段感情都難以有好結(jié)局。
聰慧如高陽公主,才高如辯機(jī),又如何不知。
可緣分在劫難逃,心動覆水難收,他們甘愿以飛蛾撲火式的虔誠,在一段注定萬劫不復(fù)的愛情之中沉淪。
如果不曾擁有,寧愿抱憾終身,也不會將就。
幸而曾經(jīng)擁有,哪怕片刻歡愉,也能抵天長地久。
情到深處,高陽公主相贈辯機(jī)貼身的金寶神枕,只愿睹物思人,寥寄情思。
然而也是這寶枕,引來了禍端。
監(jiān)察朝廷百官的御史,發(fā)現(xiàn)了辯機(jī)私藏高陽公主的寶枕作為定情信物。
唐太宗大怒,下旨腰斬辯機(jī),并殺了公主身邊十幾位奴婢。
高陽公主的愛情,以殘酷而悲哀的方式戛然而止,徒留刑場的血色與心中的回憶。
明知煙火絢爛之后只有死灰一片;明知曇花一現(xiàn)后只有冰冷凋零,選擇當(dāng)下的肆意勝過自己的前途,就只能為此付出沉痛的代價(jià)。
人最終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fù)下責(zé)任,承擔(dān)后果。
高陽公主影視形象
權(quán)力富貴 謀 盡
辯機(jī)被太宗所殺,這或許是高陽公主所料想過的結(jié)局,但痛苦沉重得讓人無法喘息。
高陽公主無法原諒太宗,太宗薨逝之時(shí),她沒有露出半點(diǎn)哀容、沒有流下一滴眼淚。
高陽公主的弟弟 唐高宗李治 登基。
為了安撫高陽公主,高宗曾經(jīng)親自拜訪過高陽公主的府邸。
然而天性驕縱的高陽公主,無法放下仇恨。
在情場痛失所愛,讓高陽公主感受到了權(quán)力的重要。
如果當(dāng)初她足夠強(qiáng)大,是否就能保住自己心愛之人。
抱著殊死一搏的決心,永徽年間,高陽公主為謀取房遺直承襲的爵位,誣告他對自己無禮;
又讓掖廷令陳玄運(yùn)替她向鬼神祈福觀測星宿;甚至與人結(jié)黨、預(yù)謀奪權(quán)篡位。
她還是那驕傲放縱的大唐公主,天生就有攪動政壇風(fēng)云的本領(lǐng)。
但歷史的天平只會傾向于名正言順、更有實(shí)力的勝者。
從房遺直反擊高陽公主的誣告開始,唐高宗讓 長孫無忌 調(diào)查此事,從而牽扯出高陽公主與房遺愛等幾位皇親貴胄謀反的罪狀。
唐高宗李治
駙馬房遺愛被誅殺,高陽公主被賜自盡,他們的孩子流放嶺南。
或許辯機(jī)之死,早已帶走了高陽公主生的意愿。
她才會為了更高的權(quán)力,以如此決然的方式再次飛蛾撲火一般,留下可悲的結(jié)局。
可憐生在帝王家,沒有選擇婚姻的自由,難以逃脫權(quán)勢之爭,是高陽公主一生悲劇的源頭。
她在權(quán)力富貴的泥沼中深陷過;也在無果的癡戀中縱情享受過。
她的一生,愛過、爭過,也恨過、敗過......
因?yàn)樗珶o視世俗禮法,任性妄為,最終令她無路可走,結(jié)局凄涼,可悲可嘆。
人要活得極致,更要懂得克制。
繁華世界,不為情迷,不為權(quán)惑,才能過好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