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本叔
- 01 -
一家人什么最重要?
站在歲月的路口,你我皆是過客,出走半生,唯有家人常伴左右。
年紀越大越發(fā)現(xiàn),家才是最溫暖踏實的地方。
在一個家庭里,什么最重要?
是用之不盡的財富,還是安穩(wěn)愜意的在家?是富麗堂皇的住宅,還是錦衣玉食的生活?
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只睡臥榻三尺。
錢財乃身外之物,一家人能平平安安,和和睦睦,也是一種美滿。
《禮記》有云:“父之篤,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p>
一家人,本該是夫妻相愛,兒女相伴,手足情深,彼此包容。
孩子能懂得父母的操勞,老人能理解子女的忙碌;丈夫能體諒妻子的不易,妻子也能慰藉對方的辛苦。
一家人整天面對柴米油鹽,總會有疲憊的時候,磕磕絆絆、吵吵鬧鬧也在所難免。
有時候,少些埋怨,多些遷就,一家人的日子才會越過越好。
若是家庭和睦,再窮都能發(fā)家。
遇事不責備,是一個家最好的風水
馬東曾在一個節(jié)目中提及他的母親,他母親76歲了,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關(guān)燈,只要沒人在,她就第一時間關(guān)掉屋里的燈。
一開始馬東不太理解這個習慣,便告訴母親燈一直開著費不了多少電,而且開關(guān)用多了也會影響使用壽命。
母親每次被提醒后都說“好”,但沒過幾天看到亮著的燈又忍不住去關(guān)了。
自此,馬東發(fā)現(xiàn)母親已經(jīng)秉持“節(jié)約用電”的理念幾十年,一時半會兒是改不了的,就算他再提醒,母親還是會不由自主地延續(xù)以往的行為。
所以,馬東并沒有責怪母親,之后也很少計較這樣的小事。
在家庭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有這樣的時候,不同的是,馬東會試著去理解,而我們的第一反應(yīng)是指責:
父母總是把你想扔掉的舊衣物放進衣柜,你便和他們爭得面紅耳赤;
丈夫帶孩子出去玩摔了跟頭,你只顧著斥責他沒看管好孩子,卻忘了要先幫孩子處理傷口;
妻子給你做好了下班后的晚飯,你卻嫌棄菜炒得不好吃,忽略了妻子的感受……
家只是方寸之間,若裝滿了怨氣,便騰不下溫暖與愛。
彼此指摘埋怨,是一種感情的內(nèi)耗,與其斤斤計較,不妨置之一笑,心底無怨天地寬。
老子曾說:“大道之行,不責于人”。
遇事不指責,是為人處世的智慧,也是一個家最好的風水。
控制脾氣,才能留住福氣
前段時間,張智霖在接受采訪時被追問“夫妻吵架誰會先低頭”,他的回答又上了微博熱搜。
只見他露出委屈而又溫柔的模樣,表示他們常常吵架,也常鬧別扭,但每次都是他先低頭。
雖然這段戀情不被看好,最終兩人還是攜手步入了婚姻殿堂。
當袁詠儀耍小脾氣時,忍讓和疼愛就是張智霖出奇制勝的法寶,漸漸地,他們變成了大家眼中的“模范夫妻”。
結(jié)婚這么多年來有過小打小鬧,但甜蜜總會多過痛苦,他們用27年的時光磨合出了愛情最美好的模樣。
現(xiàn)如今的他們,事業(yè)有成,苦盡甘來,走過了轟轟烈烈,剩下的是返璞歸真的平凡,日子也越過越好。
史鐵生曾在《我與地壇》中寫道:
“我真想告誡所有孩子,千萬不要跟最親愛的人發(fā)脾氣,我已經(jīng)懂了,可是我已經(jīng)來不及了?!?/p>
無論是夫妻,還是父母,我們都不該把脾氣留給愛我們最深的人。
想吵架了,問一問自己有沒有做錯的地方,要翻臉了,想一想對方平日里的好。
別讓隨口的一句話,傷了他們好幾天的心;別讓一時的脾氣,毀了日積月累的感情。
要知道,家才是我們最終的歸屬,家人才是我們最溫暖的依靠。
學會控制脾氣,與生活握手言和,才能留住福氣。
家庭和睦,才是最高級的炫富
之前在醫(yī)院里,聽過一個年近七旬的老人談家常,他說:
到了我這個年紀,就希望一家人平平安安,快快樂樂的。
不求太多,我生病了,半夜口渴,捅捅旁邊的老太婆,她愿意起身給我倒杯水;
逢年過節(jié),兒孫能趕回來一起吃頓飯,團聚團聚,我也就知足了。
其實,一杯水、一頓飯,值不了多少錢,但因為有了家的溫度,才顯得格外珍貴。
的確如此,人生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最后才發(fā)現(xiàn)山珍海味抵不過家中的一飯一蔬,在外觥籌交錯不如家中的一盞清茶。
當你經(jīng)歷了世事的滄桑,才會明白,家是最溫暖的歸宿。
回家時的一個擁抱,出門時的一抹微笑,都是給我們心靈的慰藉。
人生本過客,何必惹塵埃,一家人和睦相處,生活平安喜樂,便已足夠。
往后余生,愿你有家回,有人愛,有家便有歸路,心安便是幸福。
作者:一本叔,本文系一星期一本書原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