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王
元年(丙午,前375)
1.日蝕。
2.韓起兵滅掉鄭國,遷都新鄭。
3.趙敬侯去世,他的兒子成侯種即位。
三年(戊申,前373)
1.燕國在林狐打敗齊國的軍隊。
2.魯國起兵攻打齊國,軍隊進入陽關(guān)。
3.魏國起兵攻打齊國,兵到博陵。
4.燕僖公去世,他的兒子桓公即位。
5.宋休公去世,他的兒子辟公即位。
6.衛(wèi)慎公去世,他的兒子聲公訓(xùn)即位。
四年(己酉,前372)
1.趙起兵攻打衛(wèi)國,占領(lǐng)了大小城市七十三座。
2.魏國在北藺打敗了趙國的軍隊。
五年(庚戌,前371)
1.魏起兵攻打楚國,占領(lǐng)魯陽。
2.韓國嚴遂殺了哀侯,國人共立他的兒子懿侯為君。
當(dāng)初,哀侯任命韓廆為宰相,可是又很喜歡嚴遂,因此兩個人很不愉快。
嚴遂派人到朝廷刺殺韓廆,廆逃到哀侯身旁,哀侯抱著他;來人為了刺殺韓廆,連哀侯也被殺身亡了。
3.魏武侯去世,不立太子,他的兒子罃和公中緩二人爭立,國內(nèi)大亂。
六年(辛亥,前370)
1.齊威王來朝。
此時周室微弱,諸侯都不朝見天子,而齊獨來朝見,天下人士也因此推崇威王了。
2.趙攻打齊國,兵到鄄城。
3.魏在懷縣打敗了趙軍。
4.齊威王召見即墨大夫,告訴他說:“自從你在即墨任官以來,毀謗你的話天天都有。然而當(dāng)我派人到即墨視察后,發(fā)現(xiàn)田野開辟,人民富足,衙門無事,地方生活安定;這是你不事奉我左右近侍,求他們幫你說好話的原因吧!”
就分封他萬家采邑,以資鼓勵。
又召見東阿大夫,告訴他說:“自從你任官東阿以來,贊譽你的話每天都有,我派人視察東阿以后,發(fā)現(xiàn)田野不辟,人民陷于貧窮饑餓。過去趙國攻打鄄城,你不派兵援救;衛(wèi)國攻占薛陵,你不知道;這是你用優(yōu)厚的禮物賄賂我左右近侍,所以他們才說你的好話吧!”
就在當(dāng)天,烹殺東阿大夫和齊王左右曾經(jīng)稱譽過東阿大夫的近侍們。
于是群臣驚懼,沒有人再敢巧言欺詐,凡事務(wù)必說明實情,齊國因而成為天下強國。
5.楚肅王去世,沒有子嗣,立他的弟弟良夫,這就是宣王。
6.宋辟公去世,子剔成即位。
七年(壬子,前369)
1.日蝕。
2.烈王駕崩,弟扁即位,這就是顯王。
3.魏國大夫王錯逃亡到韓國。
公孫頎對韓懿侯說:“魏國混亂,可以派兵攻打了?!?/span>
懿侯和趙成侯聯(lián)合發(fā)兵攻打魏國,交戰(zhàn)于濁澤,大破魏兵,包圍魏都安邑。
成侯說:“殺魏侯罃,改立公中緩,許其割讓土地,而后退兵,這對我們兩國最為有利啊。”
懿侯說:“不可。殺魏君,讓人以為太殘暴;割地而后退兵,又太貪婪。不如我們雙方平分魏國。魏國一分為兩,其勢削弱,不會強于宋、衛(wèi),那么我們便永久不會再有魏國入侵的禍患了。”
趙人不答應(yīng)。
懿侯很不高興,就率領(lǐng)自己的軍隊乘夜撤退。
趙成侯也解圍而去,罃逐殺公中緩而立為魏君,這就是惠王。
太史公曰:“魏惠王所以不死、國家未遭瓜分,其原因是由于韓、趙二國的計謀不調(diào)和啊!如果當(dāng)時依照一家的計劃行事,魏國必遭瓜分之禍了。因此,俗話說:'國君去世后,沒有長子繼承,就可以派兵占領(lǐng)那個國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