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薄瘦弱的高三女孩陳念,無措地站在教室里。
轉過頭,她的面龐蒼白如紙,只有一雙淚珠欲掉的眼睛。教室里坐滿同學,卻始終沒有人抬眼看她。
這一幕,是電影《少年的你》開頭,最讓人揪心的回眸。
她所扮演的優(yōu)等生陳念,因為同學意外跳樓卷入校園暴力之中,在最絕望無助的時候,只得向意外認識的小混混小北(易烊千璽飾)尋求“保護”。
兩個脆弱卑怯的靈魂彼此依賴,渴望走出這座高考、暴力、無望裹挾的魔鬼之橋。
上映三天,票房已達6億。豆瓣上,27萬人打出了8.5的高分。
《少年的你》成為今年國慶檔外最亮眼的影片。
看完電影,很多人被周冬雨飾演的陳念打動。她單純,隱忍,充滿渴望,哭得歇斯底里。
片中的陳念在成長,飾演她的周冬雨亦是。
從清純到鬼馬,再到成熟,27歲的她用演技回應質疑,制造驚喜。
不斷突破,不斷打破局限,她的成長故事就像每一個勇敢的女孩。
(以下無劇透)
少女感的演技從何而來?
這不是周冬雨第一次演繹這種看似柔弱又帶有韌勁的女孩。
甚至,這類頑強生長,向陽而生的少女角色,仿佛是為她量身定做的一樣,你很難再找到一個女演員,能夠將她替代,或篤定完成得比她出彩。
雖已經(jīng)奔向而立之年,周冬雨出演少女卻鮮少有違和感。
這首先歸功于她不是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美女。
周冬雨的身材樣貌,用苛刻的評價來說,就是先天不足。官方1米6出頭的身高,38公斤,骨架窄小似沒發(fā)育開。
那張白皙寡淡的臉上,沒有任何讓人過目不忘的明艷五官。
可是當她一笑,眼睛彎成了月牙縫,仿佛世界都開始明媚起來。頂著標志性的“小男孩”短發(fā),一下子就透露出孩子般的純真爽朗。
在娛樂圈,這樣平胸骨感的“小學生”身材,很容易被童顏巨乳,蜂腰細腿的“辣妹”、“辣媽”們壓制得分毫不讓。
周冬雨卻一向坦然,甚至帶著些許驕傲:“我的胸是和我的身材匹配的”。
沒有填充的無辜女童臉,沒有刻意雕刻的身材,成為了她本人最鮮明的特色。
這讓她在塑造少女角色時,自然地將自己淹沒在學生中,增加了可信度和親近感,在那些刻意扮嫩的演員中成為了天然的優(yōu)勢。
少女感演技的另一法寶,是毫不刻意,仿佛率性隨意的“本色”出演。
青春片,幾乎成了爛片的發(fā)源地。一大批已經(jīng)年齡加持,閱歷豐富的“媽媽級”女明星們,靠著瞪眼尖嗓的套路表演,扎堆在這股洪流中,鞏固少女人設。
同為少女角色,周冬雨早已跳脫出無病呻吟的校園純愛,吸毒墮胎的疼痛少女,和霸道總裁環(huán)繞的傻白甜,將目光投向了更為深刻的青少年社會問題,更貼近生命、情感成長成熟的走向,以及自我尋找及蛻變。
為看似單純的角色注入思想,往往更難駕馭和把持。
對于這點,周冬雨是不怕的。
她選擇與人物一起經(jīng)歷和成長。
她可以心甘情愿地素顏剃發(fā),不顧形象地大哭大笑。
可以無聲無息地隱忍不發(fā),也能肆無忌憚地宣泄情緒。
表情生動和近景特寫,是那些靠著亞洲三大邪術——整容、化妝和PS的女演員們,不敢觸碰的表演禁區(qū)。
《少年的你》中,周冬雨全程素顏出鏡,多次直面鏡頭,臉上的雀斑清晰可見。
在結尾的一場戲,剃著平頭的周冬雨和穿著囚服的易烊千璽,隔著探視玻璃相視無語。
在這段近3分鐘無臺詞表演中,兩個人先是沉默,隨即理解微笑,接著無奈掉淚,然后邊笑邊哭,最后再次釋懷輕笑。
玻璃反射出兩個少年盡在眼底的深情,特寫鏡頭配合放大他們的表情與情緒,讓人動容無比。
一屏之隔的我們,有誰會跳戲想到他們的年齡差距,又有誰會無視他們之間彼此支撐出兩個少年之間的信念、溫情與深愛?
從謀女郎到金馬影后
很多人說周冬雨是幸運的,起點高,運氣好,演技得到承認,戲路又難以替代。
她的演藝道路上,兩個人至關重要,一個是張藝謀,一個是陳可辛。前者發(fā)現(xiàn)了她,后者挖掘了她。
在謀女郎中,周冬雨是最特殊的一個:她既不像鞏俐霸氣十足,也不似章子怡野心滿滿,既不像倪妮嫵媚多情,也不像張慧雯清新脫俗。
她總透露著一副孱弱的,羞澀的,稚嫩的孩子氣。
這也大概是張藝謀選她出演《山楂樹之戀》中靜秋一角的原因:“這張臉,不是美的問題,她的生動就在于她的單純性”。
不幸的是,《山楂樹之戀》作為一部愛情文藝片,毫無表演經(jīng)驗的周冬雨,除了展現(xiàn)她白紙一張的“單純”,全程跟隨影片透著淡淡的無聊感。
周冬雨的演技,遠沒有千挑細選的謀女郎作為噱頭更值得討論。
幸運的是,借著出道即巔峰,從小練體操的周冬雨,放棄了本想報考舞蹈學院的念頭,頂著國師的光環(huán),考進了北京電影學院,正式開始學習表演。
張藝謀對周冬雨的提攜和點化,讓許多人感到不公。
來自河北普通重組家庭的周冬雨,既不漂亮,也無藝考訓練,更重要的是,聽說她高考成績只有154分,根本無法達到這座電影最高學府的最低要求。
王思聰就曾在2011年微博直接開撕:“咱的新謀女郎高考才二百來分。。還被錄取了。。”
隨著張藝謀卷入負面沖擊,周冬雨出道三年從一流女主一度淪為三流女配,可以說非常慘烈。
起落之間反而讓周冬雨放下卑怯,她深刻地明白,光環(huán)是別人給的,而資源是自己拼的,而最終具有發(fā)言權的,是自己作為演員的能力。
“如果不提升各方面的素質,很快就會撐不起來,辜負導演、給家人丟人,最重要的是,撐不起任何角色。”
于是周冬雨一面在《同桌的你》《心花怒放》中拓寬自己的戲路,找準演技的方向,一面在不聲不響中完成了自己的資源升級:得到了香港著名導演陳可辛的賞識。
在陳可辛眼里,周冬雨是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女演員,他曾毫不掩飾對她的贊賞:
“周冬雨很像當年的袁詠儀,袁詠儀拍《金枝玉葉》的時候我也給她發(fā)揮,不一定跟著劇本走,去體現(xiàn)那個年代的年輕人的價值觀?,F(xiàn)在我這幾部戲都用了周冬雨,我能夠通過她去接近年輕人的世界。”
而投桃報李,周冬雨也在陳可辛的電影中,發(fā)揮出她最大的可能性。
從形象到發(fā)展上,一步步奠定她“伶俐鬼馬精靈少女”的人設,積累多層次少女感的演技。
2016年,在陳可辛監(jiān)制,曾國祥導演的《七月與安生》中,周冬雨飾演“安生”長達八年的跨度,從單純可愛的少女,到抽煙吹瓶的社會青年,再到安然成長結婚。
周冬雨賦予一個少女的成長更多立體感,也為她贏得了第53屆香港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而另一部陳可辛監(jiān)制的商業(yè)電影《喜歡你》中,周冬雨和金城武搭檔出演迷糊廚師和霸道總裁的愛情喜劇,兩人的演技彌補了劇情的空洞,依舊獲得了票房上的大豐收。
演技之累,是非之橋
成為最年輕的金馬影后,周冬雨足以扛起新生代女演員的大旗。
可隨之而來的,是對她的非議。
首當其沖的就是對她演技的質疑,“演技忽好忽壞”和“她演什么都像在演自己”,是對她最大的懷疑和否定。
在鬼馬精靈和沉重少女角色上大放異彩的周冬雨,嘗試去塑造其他角色,如《麻雀》里的特工,總讓人覺得撐不起來,沒有信服感。
她深知自己成功的原因,但當她繼續(xù)演繹擅長角色時,又會被人評價重復設定。
她把這個苦惱講給了因戲結緣的田壯壯導演,田壯壯反問她:“你給我舉個例子,哪個導演沒有拍過爛片?再好的演員每部戲都是成功的嗎?”
這讓周冬雨解開心結,不再急著為了突破而去嘗試新的角色:“我不是每種角色都適合的,我也一直在摸索、在學習,看自己是否除了這類角色之外,還能接別的類型,一直在等待好的機會?!?/span>
而后則是對她人品性格的攻擊。
真性情、大咧咧、敢說話,在真人秀中一下子成為了“好吃懶做”“沒教養(yǎng)”“情商欠奉”的黑點。
面對差評,周冬雨最不能理解的就是,那些標榜真實的真人秀,為什么無法接受她的小任性與不完美。
而這些正是她作為演員最真實的自我,也是最獨樹一幟的演員品格。
在“經(jīng)常得罪人”的教訓中,她開始學著面對“長大的時候必須長大”,以及演員不僅僅是夢想,也是工作的現(xiàn)實:“在工作中,你必須快速成熟,再苦再累也得忍下來?!?/strong>
從初進娛樂圈時期盼“如果我眼睛再大一點就好了” 的小女孩,到現(xiàn)在骨子里要強,“不想碌碌無為,天天跟機器一樣沒有激情地重復”的女演員。
周冬雨一直向我們展示的是真實向上的力量。
這種力量背對陰暗,向陽而生,讓她即使在規(guī)則中生存,在非議中沉默,也能茁壯成長。
“我要長大我要愛,我會走的更遠,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