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叔,周代霍國的始祖,也是霍姓的始祖之一。姓姬,名處。
公元前11世紀(jì),周文王之子周武王討伐商紂建立周國后,為了防止商朝的舊勢力造反,周武王將商朝的大多數(shù)貴族分散到山東山西一帶居住,并安排自己的親族負(fù)責(zé)監(jiān)視。其中將他的同胞兄弟、也是周文王第六個兒子叔處分封在霍地,并建立了霍國(據(jù)考證,霍國位于今山西臨汾霍州市西南)。于是,叔處被稱為霍叔、霍叔處?;羰逄幒凸苁艴r與蔡叔度,共同負(fù)責(zé)監(jiān)督被封于宋國的紂王之子武庚,史稱“三監(jiān)”,具有很高的權(quán)力。
然而周成王時期,由于受管叔和蔡叔勾結(jié)紂王之子武庚叛亂之牽連,霍叔處被降為庶人。不過霍國并沒有破滅,而由霍叔處的兒子繼任霍國的君主。
公元前661年,也就是春秋時期,霍國被晉獻(xiàn)公滅掉。雖然,“霍”作為一個“國”不復(fù)存在,但霍國的后人為了不忘故國,便以國為氏而姓了霍。自此,“霍”作為姓氏繼承下來,成為今天霍姓的來源。史籍記載折疊編輯本段《史記·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
武王已克殷紂,平天下,封功臣昆弟。于是封叔鮮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紂子武庚祿父,治殷遺民。封叔旦于魯而相周,為周公。封叔振鐸于曹,封叔武于成,封叔處于霍??凳宸?、厓季載皆少,未得封。
《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第九》:
十六年,晉獻(xiàn)公作二軍。公將上軍,太子申生將下軍,趙夙御戎,畢萬為右,伐滅霍①,滅魏,滅耿。
①《史記索隱》:永安縣西南汾水西有霍城,古霍國;有霍水,出霍太山。
《史記·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
獻(xiàn)公之十六年,趙夙為御,畢萬為右,以伐霍、耿、魏,滅之。以耿封趙夙,以魏封畢萬,為大夫。
《左傳·閔公元年》:
晉侯作二軍,公將上軍,大子申生將下軍。趙夙御戎,畢萬為右,以滅耿、 滅霍、滅魏。
周武王建立周王朝后,分封諸侯,將其六弟叔處(史稱霍叔處)封到霍國為侯。周武王去世后,其子周成王繼位,其叔周公旦攝政。因管叔鮮、蔡叔度、霍叔處等人素與周公旦不和,便與商紂王之子武庚等聯(lián)合發(fā)動叛亂,史稱"管蔡之亂",從史料看,霍叔處是協(xié)從者。周公旦奉周成王之命,東征很快平定了這場王室內(nèi)亂。武庚被誅,管叔鮮畏罪自裁,蔡叔度被流放邊疆,霍叔處被貶為庶民。不久,周成王念霍叔處雖參與叛亂尚屬有德長輩,于是恢復(fù)了霍叔處的封地,并將其侯爵降為伯爵,以安天下。
公元前661年,霍國傳至求為霍伯,求認(rèn)為從前周成王對其祖先霍叔處安置不當(dāng),遂自稱霍公,史稱霍哀公,變伯爵為公爵。晉獻(xiàn)公得知求自稱霍公后,心中不平,于是出兵滅霍?;魢粶绾螅筇又笼R國。是年,晉國大旱,晉獻(xiàn)公使人占卜,說是因滅了霍國,霍山神降罪于晉國,有此大旱之災(zāi)。于是晉獻(xiàn)公即命人將求從齊國找回來,讓他負(fù)責(zé)霍山神祭禮事宜。求的后人指國為姓,遂有百家姓中的霍氏。因此中國之姓霍者皆為霍叔處之子孫?;糁菔腔羰系陌l(fā)源地,古霍國遺址今白龍鎮(zhèn)陳村為霍氏祖庭。天下霍姓出霍州,應(yīng)為定論。
謚號 | 常用稱呼 | 名字 | 在位時間 | 備注 | 出處 |
---|---|---|---|---|---|
霍叔處 | 叔處 | 約前1046年―? | 周文王第八子,周武王弟 | 《史記·管蔡世家》 | |
仲員 | |||||
家重 | |||||
靜叔帶 | |||||
安叔 | |||||
將 | |||||
君問 | |||||
角 | |||||
光 | |||||
福 | |||||
霍侯舊 | 舊 | 周穆王時期 | 周穆王十六年去世 | 《穆天子傳·卷五》 《竹書紀(jì)年》 | |
霍哀公 | 求 | ―前661年 |
霍國 | |
---|---|
國君姓氏 | 姬姓 |
爵位 | 侯爵,后降為伯爵 |
國都 | 霍(山西省霍州市西南) |
始封此國者 | 周武王 |
始祖 | 霍叔處 |
興亡年代 | 前11世紀(jì) 至 前661年 |
滅亡原因 | 為晉國所滅 |
史書記載 | 《左傳》(始見于閔公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