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是老年人最常見的一種腦血管疾病,抗凝,可以有效降低腦卒中風險……”,醫(yī)生們經(jīng)常會跟患者和家屬談及這句話。那么,很多人估計不知道,抗凝、抗血小板以及溶栓之間究竟有什么區(qū)別?
人生在世,難免磕磕碰碰,止血在我們?nèi)粘I钪惺种匾?。我們要知道人體正常的止血過程,醫(yī)學上通常將止血分為3個過程,它們相互關聯(lián),相互促進,不能分割。
首先,血管收縮,在破損處縮小,從而減少局部流血。
其次,血液中的血小板被激活后會特別“團結(jié)”,成群結(jié)隊、爭先恐后地聚集到血管破損處,以自己小小的身軀堵住決堤的破口,與此同時,它們還會發(fā)出“信號”,召集更多的同伴和其他能止血的成分一起幫忙止血。
再次,血液中還有許多凝血因子,平時安安靜靜地呆在那里,一旦收到血管損傷的信號,就會立即反應,參與止血。
以上是人體正常的止血過程,需要在正確的時間發(fā)生在正確的部位,否則就會帶來一些“麻煩”。在臨床中醫(yī)生會根據(jù)病人的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案。
一、抗凝治療
例如房顫患者心房失去正常有規(guī)律地收縮,血液在心房內(nèi)淤滯,里面的各種止血成份就更容易沉積和激活,形成血栓。但這些血栓往往不牢固,一旦脫落,就會堵塞其他血管造成栓塞。抗凝藥物主要作用于凝血因子而非血小板,并且是抑制凝血的過程而不是溶化已經(jīng)形成的血栓,這就是抗凝與抗血小板治療的區(qū)別。
二、抗血小板治療
動脈系統(tǒng)形成的血栓往往以血小板活化聚集為主,抗血小板藥物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血小板的聚集,從而達到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所以,這類藥物在預防房顫腦卒中方面的作用非常微弱,但在冠心病、腦血栓等動脈血栓性疾病的治療中卻占有重要地位。
三、溶栓治療
與前二者不同,溶栓不是抑制血栓的形成,而是使已經(jīng)形成的血栓溶解掉。有人會問,能把已經(jīng)形成的血栓溶解,給每個病人都用豈不是很好?但不幸的是,溶栓藥物僅對新近形成的血栓有效,且不是100%都能成功,注射后對全身止血系統(tǒng)影響較大,有一定嚴重出血的風險,不能作為長期治療,僅能短期作為搶救藥物。只有在遇到急性腦梗死或急性大面積肺栓塞等情況時,才會考慮使用溶栓藥。
湖南省腦科醫(yī)院作為湖南省卒中聯(lián)盟首席單位,對于急性腦卒中溶栓治療的指征及相關風險早已爛熟于心,相關專家和治療團隊能根據(jù)不同病情制定出相應的科學治療方案,從而起到快捷、有效治療腦血管疾病的作用。那么,現(xiàn)在你對于抗凝、抗血小板、溶栓還“傻傻分不清”嗎?
供稿:神經(jīng)外科:曹 果
編 輯: 陳 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