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當年在地理課本讀到這句話時,勾起了我濃濃的好奇心。對于一個還沒怎么出過門的小孩子來說,這句話帶來的想象可謂是無窮無盡的...
于是乎,這顆種子不斷被灌溉和滋養(yǎng),在無數(shù)次幻想和睡夢中出現(xiàn),也終于在2020年的秋天發(fā)芽開花了。
一覺睡醒睜開眼,就到了可以去登黃山的時刻。匆忙吃過早飯就進入山底。因為住的很近,所以不過1,2分鐘的腳程。
我們是趕著第一班車 索道上去的,因為已經(jīng)來過無數(shù)次的老爸說,黃山一定要早去,不然等下就只剩下烏央烏央的人頭了。
早晨的黃山泛著晨霧,天空有一絲絲小雨,卻不影響登山的心情。坐上索道時,縱然是陰天也被山上的景色驚艷了一番。
從索道看下去
層林盡染
沒想到初秋才到,這里的山林已經(jīng)開始姹紫嫣紅起來,呈現(xiàn)一番五彩斑斕的景象。山間的晨霧更是為這層顏色填上了神仙般的色彩。
此刻只想大口的呼吸新鮮空氣,感受山間甘露般清凈的早晨。
云霧來 vs 云霧去
往往只需幾秒鐘
到達攀登地點了,爸媽拿出登山杖,我開始歡快的蹦騰起來。不得不說,早晨的山間真的冰涼,不多跑多跳幾下,只怕會凍成冰人兒。
少數(shù)旅行團也很勤勞,開始了山間講解。黃山的奇松和怪石,真的各個都有故事。你可以跟著已有的故事去感受,也可以相信自己的第一直覺,亦或兩者兼容。
隱于山霧中的石頭
你覺得像什么~
這種奇怪的景色也造就了黃山與眾不同的氣質(zhì)。這可能就是黃山歸來不看岳的原因之一了吧。
順著道路向前,人跡罕至,除了林間的鳥叫,便是我們腳踩在落葉上的聲音。沒想到黃山的秋天來的比預(yù)想的還早一些。
不論在哪里駐足停留,都可以看到多彩的山景,讓人沉醉。最妙的是這些景色還伴著形態(tài)各異的怪石和奇松,更是如同進入仙境般有趣。
因為晨霧較大,有些怪石調(diào)皮的掩藏在云霧里,不愿漏出本來面容。爸爸說,黃山就是這般,如果是個大晴天就少了些神秘感,如果是個陰雨天又少了些觀賞感。所以來黃山,每個人看到的景色都不一樣。
走著走著,在一片云霧初開的地方,看到了黃山在宣傳片中應(yīng)有的景色,我和媽媽不由感慨萬千。
難怪古人詠頌黃山的詩歌從來不絕于耳。
見得最多的山,是狹長的,縱使有些云霧,也不過是多了絲點綴。而黃山的山頗有張家界的風格,是尖聳入云的。此刻再來一些云霧繚繞,就真真如同3D仙境般讓人嘆為觀止。
似乎很快的,就會在某個山尖上,出現(xiàn)一個白衣長袖的神仙,笑著騎著白鹿,向著另一個山頭遠去。
果然,這里拍照的人也最多,人們紛紛錄像拍攝,記錄著難得一見的云海奇觀。
繼續(xù)上路。
繼續(xù)感受,時而晴空萬里,時而云霧繚繞的氣息。
這一路,最有趣的便是遇到挑山工。
他們扛著如此沉重的巨石,排成整齊的隊伍,一步一個腳印的走著。他們的身影時而消失在云霧中,時而出現(xiàn)在眼前。不變的是因為攀登而帶來的略微急促的呼吸聲。
呼吸聲與腳下落葉的咯吱聲交相輝映,繪出了一幅讓人動容的秋景圖。
印象最深刻也最美麗的景色莫過于西海大峽谷。這里極致險要卻也極致美好。似乎對于一座名山來說,險要和美景是共存共生的,缺一不可。
這不由讓我想起之前的西湖之行。人人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在西湖邊繞了1天的我仍是未品出這句話的含義。
直到那日來到蘇堤,看著腳下的西湖水隨著潮水涌上涌下,稍微下蹲就可以觸碰到湖水的冰涼時,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天堂的景色是如此這般。
是的,水泥土的優(yōu)秀棧道早已毀掉了人與景色最無縫的銜接。它似乎在告訴你,你只是個游人,請站在這條便攜的棧道上參觀。
而那些仍舊保持著自然原樣的景致,讓你一秒融入其中,并時刻告訴你,這里是我的地盤,你走路要千萬小心。
如此這般,不愛很難。黃山的西海大峽谷就是如此。
來到這里,沒有那么寬敞好用的棧道,你需要時刻注意腳下,因為你的身邊就是萬丈懸崖。
而正因如此,如果你小心翼翼的駐足停留,就可以感受奇山俊秀的魅力,感慨黃山之奇的壯觀,感受自己的渺小,感受自然的龐大。
時而出現(xiàn)的云霧更是加深了這層恐懼感。突然不可見得能見度,讓你的每一步都敬畏自然。你不是游人,你是闖入大自然的一絲空氣,一粒微塵,你需要按照這里的章法,走完你要走的路。
這樣的黃山真的美的不像話。
此時不由感慨,原來兒時書本里讀到的東西,竟是如此俊秀與壯美。
黃山有很多值得駐足觀賞的小景點。然而就在我們向著蓮花峰進軍時。雨霧又更大了些,想想正好是飯點,于是果斷找了個小亭子開始午餐。
黃山的標配午餐是自熱米飯。尤其在微涼的山間,來一份還會冒煙的熱菜實在是一種難得的幸福感受。
上一次在冷透的景點吃自熱米飯還是去年的茶卡鹽湖,真真記憶深刻。
米飯加熱時,噴出高高的熱氣。我們把手靠在上面暖和身體,說話間都在吞吐黃山的云霧。
補給完畢,繼續(xù)趕路,我和爸爸還是登頂了蓮花峰。
這里,險要;這里,高聳;這里,神奇。當我擠在一群想要留影的人群中時,我只敢縮在角落。因為山頂太狹窄了,一個不小心,就會墜入萬丈深淵。
爸爸說,這里是黃山比較險要的地方,也是黃山景色最美的地方。確實,這里再次印證了我旅游多年的感受。
美景還需險中求。
下蓮花峰的路上,遇到了一位阿姨。獨身一人,來到黃山。阿姨說,小姑娘,你幫我拍張照片吧,這可能是我這輩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來了。
我說好,不免眼眶有些濕潤。為這感性的瞬間,也為這熱烈的生命力。
終于,終于,我們要走向今天的最后一站,那就是黃山著名的景點,迎客松了。
其實,一路走來,黃山的奇松實在太多了,株株都像迎客松,株株都展示著自己與眾不同的魅力。
但偏巧就是那顆,在被定義了名號后,揚名天下。這里的人也是奇多,都在爭著搶著合照。想在這里拍到一張充滿Pose感的照片除非你一早就來,不然還是打消念頭,乖乖來個游客照便退散吧。
這就是人縫中拍到的迎客松了
好在我們沒有那種一定要合照的感受,對于著名的景點,我更喜歡看在眼里,記在心上。
于是乎,我們把迎客松看成了送客松,因為也到了該下山的時刻了。
這些年,我們?nèi)ミ^很多的地方,幾乎沒有一個地方是我們認為來一次就夠了的。畢竟一年有四季,季季的美景都不一樣;再者說,即使你把四季的風景都看個遍,你又會希望不斷的來感受這份美好。
所以,旅行就是,即使你身體不在路上,心靈也會在路上。所以你會走的更遠,看見會更廣闊。
每一次旅行,都學會清空自己。不帶著對比,不帶著預(yù)設(shè)。一片空白的來,然后濃墨重彩的繪上一筆屬于你的畫卷;接著,不帶走一片云彩的走,準備開啟,下一段旅程。
人生很多的美好都在路上,不只是旅行,還有看書,還有認識有趣的人,還有保持一顆永遠會熱淚盈眶的心。
黃山,你是五岳的天;希望下次,又可以遇到你。再見啦,黃山~感謝在29歲的時光與你相遇。
畫面定格,有緣再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