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梧桐葉沙沙的聲音
圖/文:李少云
拍攝:華為E30
配音:寂靜之聲
梧桐道路、別墅洋房,那是最風情萬種的上海。長寧區(qū)新華路,原名安和寺路,修筑于1925年。初冬暖陽梧桐樹下,新華路散發(fā)出低調(diào)的美。《上海女子圖鑒》里說:“只有頭頂有梧桐的地方才是上?!?。深秋漫步梧桐樹下,踩著散落的斑駁,有沙沙落葉,踩出滿地韻律……
跟著黃包車尋找新華路。深秋,風一吹梧桐樹葉紛紛飄落,飄落在新華路上的花園洋房屋檐上,飄落在斑駁樹影的街道上,飄落在漫步閑逛的行人身上,新華路的每一棟花園洋房都有著-個悠久的故事,值得細細探尋~
這條路被認為是上海第一花園馬路。新華路東西走向,東起淮海西路,西至凱旋路,長2.4千米,分布著百余棟花園洋房。這里沒有太多餐廳,甚至也沒有太多酒吧,安安靜靜,兩旁的梧桐尤其高大,非常適合慢慢散步。在新華路上,一定要走進兩邊的弄堂,鬧市的喧囂被隔絕在外,時光像在這里放慢了腳步。
聞名遐邇的新華別墅,包含新華路211弄和329弄兩條弄堂,整體呈馬蹄型,為著名設計師鄔達克規(guī)劃設計,內(nèi)有涵蓋英、美、德、西等多國風格的29棟花園住宅,始建于上世紀二十年代,距今已有近百年歷史。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這里住著許多國家的外僑,因此也被叫作“外國弄堂”,在滬上一度以“精致摩登”著稱。走進這些歷史建筑,每一幢建筑都有自己的故事。
走進新華路,漫步于梧桐樹下,每隔一小段,擺放著一輛黃包車,與一路的花園洋房相得益彰,仿佛穿回百年前的老上海。
“您的家鄉(xiāng)是否也有一條路叫做新華路?希望您能告訴我它所在的具體位置,發(fā)送至…”黃包車的背面寫著“尋找新華路”的字樣,更加有趣的是車內(nèi)有搜尋“全國各地新華路”的征集信息,如果你的家鄉(xiāng)也有叫做“新華路”的馬路,可以將你的城市與這條馬路的故事告訴他們,讓更多人認識你的家鄉(xiāng)。
漫步在滿滿落葉的新華路,兩旁的梧桐樹尤其高大,樹葉逐漸發(fā)黃,隨風飄蕩,秋意濃時,特別想去放慢腳步,探尋一下這些優(yōu)秀歷史建筑的故事~,這才是心目中上海最美秋天。
行走在新華路上,仿佛誤入了人間天堂。一幢幢精美的別墅,刷新了游人的目光,不拘一格的造型,新穎別致的門窗,朱檐花閣,無限風光。
梧桐樹后的弄堂,藏了上海最真實動人的模樣。有人說:沒有弄堂就沒有上海,也就沒有上海人。即使時間遠去,從梧桐樹拐進上海的弄堂,依然能一下子把我們拽進了那個時代。
初冬暖陽梧桐樹下,踩秋的“沙沙”聲美妙而浪漫。梧桐樹下弄堂里,有一種日常生活的安詳實用,還有上海人對它的重視以及喜愛,這就是上海人的生活底色。
沒有多少人會把新華路當成景點,但是你去隨便問個上海土著,新華路肯定是上海最美街道之一。初冬清晨,這里安靜肅殺,落葉紛飛,梧桐樹都是八九十歲的老爺爺,歷經(jīng)滄桑卻依然挺拔健朗,人行道非常寬敞,也沒有任何遮擋視線的柵欄,透視感極佳。
在這里,沒有外灘的游人如織,沒有陸家嘴的紙醉金迷,沒有迪士尼的瘋狂刺激~,只有滿街金黃的梧桐,與路邊矗立著百年老洋房。那一瞬間,仿佛置身于老上海街頭,忍不住感慨,原來我們迷戀過的那個老上海,都藏在了這里。
謝謝你的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