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倫多的圣勞倫斯市場(St. LawrenceMarket)幾乎成了游客們的必觀之地,我偏要反其道而行之,不想去這些太熱門的地方。Michael說:“那我?guī)愎銴ensington吧,你一定會感謝我的!”好朋友Michael搬到多倫多已經(jīng)5年了,在多倫多逗留的那些天,全靠他陪我玩兒,中秋節(jié)晚餐也是在他家吃的,身處他鄉(xiāng),有好友幫,有家回,特別溫暖。
▲2、肯森頓市場(KensingtonMarket)起源于20年代的猶太市場,多倫多80%的猶太人都聚居在此,這個善于經(jīng)商的民族將自家門前的草坪、門廊、甚至鄰街的客廳都變成了店面,肯森頓市場便由此誕生。隨著社區(qū)逐步成熟富裕,不少原居此地的猶太人遷到了較富裕的近郊社區(qū),這里便漸漸由后來的葡萄牙、西印度、韓裔及華裔移民所占據(jù),同時開始呈現(xiàn)多元文化的氣息,但它始終“不翻新,保持原汁原味”。
▲3、來自歐洲、亞洲、南美、中東及加勒比海地區(qū)的各種小商品豐富著這里,逛這里就像游世界,一進(jìn)市場就能充分體味到多倫多的多元文化氣氛。
▲4、密集的懷舊市場及多如繁星的二手店鋪已經(jīng)成為這里的標(biāo)志性特色,還有各具特色的餐館和咖啡座。我來得倉促,也沒逛特別仔細(xì),就索性推薦兩家名氣比較大的吧,Houseof Spice(專營各種調(diào)味香料),Courage My Love(奇趣懷舊服裝店)。
▲5、全多倫多最好的二手店聚集在此,店內(nèi)一律不允許拍照,我只能拍拍外觀了。在這里淘貨,只有你想不到?jīng)]有淘不到,二手衣服、鞋子、皮箱、背包、帽子、腰帶……項鏈、手鐲、戒指、耳環(huán)、袖扣……家居用品、鍋碗瓢盆、裝飾擺設(shè)、書籍玩具……每家店都是滿滿當(dāng)當(dāng),幾乎沒有落腳之處,能不能淘到寶貝,就看你的眼力和耐心了。
中國人一般不接受二手貨,總覺得穿人家穿過的用人家用過的,心里別扭,其實二手貨在很多國家大受歡迎,售賣十分成熟,店主會把收來的二手貨消毒處理,打理得非常好了才擺出來賣,人們能夠花很少的錢買到很不錯的東西,自然是推崇備至。我給雷神淘了一根皮帶,上等牛皮,質(zhì)量和做工超好,合人民幣才120元左右。
▲6、越來越多的特色先鋒藝術(shù)家也聚集于此,肯森頓變成色彩斑斕的調(diào)色盤。在我看來有點(diǎn)像北京的798,但絕對比798更加豐富、自由、無拘無束,我簡直愛死這里了!一路上不停的啊啊啊啊啊尖叫,相機(jī)幾乎就沒放下來,各種咔嚓咔嚓,Michael看我這副樣子好笑又得意:“我說什么來著?喜歡吧?!快謝謝我!”“謝謝謝謝~~~謝謝您~~~~~”
▲7、死神!好喜歡~~~~~~~
▲8、隨處可見花花綠綠的涂鴉,這種有內(nèi)容有技巧的不同于那種胡寫亂花的,是藝術(shù)品,政府支持鼓勵并保護(hù)。
▲9、木柵欄上的這種就屬于胡寫亂花,不提倡。小伙張望啥呢?
▲10、對個眼兒~~~尾巴太逗了!好像雞毛撣子??!啊,對不起,松鼠毛~松鼠毛~~!
▲11、找亮點(diǎn):左側(cè),五金行。
▲12、這幅蒙娜麗莎,可算得上肯森頓市場的標(biāo)志涂鴉,甚至成為人們在肯森頓市場的“接頭聚點(diǎn)”了。Michael說他每次跟朋友們來這里玩兒,都相約在“蒙娜麗莎下”見,就是因為這幅涂鴉太顯眼,誰都能找的到,所以約在這里最合適不過,
▲13、蒙娜麗莎下面這片拼圖般的涂鴉,也十分惹眼。
▲14、除了蒙娜麗莎之外,另一個無人不側(cè)目的藝術(shù)品,就是這輛涂鴉車?yán)玻?br>
▲15、好看好看真好看!“市場”二字哦!
(未完轉(zhuǎn)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