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3
“掃街”這一拍攝方式現(xiàn)在已然成為時下在攝影圈里比較熱門的方式,它大致是說人們拿著相機到街上去進行拍攝,拍攝對象可以是街上的人,也可以是街上的景,在逛街中捕捉街頭動態(tài)的細節(jié)和瞬間。與傳統(tǒng)的紀(jì)實攝影比起來,“掃街”并不是那么嚴肅的拍攝形式。而紀(jì)實攝影則是通過抓取人類狀況的現(xiàn)實本質(zhì)反映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并且強調(diào)記錄的真實性,其攝影圖片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歷史文獻價值。相比起來,“掃街”雖有一點紀(jì)實攝影的影子,但它的拍攝形式更輕松,要求更寬泛,題材也更隨意,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紀(jì)實攝影。不管怎樣,隨著攝影的大眾化,“掃街”都成為一種流行的攝影方式,也是踏入紀(jì)實攝影大門的最佳途徑。
掃街鏡頭首選 “定焦”
掃街鏡頭建議首選定焦鏡頭,理由有如下三點:
“掃街”不同于旅行拍攝,不需要把街頭的事物統(tǒng)統(tǒng)記錄下來,用不著“一鏡走天下”。相反,“掃街”正是一個了解特定焦段鏡頭成像特色(透視、畸變、景深等)的機會,不通過手變焦而是通過腳(前后走動)“變焦”來達到改變視野的目的,讓攝影更有樂趣和魅力;
定焦鏡頭通常擁有相對較大的光圈,能提供更高的快門速度,這在以抓拍為主的“掃街”拍攝中,更能清晰地定格影像瞬間。通常人們選擇晚飯后上街溜達,這時天色漸暗,大光圈的優(yōu)勢就更明顯了,此外定焦鏡頭成像更好,大光圈帶來的氛圍感也更濃;
使用定焦鏡頭時視角固定,從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們拍攝的題材,避免了使用變焦鏡頭一會兒用長焦端拍局部一會兒又用廣角端拍整體的拍攝方式,這樣能靜下心來更加專注地拍攝,出片風(fēng)格也更統(tǒng)一。
最好還是24mm-85mm
定焦鏡頭推薦24mm-85mm焦段,特別是35mm和50mm這兩個焦段。其實“掃街”是很自我、很輕松的一種拍攝方式,焦段沒有絕對的限制,短到超廣角和魚眼,長到各種“大炮”,只要喜歡都可以。但“掃街”的魅力在于街上的面孔和故事,但正因為街上人多而雜,所以最好不要使用24mm以下視角太廣和85mm以上長焦距鏡頭。初學(xué)者一方面由于經(jīng)驗不足駕馭不了太廣的視角以及畸變;另一方面,“掃街”是我們走上街頭感受生活的一個過程,一開始就使用類似70-200mm的長焦鏡頭,將拉大我們與被攝對象的距離,最終使畫面顯得枯燥、雜亂而主題不明顯;再者,長焦鏡頭更容易忽略環(huán)境,使得畫面有疏遠感,就像是在偷拍、窺視,沒有達到真正融入街頭的效果;另外,長焦鏡頭多數(shù)體積巨大,走在街上很顯眼(有侵略感),也給被攝對象很大的心理壓力,從而影響我們真實客觀的記錄。
全畫幅機身掃街必備鏡頭
由于鏡頭視角還受機身畫幅的影響,所以這里以全畫幅機身為例進行說明(APS畫幅機身須通過乘以1.5或1.6的系數(shù)進行等效焦距轉(zhuǎn)換)。
在“掃街”的鏡頭選擇上主要考慮四個方面:1.焦段:決定視角、透視以及距離;2.光圈:更好地支撐抓拍所需要的快門速度;3.外觀:方便我們低調(diào)自然地拍攝;4.重量:輕松愉快地拍攝。
下面我以佳能為例,具體分享幾款從入門到中端的鏡頭。
50mm標(biāo)準(zhǔn)鏡頭:近似人眼視角的50mm焦段是“掃街”的首選,大致46°的視野進可攻退可守,能滿足絕大多數(shù)拍攝場景的需要。接近人眼視角的焦段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去表達所見,不依賴于鏡頭的成像特點(夸張的透視,虛化的焦外等)。
50mm焦距的鏡頭是掃街必備,畸變小、視角更符合人的視覺習(xí)慣,更容易掌握。 康昊天 攝
入門推薦佳能鏡頭EF 50mm f/1.8 Ⅱ(價格約600元),人稱“小痰盂”,是我使用的第一支定焦鏡頭。它低廉的價格,優(yōu)質(zhì)的成像成為入門玩家的首選,大光圈能很好的支撐抓拍的快門速度,同時由于是塑料材質(zhì),它很輕(130g),掛機出門一點也不累,外觀也小巧低調(diào)。缺點是做工較粗糙,感覺讓人不放心。不過,此鏡頭在我手里從來沒出過故障。
中端推薦適馬鏡頭50mm f/1.4 EX DG HSM(價格約2800元)。它是我使用的第二支定焦鏡頭。成像很好,特別是紫邊控制以及焦外虛化。其實際焦段略小于50mm,視野也略廣一點,實際效果有別于常見的50mm定焦鏡頭。雖然比一般的標(biāo)準(zhǔn)鏡頭體積大,但酷黑的外表依然低調(diào)。缺點就是暗光和抓拍的時候時不時會跑焦,且重量較大(約800g)。
35mm小廣角鏡頭:公認的人文紀(jì)實焦段,“掃街”必備。其優(yōu)異的成像加上63°左右的視角,是拍攝“掃街”的最佳焦段。
35mm焦距的鏡頭在“掃街”中能適應(yīng)各種題材的拍攝,是非常好的掛機頭。 康昊天 攝
由于價格差異不大,而且這一焦段鏡頭普遍偏貴(約4000元以上),所以只推薦適馬鏡頭35mm f/1.4 A DG HSM鏡頭(約5000元)。這支頭的銳度很高,光圈全開的銳度很驚人。除此之外對紫邊、眩光的控制也很好,性能超越原廠鏡頭。
預(yù)算有限的朋友推薦佳能EF 40mm f/2.8 STM(約1000元)。這支鏡頭接近58°的視角可以替代35mm鏡頭,光圈全開下的畫質(zhì)還可以,焦外略顯生硬,優(yōu)點是小巧輕便(130g),缺點是光圈不夠大。
24mm和28mm鏡頭:其實這個焦段已經(jīng)屬于大廣角了,用于“掃街”是比較難駕馭的,是技術(shù)水平“小升初”的一個門檻,所以并不推薦初學(xué)者使用。不過大廣角有更廣闊的視野和能容納更多的環(huán)境,所以也能更好地使用超焦距進行拍攝。
24mm焦距的鏡頭既可以使用超焦距盲拍,又能有更廣的視角,可在近距離交代“人與街”的關(guān)系。 康昊天 攝
入門推薦佳能鏡頭EF 28mm f/1.8 USM(約3900元),75°的視角配上F1.8的光圈,在光線較暗甚至夜間的街頭都能很好地展現(xiàn)人們的活動和絢麗的夜景。廣闊的視野和大光圈,很適合在一些比較狹窄的街道中拍攝,如北京胡同里的大雜院、上海老城區(qū)里的弄堂等。再說白天超焦距的應(yīng)用,由于是抓拍很多時候來不及對焦,這時就需要我們縮小光圈,調(diào)整成手動對焦模式,然后進行無對焦拍攝。這支鏡頭在光圈F8的時候手動對焦到3.5米,就能使最近1.7米到最遠無限遠的范圍內(nèi)成像都是相對清晰的,這大大提高了抓拍效率,同時,有時為了視角的獨特或受環(huán)境限制,需要采用“盲拍”(估焦),超焦距可以在“盲拍”時成像清晰,廣闊的視角也能更好地使被攝對象占據(jù)畫面主要部分,提高盲拍成功率。
比較高端的可以考慮佳能鏡頭EF 24mm f/1.4L Ⅱ USM,與EF 28mm f/1.8 USM相比它的視角更廣,光圈更大,但是價格昂貴(價格約11000元),景深和焦點也更難駕馭,所以不做重點推薦。
85mm中長焦鏡頭:接近30°的視角,帶來的是畫面的簡潔,主題的突出,以及與被攝對象一定的距離使拍攝過程更自然。使用這個焦段的鏡頭,要求距離判斷更準(zhǔn)確,觀察得更細致,否則拿起相機才發(fā)現(xiàn)畫面裝不下被攝對象就“汗顏”了。此外由于長焦距和大光圈帶來的淺景深對對焦精度的要求更高,抓拍時最好是先選擇好場景,完成手動對焦,等待對象出現(xiàn)再拍攝,也就是陷阱對焦拍攝。
85mm焦距的鏡頭在拍攝街頭藝人時,能保持“心理安全距離”,尊重藝人的同時,又不會影響到行人觀看表演。 康昊天 攝
入門推薦佳能鏡頭EF 85mm f/1.8 USM(價格約3000元)。這支鏡頭在85mm焦段中算比較便宜的,視野較窄,能幫助拍攝者更好地找到并突出主體,同時對剛開始“掃街”的溝通能力不強的初學(xué)者來說,也能起到很好的學(xué)習(xí)和提升作用。
中端推薦適馬鏡頭85mm f/1.4 EX DG HSM(價格約5500元)。相比入門鏡頭,這支鏡頭的成像品質(zhì)更高,大光圈帶來的虛化也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