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廣角鏡頭放大前景的猴子,同時收納背景廟宇的全景
光圈F5 曝光時間1/50s ISO800 焦距12mm
動物攝影是一種非常有挑戰(zhàn)性和特殊魅力的題材,當它們不可預知的野性爆發(fā)出來時,攝影師可以依靠敏銳的直覺、嫻熟的拍攝技巧和快速的相機操作,迅速捕捉到日常難以見到的瞬間至真畫面。無論是猛虎兇惡的眼神、雄鷹展翅的英姿、還是大象龐大的體型,動物攝影相比其他攝影題材更能激起人們的強烈情緒反應。而攝影師在拍攝執(zhí)著的精神和長期的經驗積累,也會增加最終照片的感染力。下面,我們就來介紹日常生活中和旅途中的動物拍攝技巧。
寺廟中的靈猴
猴廟建在尼泊爾加德滿都以西的山頂上,登頂后可俯覽整個加都谷地,其密密麻麻的建筑甚至超過了北京的都市。猴廟這里的猴子雖然不怕生人,但也不會象峨嵋山的猴子會主動打劫你。這里是佛徒的一個重要朝圣地,并以加德滿都河谷最古老的遺跡而引人注目,相傳釋迦牟尼曾親臨此地。每年佛祖誕生日時這里都要舉行盛大的法會,屆時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充分體現了印度教與佛教在尼泊爾的完美融合。
在好奇的猴子凝視佛像時進行抓拍
光圈F3.2 曝光時間1/800s ISO200 焦距78mm
攝影師來到猴廟前就做好了功課,了解了這里的特色和和習俗。首先選擇了佛像較為集中的場景,在拍攝猴子時盡量等到他們與佛像互動時進行抓拍。有時,還可以拍攝到猴子偷吃供果的瞬間。通常,這需要使用長焦鏡頭或者變焦鏡頭的長焦端,大概150mm到200mm的焦距比較容易拍攝場景的特寫。下方照片中,攝影師居高臨下,使用廣角鏡頭湊近猴子,通過近大遠小的透視關系讓猴子在照片中自然成為視覺中心,并以鳥瞰寺廟全景的視角充實照片的背景。
選擇有特色的主體非常關鍵,這里拍攝的是撫養(yǎng)小猴的猴媽媽
光圈F3.2 曝光時間1/800s ISO200 焦距140mm
杜巴廣場的和諧共生
尼泊爾杜巴廣場(Durbar Square)意為皇宮廣場,在加德滿都河谷的三個古城:加德滿都、帕坦和巴德崗中各有一個杜巴廣場,是當年三個王國的王宮廣場。尼泊爾王國的馬拉王朝鼎盛時期,在文化、建筑、藝術上曾一度達到巔峰。馬拉王朝第六代國王死后,其三個兒子各據一方,自立為王,為奪取西藏商路的控制權,相互征戰(zhàn),斥巨資修建王宮廣場。它囊括了尼泊爾十六世紀至十九世紀間的紐瓦麗古典寺廟建筑和宮殿,現在都是輝煌的世界文化遺產。在廣場上,人與動物和諧共處,鴿子、狗、牛都會在廣場上休息,兒朝拜的信徒會在盡量不打擾它們的情況下,去廣場中的寺院中燒香和朝拜。
拍攝人與動物和平相處的的景象
光圈F8 曝光時間1/640s ISO100 焦距116mm
虛實對比結合重復法拍攝鴿子
在拍攝這張鴿子照片時,攝影師選擇在暗調的背景中取景。因為鴿子的顏色本身屬于吸光色,如果表現少量個體的話,在明亮的環(huán)境中表現時很難成為視覺中心。由于鴿子在寺廟的屋檐上不斷的排泄,因此取景時盡量避開在畫面中出現清晰的排泄物,以免影響畫面效果。這里,在取景時采用了虛實對比的手法,使用長焦鏡頭針對右下方的鴿子進行對焦,通過設置大光圈,讓后面的鴿子變得虛化。拍攝時還利用了井子格的構圖手法,將左上方和右下方的鴿子分別放在“井”字的橫豎交叉線上,讓畫面顯得更加活躍。
在暗調的背景中,通過虛實對比的手法拍攝兩只鴿子
光圈F3.2 曝光時間1/125s ISO100 焦距200mm
虛化前景拍攝野羊
在旅途中拍攝照片時,使用長焦大光圈鏡頭拍攝背景虛化的照片屢見不鮮,這和拍攝得技術難度和速度有關。拍攝背景虛化時,只要滿足景深的三要素即可輕松實現畫面效果,但是拍攝前景虛化時,往往就要尋找既可以產生虛化效果,又可以與被攝主體產生互動的前景。通常,攝影師會選擇變焦鏡頭,并且尋找與被攝主體距離恰當的前景。這里,首先對攀登的野羊對焦,讓前景的樹木空隙正對取景框中心,等到野羊攀爬到畫面中心時進行抓拍。
預先尋找前景和空隙來襯托主體
光圈F3.2 曝光時間1/400s ISO100 焦距200mm
逆光營造背景色彩與毛皮質感
很多動物身上都覆蓋著毛皮,有些如斑馬、長頸鹿等動物的毛皮花色非常有特點,在拍攝時可以抓住這些亮點。在四川西部的亞丁深山拍攝時,攝影師仰頭看到山坡上幾只野羊回頭等待落隊的同伴。由于當時這些動物的正面處于逆光環(huán)境,于是攝影師在拍攝時增加了1檔曝光補償,讓動物的毛皮產生生動的鑲邊效果。
逆光增加曝光來突出表現動物皮毛的質感
光圈F3.2 曝光時間1/1250s ISO500 焦距200mm
日落時分拍攝草場
太陽徐徐降下至西方的地平線下的夕陽時分,光線的角度和強度都與正午時分完全不同。通常,攝影發(fā)燒友在來到景區(qū)時,經常會選擇早出晚歸,這樣可以拍攝到效果截然不同的照片。這里,在大多數人已經返回城鎮(zhèn)時,攝影師依然堅持在山坡的草海子拍攝。由于太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光線幾乎平行從側面照在草地上,形成了明顯的高光和陰影,牛頭和牛背上也形成了同樣的效果。在曝光時,攝影師采用了就輕避重的手法,就是在保證高光部分不出現明顯曝光過度的情況下,盡量提高曝光值,讓環(huán)境中的暗部細節(jié)變得明顯。這里,還使用了一個拍攝技巧,就是稍微傾斜相機進行構圖,讓地面的斜度看上去更夸張。
日落時分拍攝光影立體的草場和牦牛
光圈F4 曝光時間1/640s ISO400 焦距70mm
拍攝動物及其地域特征
在夏初的畢棚溝拍攝時,高原的天空異常的湛藍,繚繞的云霧下,雪山巍峨聳立。攝影師在向山中行走時,忽然遇到了一群悠然自得的牦牛。在拍攝無人放牧的動物時,為了安全起見可以趙一棵樹擋在身前,萬一身上的顏色或者氣味激怒了動物,可以通過這棵樹來迂回,避免自身安全受到直接的威脅。在拍攝時,這群牦牛突然向攝影師靠攏過來,在確定了沒有危險后,立即更換廣角鏡頭,通過近大遠小的透視關系,讓前景的牦牛個體盡量變大,并且在取景時將具有高原特色的藍天、云霧和雪山納入到取景當中,一同進行展現。
以雪山和云霧為背景,拍攝山中的牦牛
光圈F6.3 曝光時間1/320s ISO100 焦距12mm
預設與快速抓怕
動物不同于風景的時,他們的位置或者姿態(tài)時常會發(fā)生變化,如果相機設置不到位,非常容易錯過精彩的瞬間。在行進過程中,或者準備抓拍現場的動物時,可以采用保守法設置相機,最簡單的就是感光度設置為自動AUTO,有些相機顯示為在ISO下設置為A模式。之后,將拍攝模式設置為快門優(yōu)先,根據鏡頭的長短和動物的運動速度,可以將快門速度設置為200或2000不等。這里,攝影師在拍攝寺院草坪上休息時,忽然看到一只小貓迎面走來,于是在之前預設的相機參數下,成功地完成抓怕。下方照片中是攝影師在意大利佛羅倫薩街頭拍攝時,忽然聽到樓上傳來小狗的聲音,順著犬吠聲看到石柱中的小狗彈出了一個頭,于是立即調轉鏡頭,變焦截取特色的石柱進行抓拍。
對相機進行預設后,可以提高拍攝動物的成功率
光圈F2.8 曝光時間1/1600s ISO100 焦距200mm
在旅途當中對突發(fā)事件保持高敏感度,經常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光圈F3.2 曝光時間1/1250s ISO100 焦距200mm
步進法拍攝鳥類
在拍攝對人類互動比較敏感的動物時,可以采用步進法進行抓拍。步進顧名思義就是步步逼近,這樣做可以降低動物的警覺,尤其在接近時要放慢動作和腳步。為了以防萬一,可以邊拍攝邊靠近,讓動物習慣快門的聲音,并且走幾步一排,防止動物掉頭跑掉。這里,攝影師在拍攝佛像下的麻雀時,由于200mm的鏡頭無法將主體足夠突出,于是采用了這種拍攝方法,不斷進階發(fā)呆的麻雀,直到成功拍攝到麻雀側面烏黑的大眼睛和眼神光。
拍攝容易受驚嚇的野生動物時,可以采用慢慢靠近的手法
光圈F3.2 曝光時間1/1250s ISO100 焦距120mm
追隨拍攝雄鷹
在甘肅南部拉卜楞寺拍攝時,攝影師攜帶了一枚2倍增距鏡,配合70-200mm長焦變焦鏡頭的使用,方便拍攝野生動物和紀實題材。當攝影師走上寺廟附近的山坡,準備拍攝全景時,一只老鷹不斷地在天空中盤旋。這時,攝影師立即換上了增距鏡和長焦鏡頭,在增距鏡的作用下,老鷹在取景當中明顯被拉近了,但是鏡頭此時最大光圈卻由F2.8變成了F5.6,還好當時的光照充足。在使用快門有先后,設置了快門速度為1/800秒,之后等到老鷹平行于鏡頭移動時,半按快門對焦,并且向前移動取景,在老鷹飛翔的前方預留事項空間,讓畫面更富動感。
使用相機追拍飛拉卜楞寺寺上空的雄鷹
光圈F5.6 曝光時間1/800s ISO400 焦距400mm
鄉(xiāng)村中的家禽
在旅行中經過鄉(xiāng)村時,經??梢钥吹搅曅苑浅>哂刑厣碾u、鴨、鵝等家禽,既可以以它們作為主體來記錄,又可以為拍攝環(huán)境作為點綴。攝影師來帶安徽宏村旅行時,看到池塘與溪流中有各種水禽悠然地游弋和整理羽毛,于是結合這個特點與古建筑組合拍攝。在拍攝岸邊的鴨子時,攝影師通過慢慢接近它們,利用中焦段在排除前景干擾物的情況下收納了3只自然各異的鴨子,對焦后抬高鏡頭,以水系和徽居建筑作為背景進行構圖。
使用梳理羽毛的鴨子作為前景拍攝
光圈F5.6 曝光時間1/1000s ISO100 焦距48mm
記錄人與動物的親密接觸
曾經有一位名叫格利高里·考伯特的加拿大攝影家,他所關注的是人與動物之間那種神秘的聯系。他經過27次長途旅行,到達了世界上的各個角落,甚至還連著幾個月租下遠洋輪進行創(chuàng)作。他的作品記錄了人類在其中與各種動物,比如大象、鯨魚、海牛、獵鷹、朱鷺和仙鶴,共同生活,互相交流。我們在旅行當中,也可以利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一些人與動物共處的情景。例如在泰國騎過大象后,可以發(fā)掘一下象夫與大象之間的故事,在草原或山地騎完馬后,可以拍攝一些馬夫和馬匹的故事等。這里,攝影時拍攝得是野生動物園中,人們給動物喂食的瞬間,構圖時特意將人的手擠在畫面一角,以表現動物搶食的狀態(tài)。
在給動物喂食的瞬間進行抓怕
光圈F3.2 曝光時間1/400s ISO400 焦距200mm
炫光下的仙鶴
有些照片通過細節(jié)來表現畫面內容,這樣的題材通常為寫實的表現手法,有些作品在觀眾還未看清畫面細節(jié)時,已經通過自身畫面的感染力打動了觀眾,通常這屬于寫意的表現手法。這里,攝影師在拍攝夕陽下武動翅膀嬉戲的仙鶴時,采用了逆光增加曝光補償的表現手法,通過光陽十分大量涌入鏡頭的炫光,讓現場充滿溫暖的氣氛。為了描述歡快熱鬧的氣氛,在構圖時讓逆光的蘆葦和仙鶴盡量充滿整個畫面,并將空曠的天空和其他地面內容盡可能排除出畫面,讓觀眾在接受畫面時沒有喘息的機會。
炫光可以塑造環(huán)境氛圍,讓畫面顯得夢幻與不真實
光圈F4 曝光時間1/500s ISO100 焦距200mm
拍攝被裝扮的動物
在少數民族生活的鄉(xiāng)鎮(zhèn),經常會看到被裝扮得很有特色的動物。這里,攝影師在四川阿壩縣格爾的墻外,看到一只被彩色布條裝扮得山羊,于是使用長焦鏡頭開打光圈,利用寺廟伸向遠方的圍墻作為背景進行呈現。
在旅行的途中,經常會遇到被裝扮過得動物,例如廟會上經常有人講猴子打扮成孫悟空的模樣;一些古代戰(zhàn)爭表演中會將戰(zhàn)馬披上面具和盔甲;在城市中人們會將自己的寵物穿上各種有意思的衣服;在大型戶外穿越活動中,有人甚至為寵物狗穿上專業(yè)的戶外背負行裝,這都是可以記錄的題材。
以寺廟的院墻為背景,拍攝被裝扮得山羊
光圈F2.8 曝光時間1/2500s ISO100 焦距70mm
斜陽下湖邊的羊群
在青海湖旁的公路上拍攝油菜花時,忽然見到一群山羊到草地上來吃草。此時正趕上太陽有些傾斜,從羊群的左側直射過來,在大多數羊頭和羊背上形成了高光出,而地面上拉出常常的陰影。此時,攝影師使用廣角鏡頭盡量接近羊群,由于擔心羊群產生畏懼心理而逃跑,攝影師邊接近邊口中發(fā)出“咩咩”的聲音。就這樣,將羊群安排在畫面的前方,通過油菜花田、青海湖的湖面、遠山、云層和蔚藍的天空為背景來拍攝。
利用傾斜的測光來拍攝吃草的羊群
光圈F4.5 曝光時間1/500s ISO100 焦距32mm
夕陽下的剪影
在早晚十分拍攝動物時,可以通過逆光塑造剪影的形式來表現。拍攝剪影時,盡量選取形態(tài)具有特點的個體,在使用相機是針對動物進行對焦,同時針對背景天空的亮度進行曝光。在逆光拍攝時,如果太陽還在地平線以上,那么可以在構圖時利用主體半遮擋住太陽,同時盡量縮小鏡頭的光圈孔徑,從而拍攝出絢麗的光芒效果。這里,攝影師在看日落時,正趕上馬夫整理馬鞍,于是借助夕陽照亮的天空,將地面的馬匹以曝光不足的剪影形式來表現。由于攝影師所處的地勢較高,馬匹的形態(tài)沒有完全表現出來。此時,如果能趴在地上取景,讓馬匹更多的以天空為背景,畫面效果會更加出色。
在夕陽十分逆光拍攝馬匹的剪影和天空的彩云
光圈F32 曝光時間1/320s ISO3200 焦距200mm
后期合成明暗細節(jié)
在數碼相機與后期處理普及的今天,在拍攝現場即使遇到差強人意的光線,也能依靠后期進行優(yōu)化和補救。這里,攝影師在拍攝雪山、藍天和馬匹時,遇到了地面亮度與天空亮度明暗對比過大的問題,這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問題,一直以來困擾著無數攝影師。在旅行時,有時很難為了拍好一張照片,而等上半天的光線。因此,拍攝優(yōu)質的素材照片,在后期處理中進行加工成為了很多人的選擇。為了解決地面和馬匹曝光不足的問題,在拍攝時可以開啟包圍曝光模式拍攝三張照片,保證一張?zhí)炜占毠?jié)完美和一張地面細節(jié)完美,之后在電腦中可以通過蒙版或橡皮擦來合成。
分別拍攝天空和馬匹,后期使用軟件局部合成,美化一切畫面細節(jié)
光圈F12 曝光時間1/50s ISO100 焦距1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