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加帝國被西班牙征服后,薩薩瓦曼城堡的巨型石塊被搬移拆去,用于其他建設(shè),尤其在1940年代,由于當?shù)卣膭钸M行新建設(shè),對薩薩瓦曼城堡造成極為嚴重的破壞,所以到目前,我們只能看到大約原址的五分之一左右了。
薩薩瓦曼這座古堡就是庫斯科城的衛(wèi)城之一,它的海拔高度比庫斯科古城高,約3800多,能夠俯瞰庫斯科古城。
雖然有點高反,但還是堅持爬上古堡山頂,抓拍了庫斯科城的照片。
告別薩薩瓦曼,這個角度看過去古堡還是挺大的。
據(jù)介紹:印加帝國被西班牙征服后,薩薩瓦曼城堡的巨型石塊被搬移拆去,用于其他建設(shè),尤其在1940年代,由于當?shù)卣膭钸M行新建設(shè),對薩薩瓦曼城堡造成極為嚴重的破壞,所以到目前,我們只能看到大約原址的五分之一左右了。
1983年根據(jù)文化遺產(chǎn)遴選標準 C(I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目錄》 成為《世界遺產(chǎn)城市聯(lián)盟》成員。
從這步入武器廣場
武器廣場曾經(jīng)是一片沼澤,印加帝國時期將沼澤排干建成了廣場,它便成為帝國首都庫斯科的行政、宗教和文化中心。那時的印加國王在此舉行各種典禮和印加軍隊的凱旋儀式,出征前,武士們也是由此領(lǐng)到武器出征,故名武器廣場。
在庫斯科城內(nèi),印加帝國時代的街道、宮殿、廟宇和房屋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在城中心的武器廣場正中,秘魯民族英雄,拉丁美洲民族解放運動的先驅(qū)圖帕克·阿馬魯二世的全身雕像聳立在那里。
庫斯科大教堂位于中心廣場上,始建于1550年,是西班牙人在inca Viracocha 宮殿基址之一,融合了西班牙的文藝復(fù)興建筑風格與印地安人石雕藝術(shù),花了近一世紀的時間才建造完成。 庫斯科大教堂左右分別為耶穌瑪麗亞教堂和艾爾·特諾夫教堂,廣場東側(cè)則是耶穌會教堂。左側(cè)鐘樓的瑪麗亞·安哥拉大鐘,是南美洲最大的教堂大鐘,其洪亮的鐘聲連40千米以外都能聽見。
大教堂是庫斯科地區(qū)殖民統(tǒng)治者向當?shù)赝林裥麚P天主教信仰的典型例子。西班牙統(tǒng)治者在修建大教堂時從薩克塞瓦曼搬來很多大石頭做建筑材料。 這座教堂在過去的400多年間在4次大地震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但是都幸存下來。
武器廣場是庫斯科歷史的見證,歷史上許多重要的事件就在此地發(fā)生:1532年,169個由西班牙人弗朗西斯科·皮薩羅率領(lǐng)的西班牙士兵和土著盟邦士兵在經(jīng)過數(shù)年準備和作戰(zhàn)后,在卡哈馬卡戰(zhàn)役中俘虜了薩帕·印卡阿塔瓦爾帕(印加帝國君主的稱謂,“獨一無二的君主”的意思)。1781年,土著抵抗運動領(lǐng)袖圖帕克·阿馬魯二世在此被西班牙人處決。好一場屠殺,曾經(jīng)輝煌的印加帝國終于被狡猾、奸詐、武器先進的西班牙人征服。
考利坎恰為印第安人語中意為“黃金庭院”,它是一座由太陽神廟、月亮神廟、彩虹神廟、雷電神廟和星星神廟所組成的神廟群。規(guī)模龐大,是印加時代最重要的信仰中心。據(jù)說這個神廟群中的石墻,原本復(fù)蓋著700多塊,黃金板,每塊重2000克,太陽神廟主祭壇上用黃金鑄造的巨型太陽為裝飾,每當陽光照射進來,黃金便會反射出炫目的光芒,使太陽神廟變得神圣而神秘。另一座月亮神廟則是用白銀所復(fù)蓋。
下圖圖一是太陽神廟;圖二是去太陽神廟的路上,車上抓拍;圖三就是太陽神廟的正門。
在1950年大地震中,天主教堂的一面墻倒塌,泥土全部脫落,部分印加的古建筑復(fù)現(xiàn)。太陽神殿、月亮神殿、彩虹神殿、雷電神殿向人們展示了印加人巧奪天工的建筑藝術(shù)(下圖就是地震后露出)。最稀奇之處是這座殿堂的基石切割之整齊與精密。它們證明著,再不規(guī)則的石頭在印加人手里,不需涂泥灰,也照樣可以契合,不留一點縫隙。這在目前絕對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太陽女神大廈的墻壁遺跡位于廣場東南。為迎接帝國軍隊凱旋歸來的歡慶廣場坐落在太陽神廟的下方,當?shù)厝税褮g慶廣場稱為“庫西帕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