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于北周(557—581),該樓歷唐經宋,元初(1222)毀于兵燹。由于樓體壯觀,結構奇特,氣勢雄偉,風景秀麗,前瞻中條太華山,下瞰巍巍黃河水,唐人留詩者甚多。唐代詩人王之渙的千古絕唱《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即誕生于此。1997年12月,該樓的復建工程開始,2002年9月26日,新鸛雀樓落成并開始接待游人。
脈脈余暉下的鸛雀樓。
雪晴云淡日光寒,鸛雀樓前一點紅。
人說山西好風光,流光溢彩鸛雀樓。
樹綠草黃,水墨云山,屹立在黃河岸畔的鸛雀樓風情無限。
無垠的星空為鸛雀樓增添了一層誘惑和神秘的色彩。
鸛雀樓上的王之渙銅像:平視,則見日沒西山,一片殘陽余暉;俯視,則見黃河回折入海,一曲奔騰樂章。
青山綠水歷歷在,風云齊聚鸛雀樓。
新建的鸛雀樓為仿唐形制,外觀四檐三層,內分六層,總高73.9米,總建筑面積33206平方米。一層主題千古絕唱和大唐蒲州盛景,二層悠遠流長(華夏根祖文化),三層亙古文明,四層黃土風韻,五層曠世盛榮,六層極目千里,充分體現(xiàn)了唐代風韻和“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意境。景區(qū)規(guī)劃以古典園林式分布,形成“四區(qū)十二點”的空間結構,是一個國家級旅游景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