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季,在遼寧營口的沿海濕地可以見到大批鴴鷸類水鳥。這些水鳥是從遙遠的澳大利亞起飛連續(xù)飛行6000公里后,聚集到營口大遼河口做短暫停留。這里,有對鷸鳥極為重要的淤泥質灘涂。伴隨著生態(tài)環(huán)境持續(xù)向好,這里灘涂水產品特別豐富,有鷸鳥喜歡吃的小魚小蝦、海蚯蚓、小泥溜、小蟹等。潮水的漲落,更方便鳥兒在泥灘上覓食。
到了傍晚,如趕上好天氣,再碰上農歷初一、十五前后的天文大潮,就能看到鳥兒在灘涂盡情翻飛,形成氣勢恢宏、漫天飛舞的“鳥浪”。
2019年4月5日,我跟隨藝豐攝影團隊去到遼寧省營口市的沿海灘涂,拍攝這心里向往已久的壯觀場面。
遷徙,是鳥類每年春秋兩季沿著遷徙路線,往返于越冬地和繁殖地的活動。它們需要穿越南北半球,漂洋過海,常常要連續(xù)飛行幾千公里、幾十個小時不能停歇。在整個過程中,它們還要經歷重重的生存考驗,迎戰(zhàn)各種惡劣天氣,遭遇強大的捕食者……
我國的渤海和黃海一帶,是世界鳥類遷徙途中,澳洲——東亞——西太平洋一線的重要路徑,也是這條路線上非常重要的一個“生命補給站”。這些遷徙的鳥兒經過一路艱辛,體力消耗殆盡。它們在遼河注入渤海的入??诤┥希龆虝旱男蓓?,補充食物,為下一段長途旅行養(yǎng)精蓄力。
在這里駐足的鳥類,數(shù)量可達到數(shù)百萬只,種類可達400多種。其中不乏國家一級、二級保護鳥類,如東方白鸛、小天鵝、白琵鷺、遺鷗和諸多猛禽。
(此段文字摘自藝豐攝影微信公眾號)
當日12點載著一行攝影老師的大客車從沈陽準時出發(fā),行車大約三個半小時到達了目的地。時間上剛剛好(早、晚時間段利于出片兒),各人自行找好位置,把腳架和相機安裝好,就靜待“鳥浪”的形成了。
天漸暗,鳥兒們的活動也更加頻繁,鳥浪的形狀不停的變化著。
這兩幅像什么?發(fā)揮一下想像力吧??文末有答案!
夕照下,海與天都被染成了金色,攝影人不停的按動著快門,一幅人與自然合諧共存的美麗畫卷展現(xiàn)在眼前。
我畫畫的水平實在是差,簡單用畫筆畫了幾下,大概就是那個意思吧??。觀鳥是一項十分有趣的活動,感興趣的家長也可以借這樣的機會帶著孩子多接觸自然,在認鳥識鳥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動手動腦的能力!
半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此次攝影活動取得了圓滿的成功。對我而言更大的收獲是觀鳥的樂趣和學到了更多一些關于侯鳥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