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意攝影以其唯美的繪畫風格表達人文美與自然美,一直是攝影藝術里一種重要的表現(xiàn)手法。自攝影術發(fā)明至今,可以說,畫意攝影一直貫穿其中,并且在攝影發(fā)展史上起了幾個里程碑的作用。
十九世紀后半葉,英國攝影家雷蘭德拍攝出了曾被預言為'攝影新時代來臨了'的作品-----《人生的兩條道路》,在攝影還被輕視的當時,這幅作品以其勸勉性的主題和油畫式的構(gòu)圖,受到了維多利亞女王的極高評價??梢赃@樣說,雷蘭達對推進攝影被承認為是一門藝術功不可沒。從此,畫意攝影也逐漸成為攝影藝術中的一個重要流派。
畫意攝影:瞬態(tài)拍攝 時間或空間場景 繪畫技法結(jié)合而成的攝影作品。簡言之,是要把畫意和攝影完美滴融合在一起?!皩Ξ嬕鈹z影來說,‘畫’是一種形式,要把這種形式變?yōu)橛幸饬x的作品,就要把個人的觀念融入照片里。因此‘畫意’首重‘意’字,若只追求畫面效果,忽略畫面內(nèi)的意圖,也只能是一幅失敗的作品?!薄皟烧弑容^,攝影是記錄性大于可讀性,一幅攝影作品不一定讓讀者賞心悅目,但其歷史的傳承使其具備了史料的價值;畫作則是可讀性大于記錄性,畫家把自己的意圖更直接地傾注在畫布上,以其藝術的獨特價值吸引人們的目光?!碑嬕鈹z影的價值,當然需要一定的技巧來體現(xiàn)。畫意攝影技巧大體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意大于畫。作品畫面中的獨特內(nèi)涵總是讓人驚喜、值得玩味的焦點,而其間的表現(xiàn)手段卻往往會被無意間忽視掉。因為無論繪畫的筆觸,或是攝影、制作的技巧都是可控的,通過大量的練習即可達到,而觀念的“意”才是金子中的鉆石。所以在拍攝前,一定要問自己:我的創(chuàng)作意圖是什么?需要什么樣的場景?表現(xiàn)的地點是什么?時間年代如何?總之,決不能沒有情節(jié)、沒有故事,否則畫面也就沒有了基石。
其次是畫大于攝。畫意攝影的根本始終是攝影,但是如果脫離開“畫”的形式,畫意攝影是否也就沒有意義了?“畫”作為外在特點之一,是這種形式的一部分。既然說是畫,就要更多地遵循于畫的美學原理。如何使畫面更美,更符合美學原理的角度出發(fā),去實現(xiàn)拍攝元素的排列與組合。對于用光要求也是同等的,一幅美的作品無不是光的藝術,不止是攝影,畫畫也同樣如此。了解更多的美學規(guī)則,是擺在“畫意派”面前的艱難任務,也是持之以恒的最高準則。
再次是攝大于做。攝指的是拍攝,做指的是后期制作。照片的品質(zhì)好,后期的工作會相應減少很多,只一味地追求最后一環(huán),一切靠后期的想法是錯誤的。這要求作者對攝影器材的掌握如臂使指,合理地運用自己的攝影器材。如果你喜歡浪費快門,那么在不加選擇的拍攝中,往往會使自己與被攝者的耐心消耗殆盡。這一點無論對“攝影”還是“作畫”來說,都絕無好處。應該說,攝影師突破自己的最好方法便是了解生活,以及被攝者的生活常態(tài),結(jié)合自己的場景選擇來表現(xiàn)。一個很好的辦法是提前做好腹稿,最好用筆畫出簡圖,拍攝前與被攝者進行充分交流,如果有類似的照片做參考更好
最后是作大于型。這里的作是指繪畫創(chuàng)作,型是指模特的造型。一方面,繪畫有不同的風格,必須知道,素描、水粉、水彩、油畫、國畫、混合顏料、混合材質(zhì)、畫布、速寫紙、素描紙、水粉紙、水彩紙、乃至墻面噴涂的肌理與紋路都是不同的,筆觸的質(zhì)感也是不同的,有無數(shù)的肌理元素等待我們探索。另一方面,則取決于攝影師掌握的“圖庫”數(shù)量,即攝影師對拍攝素材的積累。具備了“手法”和“圖庫”之后,才是模特的“型”。通過瞬態(tài)拍攝獲得的“型”可能是接近完美的,但畫意的主題內(nèi)涵與表現(xiàn)形式才是作品成敗的關鍵。簡單來說,即在后期過程中,對畫面組成元素的“質(zhì)感”的實現(xiàn)是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攝影:擁抱陽光
后期制作:擁抱陽光
文字:來自網(wǎng)絡
地點:三門峽市黃河公園
敬請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