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間,心扉泛飛黃山之巔,我輕剪一片白云,刻上黃山風景,憶在青春歲月。
我對黃山的嘆感很深,黃山牢牢扎在我心間。如黃山松根扎于絕壁之上。黃山落在天地,是人類之幸。黃山的風景家喻戶曉,千百年來無數(shù)游人將腳印將身影留在了黃山。
小時候家中櫥壁上貼著一幅題為“無限風光在險峰”的黃山“迎客松”畫,讓我吃飯時常想真的黃山到底有怎樣的風景?直到有一天真上了黃山,年少時的憧憬終于釋然。
參加工作第三年的一個十月底我去了黃山。從貴州赤水河邊完成一項工作任務返回,取道重慶,在朝天門碼頭坐船順江直下,在一路青山綠水的風景中,在一路古詩名句的來去中,由安微貴池下來,坐汽車和小渡船進入黃山。而坐船在接近黃山的太平湖上,可謂潔凈幽雅,肉眼能看到水底十幾米深的物體。
那一刻,我對黃山的第一感覺已非常的好,感覺上黃山周邊有如此純凈之水潤眼,一定可以看盡黃山的秀色風光。
由水路再坐公共汽車到黃山腳下,當?shù)谝徊教ど宵S山的石階,曾經(jīng)畫中的“迎客松”就傳來了迎客的信息,恰似見了久逢的親人,想與之擁抱。
觀望黃山,真是雄偉、險峻,秀麗兼而有之。站在黃山之巔,黃山的松、云、雪、石、泉與黃山的奇、幻、美、險充分結合,組成一幅大自然極品畫作。遺憾的是黃山給了我美景,也給了我一點教訓。
十月天,我是著單衣上黃山,黃山頂上很寒冷,我不知道自身被凍傷,幾個月后察覺到身體的不適。
千巖萬壑,孤嶺險峰,靈幻奇巧的怪石,經(jīng)人三分形象、七分想象,人心移情于山石,使無數(shù)塊冥頑不化的石頭憑空有了象精靈一樣生動的生命。半山寺前遙望天都峰,石頭展翅啼鳴,一雄雞唱亮天下。另一平峰上,石頭如猴蹲坐,靜觀云海起伏,“猴子觀?!?,栩栩如生。大自然的奇妙巧石,畫就了生動的象形。
佇立山峰,眺望四周,浩瀚云海,無邊無岸,波瀾壯闊。輕柔與靜謐,暗涌與奔騰,在奇松怪石間,時隱時現(xiàn),變化莫測。人似在孤島,身邊云霧繚繞,觸手可及。此時,我真想掬一把黃山頂上的柔云帶到故鄉(xiāng)放飛。
當東方日升,陽光照射,白云如雪,青松碧綠,石奇俊美。松石浮于云海之上,瑰麗絕妙。黃山頂上的云海真美啊!
十月的黃山山頂已飄雪。雪中霧凇、雪掛,晶瑩剔透把黃山妝扮成山上的珊瑚之海。第一高峰“蓮花峰”,氣勢雄偉,象一朵放大了千萬倍的雪蓮花?!暗欠逶鞓O”四個石刻大字,把天都峰風光無限在險峰的魅力表現(xiàn)到登峰造極。
桃花峰旁,溫泉噴涌常年不息,靜聽溪水潺潺,飛瀑聲聲,令人顫心動神。登山的疲勞似乎恰時出現(xiàn),好想停頓下來享受一番黃山溫泉的柔情,卻時間倉促只能艷羨了。往前是詩:“飛泉不讓匡廬瀑,峭壁撐天掛九龍”。青潭與紫云峰間壯麗的百丈瀑布,瀑布順千尺懸崖而降,懸垂如練,飛濺噴玉。
黃山之松,更是黃山風景之絕。峭壁千仞,巨石裸露,山崖光禿,草木不生,黃山松卻比比皆是。其針葉短粗,干曲枝虬,色綠深沉,枝干極其堅韌,極富彈性。一棵棵蒼松根系于石縫,或懸、或橫、或臥、或起,或獨立峰巔,或獨懸絕壁,十分奪目。
大自然獄煉一種生命基因,經(jīng)無數(shù)次風吹雨淋,忍受百般摧殘,不折不撓,以無堅不摧的鉆勁,扎進冰冷或酷熱的極其貧瘠的巖縫間,又經(jīng)多少次艱難坎坷的命運磨礪,頑強的生命終化巖石為己養(yǎng),破石而出,立于絕壁,傲然天地。
粗獷的身軀,獨絕的姿容,象大風大浪中的舵手,象戰(zhàn)火中頂天立地的英雄,更象風骨飄然,道行高深的圣者。
從容鎮(zhèn)定,頑強不屈的生命與大自然搏擊的結果,勢必讓慵懶在溫潤陽光肥土下,長得畢直高聳,葉嫩桿粗的山下之松或平原之松,無法擁有這樣的生存品質。人的品性長期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氣質和姿容也如松一樣迥然不同。
心扉泛飛黃山之巔,黃山在心中真的很美??晌也荒馨腰S山勝景看夠寫盡,我也無法用多美多艷的語言描述好黃山。但我深深感嘆大自然天斧神工,匠心獨運,把山水雕琢得如此完美無缺,其呈現(xiàn)出的雄奇,莊嚴,俊美,到了自然的終極,而留給人的那種不可磨滅的美麗記憶。
“江山如此多嬌”,“黃山歸來不看岳”!
黃山,永恒之美,在人們心中勝卻一切宗教式的朝圣和膜拜。
如今,黃山勝景歷歷在目。我仿佛看到黃山的松魂,正在孤峰野嶺的極頂,在人跡罕至的地方,在高不可攀的地方向我頻頻招手。
只是那個時代,我只有將眼晴當相機的條件,景色留在了心中。當今用文字翻憶心片,又一次感受了天地的博大和浩蕩,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以及此生對自然風景的癡戀和向往!
更新于 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