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改變歷史---由小人物主演的斬首行動(1)
咱們之前所講的故事,基本都是說歷史上比較有名的人物。其實仔細想想,歷朝歷代,都有一些小人物做出了改變或者推動歷史進程的事,今天咱就來說一個。
這個人叫張瑰。
《宋史·寇準傳》里提到他說:“威虎軍頭張瑰守床子弩”。這是張瑰在《宋史》里唯一一次出現(xiàn)。
《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好一些,說:“瑰,壽光人也?!蹦哪晟?、哪年卒不知道,父何人、妻何人、子何人一概不知。擱現(xiàn)在電影里最高榮譽也就是“路人甲”、“匪兵乙”這類的字幕了。
史書上對他沒記載,老尼克我也就編不出他太多故事來,就說這唯一一次亮相的事吧。
北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遼國蕭太后率軍南下,直抵黃河北岸,宋真宗本來想逃跑,到江南去,寇準死諫,不僅讓真宗打消了逃跑的念頭,還御駕親征,過了黃河,到達黃河北岸的檀州(今河南濮陽西),和遼國軍隊對峙。
這次遼軍前來,雖然蕭太后、遼圣宗也一同來了,但他們并不親自指揮部隊,遼軍主帥為蕭撻凜。蕭撻凜,蘭陵郡王,南京統(tǒng)軍使,能作為遼三軍統(tǒng)帥,自然不是一般人物。楊家將的老將軍楊業(yè),就是被他一箭射落馬下,最終被擒而死的。
聽說北宋皇上都來了,蕭撻凜帶領少數(shù)隨從就到了前線,望著檀州城和隨從們商量進攻計策,遼國人并不太把北宋的軍事力量看在眼里,因為之前打過太多回了,北宋部隊根本不抗揍!
說著說著不由自主就往檀州城越來越近了,據(jù)說大概離城門也就不到1000米了才停下來。
之所以這么大膽,是因為他們料定北宋軍隊不敢出城迎戰(zhàn),那就拿他們沒一點辦法,也許看官您說了,拿箭射他們!對!這主意不錯,可看官您知道箭能射多遠嗎?
有個成語叫“百步穿楊”,這是形容箭法高超,“百步”按現(xiàn)在說是多遠呢?大概一百三四十米的樣子。
這就算是比較牛的人了,大多數(shù)人是射不了這么遠的,所以,千八百米之外,早超過箭的射程范圍了,不出意外的話,是絕對安全的。
不出意外的話,是絕對安全的,但這次蕭撻凜偏偏遇上意外了。
還記得咱們前文說的,《宋史·寇準傳》里說:“威虎軍頭張瑰守床子弩”。當時北宋裝備了先進的“床子弩”。
“床子弩”是一般弓弩的升級版,如果說拿弓箭和現(xiàn)在的步槍比,這“床子弩”就是加強版的狙擊步槍了吧?還不止,應該比狙擊步槍還牛叉,夸張點說,就好比美制單兵用的那種“標槍導彈”。
“床子弩”光箭桿就兩三米長,弓弦十來個人合力也是拉不動的,需要用絞車絞,才能把弓弦拉開,一次還可以發(fā)射三支箭,射程1000米根本不在話下,射城墻這玩意兒能直接釘在城墻上,攻城時可以把這箭桿當攀爬城墻的扶手。
當時在城墻上的就是張瑰,帶著手下人眼看著這幾個人晃晃悠悠就過來了,張瑰直接就把“床子弩”拉開了,這“床子弩”射得雖然遠,可有個缺點,沒準頭。只能大概瞄一下,射中射不中,那就看老天爺?shù)牧恕?/span>
老天爺這次站在張瑰這邊。三箭連發(fā),其中一箭正中蕭撻凜額頭(還有一說是射中前胸),直接把蕭撻凜給釘在地上了!
兩邊還沒開戰(zhàn),這邊主帥被干死了,這仗還怎么打?據(jù)說蕭太后放聲大哭,五天都不接見任何人,親自護送蕭撻凜尸首回遼國。
這之后,宋遼兩國簽訂了著名的《檀淵之盟》,再之后,宋遼兩國一百年沒再打仗。
您說,張瑰這個小人物,不是他一箭射殺蕭撻凜,歷史會不會改變?當然了,宋遼兩國簽訂《檀淵之盟》,是多方努力的結果,其中有個叫王繼忠的,也起了很大作用。
王繼忠,也是個小人物,在歷史上貌似沒有啥存在感,但這位爺,也是個牛人,宋遼兩國通吃,宋真宗,遼蕭太后對他都極好,有關他的故事,老尼克我會單講。
和那些個王侯將相相比,張瑰是個小人物,老尼克我不說,各位估計大多數(shù)看官都沒聽說過他的名字,一將功成萬骨枯,歷史往往只記錄了那功成的一將,而枯掉的萬骨,也曾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也曾有父母妻兒,也曾有兄弟姐妹,親戚朋友,也曾有屬于他們自己的愛恨情仇。
他們,也是人。
全文完。
寫作不易,還望點贊加關注!您的支持是我老尼克繼續(xù)創(chuàng)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