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江南之夜游秦淮河
今夜無月。導游帶著眾人去逛夫子廟,她邊走邊講:“夫子廟不是廟,是小吃一條街,是南京最繁華的地帶,從烏衣巷轉(zhuǎn)過去,然后原路返回。”
借著幽暗的燈光,我走進了烏衣巷。一座座建筑物在白天壁壘森嚴的模樣,到了夜晚則嫵媚妖嬈。在此處,有多少王侯將相指點江山。在南京建都的孫權,把這里設為禁軍駐地。由于禁軍身著黑色軍服,于是這里得名“烏衣巷”。東晉時期,這里成為王導謝安兩大家族的聚居之地。人們稱其子弟為“烏衣郎”。王導,扶持司馬睿在南京建立東晉。地位顯赫,“王與馬,平天下。”而謝安,在淝水之戰(zhàn)中以少剩多,憑八萬兵力擊敗前秦百萬軍隊,為東晉贏得了幾十年的安寧與和平。
時過境遷,有多少人壯志未酬,又有多少人望洋興嘆?“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span>其后,宋,齊,梁,陳也定都于南京。六朝古都,荊棘銅駝,朝代更迭,令人黯然神傷。特別是南京在近代遭受的巨大浩劫,更是觸目驚心。在烏衣巷里穿梭,會發(fā)現(xiàn)一道獨特的風景,那就是人力車夫。一老一少兩個人,身著紅色服裝,腰板挺直,拉著車前行。老者見有人來,低下頭去,眼神里透出一絲難為情。在古秦淮街上,人力車夫被生活所迫,為溫飽奔波,疲于奔命。與今日的車子做為觀光之用,車夫狀似踱步,不可同日而語。
此刻,風光旖旎的秦淮河華燈初上。夜幕下的秦淮河,猶如蒙娜麗莎面露迷人的微笑。槳聲燈影,畫舫凌波,此刻的秦淮河風情萬種。有多少才子佳人在此處流連忘返?他們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轉(zhuǎn)瞬成為歷史。只有秦淮河水日夜奔流不息,從未停止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秦淮十里,東至東水關,西至西水關。而我竟不知自己身在何處,望著兩岸的建筑物和畫舫船在水中五光十色的倒影,有如一場幻夢。畫舫船在河面上撒下黃的、紅的、綠的顏色,河水形成了一道道波紋,像極了綢緞。后面的建筑通體黃色,似塔型,飛檐走壁,懸掛著紅紅的燈籠。與它并列的河房呈白色的,遠處的房屋卻是黑的,旁邊有綠樹環(huán)繞。坐上畫舫船的滋味定會比朱自清筆下的“七板子”要好得多,而我看著畫舫船遠去。游人漸漸的多了起來,互相推搡著,擁擠著。我猜想,是不是有人和自己一樣,不知為了什么而來,卻又興高采烈,被卷入群體的狂歡之中。
夜晚的秦淮河燈火通明,反倒有了一絲清冷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