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分為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收合幾個部分,其中精華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這四個部分不能隨便寫的,必須用排比對偶句,共有八股,所以叫八股文。 破題是用兩句話將題目的意義破開,承題是承接破題的意義而說明之。起講為議論的開始,首二字用“意謂”、“若曰”、“以為”、“且夫”、“嘗思”等開端?!叭腩}”為起講后入手之處。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才是正式議論,以中股為全篇重心。文末是收合,收場結束語,一般約八句之內。八股文本來是說理的古體散文,能與駢體詩賦合流,能融入詩詞的麗語,能襲來戲曲的神情,實為最高希有的文體。在明三百年中,八股文名家輩出,如王鏊、錢福、唐順之、歸有光、金聲、章世純、羅萬藻、陳際泰,又是其中的佼佼者。俞長城《百二十名家稿》說:“制義之有王守溪(鏊),猶史之有龍門(司馬遷),詩之有少陵(杜甫),書法之有右軍(王羲之),更百世而莫并者也?!蓖貊说淖髌穼笫烙绊懞艽?,明、清士人無不奉之為圭臬,幾至家有其書。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寫蘧公孫的女兒,“十一二歲就講書、讀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讀的滾瓜爛熟”。女孩子尚且如此,士人更不用說了。 欣賞一篇。 逸民伯夷叔齊——清 周鎬 《犢山文稿》 有逸于商周之際者,民之望也。 (破題,概括、解釋題義。) 夫夷齊之遇,不為民不可,同為民而又不忍也。民而稱逸,此其所以為夷齊乎! (承題,承接破題所說出的意思,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且自古圣人并起,莫盛于商周易姓之交。生文武以為君也,生三仁又生十亂以為臣也,天生夷齊何為也哉?曰以為民也。夫君臣不易得,民則滔滔皆是,安用圣人?不知有易代無易民,茍任其互興互廢于其間,民彝之性先亡,君臣之統(tǒng)愈亂。圣人適遭其變,不甘自外于民,而又不忍自混于民,于是有逸之一法,所以立民極存民心也。 (起講) 故魯論敘逸民而首舉兩人焉,曰伯夷叔齊。 (入題) 首陽之薇蕨誠甘,則北海高棲,奚為引領就岐山之養(yǎng)。知姬宗行善,夷齊非有違心也。載木主而東征,死父難欺;三分服事之孤忠,入地應傷扣馬。 (第一股。說明夷齊并非原來就想隱居,也并不反對文王,只是認為武王伐紂的行為不太合理。) 鎬洛之屏藩可慕,則墨胎華胄,奚不承祧襲孤竹之封。知蓋世功名,夷齊不屑縈懷也。告武成而班爵,桓裳雖貴;八百會盟之侯服。戴天宜愧從龍。 (第二股。說明夷齊原來就沒有做官求榮之心,受武王酬勛封爵的人,比起夷齊,應該有愧。) (以上二股為起股。是從夷齊正式去做逸民之前說起。) 且夫不得已而逸者,其逸最苦。 (第三股) 不必逸而逸者,其逸最奇。 (第四股) (以上二股為中股。起著引入正面題旨的作用。) 謂夷齊生不逢時,(而)時則何害于夷齊也。千古非常之舉,數(shù)見則安。放桀南巢,來世不聞口實。況軍士倒戈而反斗,筐筐載幣以迎師,天心亦可知矣。夷齊素屬布衣,去就不妨自決。即周旋二姓,豈有隳名失節(jié)之嫌。此亦何須于逸者,而夷齊乃不忍不逸也。如獨夫何;周民也歟哉,如舊君何。以暴易暴之言,直欲澹麾旄仗鉞之心,勉嗣王于養(yǎng)晦。故義人扶去,深恐阻撓大計,而又羞蒙殺士止名。斯豈普天率土之恒規(guī)所得強而拘也。逸焉已矣。 (第五股) 謂夷齊所事非君,而君則何棄于夷齊也。我周鼎革之初,憐才最篤。商容復位,下車首拔名賢。況朝鮮拜訪范之師,東夏留象賢之客,王度亦恢宏矣。夷齊分異周親,出處無難從便。即黃冠旋里,亦備新朝顧問之資。此又何容于逸者,而夷齊乃不敢不逸也。遺民也歟哉,呼之亦可;游民也歟哉,應止亦可。我適安歸之嘆,直欲破銜璧負圖之案,警百爾以偷生。故槁餓奇蹤,其文不載尚書,恐彰勝國耆英之丑。此豈崇德報功之盛典所得羅而致也。逸焉已矣。 (第六股) (以上二股為后股。正面發(fā)揮夷齊必逸的理由。) 蓋天下惟民最賤,壺漿簞食,反顏結新主之歡。逸以恥之,而德與怨兩無所任。西山片石,猶恨在寰中也。腥聞易染。紂不能興淵藪之波;大賚那辭,武不敢賜鉅橋之粟。 (第七股) 周室惟民最頑,紀敘圖功,乘釁煽多方之變。逸以謝之,而畔與服兩無所徇。黃農之宇宙,何異在今日也。墓木受封,死不愿效比干之烈;寶龜見兆,生不輕為小腆之愚。 (第八股) (以上二股為束股。從夷齊已逸之后發(fā)揮,說明他們逸的偉大。) 嗚呼!自有夷齊而民心可以不朽矣,此其所以為逸民之冠歟! (收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