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三月屬于揚州,明月夜更離不開揚州。
漕運和鹽商加上大運河,成就了揚州的富甲一方,也是揚州得以頭頂 "中國運河第一城"的桂冠。
沿著運河岸向北漫步,在現(xiàn)代流光溢彩的印襯下,一個人也可以細細品味古運河歷史的繁榮,是當?shù)厝说娜粘?,也是外地游人的風景。
在河岸邊站久了,看著古運河對岸紅紅綠綠的燈光,河中夜游的船舶,令人想起這幅似曾相識的畫面似乎在哪里見過,哥本哈根的新港,燈光更加絢麗,只是那僅僅100來年歷史的哥本哈根新港,怎么會理解千年古運河的故事呢。
廣陵、江都、吳州、維揚等這些古名中,也記錄了揚州的歷史,這每一個名字,承載了揚州的諸多故事。
繼成都、順德、澳門后,揚州去年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美食之都榜單,是我國第四個享有此稱號的城市。
因為太有名了的被四海八荒的游客給寵幸太多了,景區(qū)附近的餐飲商家靠游客生意就足夠了,吃的品質(zhì)自然可想而知。
如果想要美食給旅行的風景加一些唇齒留香般令人回味的記憶,在到達這個地方之前需要做一番功課,并且到了當?shù)?,也需要尋幾個熱心的當?shù)赝林平橐欢吘垢魅说南埠貌煌?/span>
作為“世界美食之都”的城市,揚州絕不是浪得虛名的,只是需要懂得選擇與自己舌尖有緣的店家。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UNSECO)網(wǎng)站所列的世界美食之都揚州篇中提到的美食有很多,排在首位的是揚州炒飯,隨之是著名的蟹黃湯包、五丁包子、千層油糕、翡翠燒賣;
至于蒸餃、陽春面、蝦籽餛飩、鍋貼、燙干絲、清燉蟹粉獅子頭、大煮干絲、文思豆腐這些在各式茶社叫得上名字小吃面點等不一一細說。
UNSECO所列的揚州美食還有魚蝦鵝鴨豬頭肉等,也打上了鮮明的揚州印記,例如淮揚豬頭肉、扒燒整豬頭、鹽水鵝、三套鴨、八寶葫蘆鴨、白汁鮰魚、清蒸白絲魚、春筍河豚、醋熘鱖魚、五香熏魚、邵伯龍蝦、清炒河蝦仁、拆燴鰱魚頭、鮮肉藕夾、蒲包肉、藕絲酥、桂花糖藕。
按照這么個吃法,在揚州逛吃逛喝估計吃上個兩三天也不會重樣。
南京有鹽水鴨,揚州的鹽水鵝那也是當?shù)厝说娜粘#嗆嚁偽毁u鹽水鵝的,路邊排隊人多自然不會欺生,
這和那些網(wǎng)紅店排隊的是不一樣的,揚州人的日常餐食,就算是小販,出品的質(zhì)量也自然多了些專注,少了些敷衍。
撇開厚重的歷史,在這里可以欣賞如畫美景,品味淮揚珍饈,聽聽揚州小調(diào)。
依然燈火揚州。”
揚州,在沒去過之前,她留給外地人的印象,也許就是那首歌曲煙花三月里的幻想?;蛘咛扑挝娜斯P下的夢里揚州。
揚州的美,不僅僅是在唐宋文人雅士的筆下,千百年后,揚州的美不負于詩詞歌賦,揚州的美依然是實實在在的。
揚州的一日游路線景點的從5A級景區(qū)開始,瘦西湖,然后是個園、東關(guān)古街區(qū),還有古運河夜景。后面三者是毗鄰的。
這條路線上,可以代表揚州的經(jīng)典景點差不多也都包括其中了,景點中還有美食小吃街,修腳店鋪。可以一站式體驗“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揚派日常生活。
至于某蜂窩上提到的美食街,東關(guān)街盡頭向西的彩衣街、大東門街、四望亭路以及古歷史街區(qū)與文昌路交界的皮市街都無什么特別,道路狹窄。
東關(guān)街景區(qū)東邊的盡頭就是東關(guān)古渡口,向北古運河風光帶,河岸風景更多一些。
瘦西湖與西湖的區(qū)別在哪里,除了”瘦”之外,瘦西湖的園林那是杭州西湖不可比擬的,它們本身就是兩個不同風格的城市,城中的湖也自然有不同的的氣質(zhì)。
誰與誰分別在黃鶴樓,為了誰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煙花三月》不同的吟唱者,這里的主角大概也不同的。
來到揚州,即使還沒去那些景點和古跡之地,單單是城市街頭的公交車,火車站前的井然有序,公交站臺前的熱心路人等等,
這些似乎已經(jīng)顯示出這座城的獨特魅力,與別處不同,這些本身就是很美的風景。
揚州城里還有江蘇省的首支旅游警察隊伍,作為游客,人未到此地,倍感安心,不擔心被坑被宰。
擁有南秀北雄風格的園林,使揚州這個旅游名片多了一份秀外慧中的氣質(zhì)。
“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當代的揚州城顯得有些小巧,歷史故事卻很多。
從公元前486年的邗溝開始,作為軍事重地,歷經(jīng)戰(zhàn)亂,也擁有過兩漢、隋唐、康乾年間多次輝煌。
也有隋煬帝三下?lián)P州,還有乾隆、康熙二位爺?shù)难残遥?/span>
有史可法抗擊清軍的揚州保衛(wèi)戰(zhàn)…..
“樓船夜雪瓜洲渡,
鐵馬秋風大散關(guān)。”
在歷史上,這座城不僅有煙街柳巷和琴簫鶯歌,也有錚錚鐵骨和家國大義。
這座被帝王文人名士等所傳誦的千年古城,留下了許多傳世名作,揚州,這個名字似乎就有詩文的意義。
也是水運樞紐、鹽運、漕運的集散中心,她歷經(jīng)盛世繁榮,也見證了戰(zhàn)亂的荒蕪。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span>
如今這一切散去,展現(xiàn)出獨有溫婉嫻靜氣派,有煙花三月的柔美風景,也有充滿怡然氣息的早茶,這些揚州的本色與日常。
雖然揚州倍受隋煬帝、李白、白居易、劉禹錫、秦觀、蘇軾、歐陽修、康熙、乾隆等人青睞。
一個地方,沒住過20年,他怎么會理解和喜歡揚州這座城呢。
不知何故,朱自清筆下的揚州似乎少了些亮麗的色彩,雖然他在《說揚州》也稱贊揚州的美食,在《我是揚州人》卻也不見他對揚州有那種明快清爽的感懷。
居住過十三年的揚州城,也許終究沒有激起朱自清如唐宋時代文人名士的那股充滿喜悅的豪情,雖然古代人對揚州的夢想之一:“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
圖文:JuneHU/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