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博物館
地址:南京市玄武區(qū)長江路302號
時間:周一閉館,其余時間9:00--18:00(17:00停止售票)
門票:門票30元
行走時間:2021.2
行走方式:地鐵2號線大行宮
去年的十一月去朝天宮的南京博物館的“虎踞龍盤”展廳了解南京城的歷史。在歷史長河中,六朝、明代、民國三個時期南京是發(fā)展的興盛期。也一直知道南京大行宮有一個六朝博物館,一直沒有專門的時間來參觀。偶爾幾個朋友一聊天都沒來過這里,立馬出發(fā)。大行宮地鐵站出來步行一兩百米就到了位于漢府街的六朝博物館。
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稱,也是我國四大古都之一。從三國的吳國開始近400年間,連續(xù)有六個朝代在南京建都,因此南京在唐宋之前就有了六朝古都的美稱。眼前的六朝博物館是中國展示六朝文物最全面的遺址博物館,也是反映六朝文化最系統(tǒng)的專題博物館?!傲┪镳^”五個大字的上方,是根據(jù)出土于南京的六朝人面紋瓦當設(shè)計的博物館LOGO。這LOGO讓我想起南京博物館里那些神態(tài)各異的人面瓦當。
一進入博物館,一側(cè)有一家博物館文創(chuàng)店——南京文博六朝店
現(xiàn)在的文創(chuàng)店里的商品都是創(chuàng)意獨到,設(shè)計精巧的產(chǎn)品。還有一些是根據(jù)博物館中寶物的造型設(shè)計而出,使更多被“供起來”的文物,走進我們?nèi)粘I钪小?/span>
博物館有一個挑高16米的寬敞,中空的大廳。通透的屋頂,一側(cè)的大大的玻璃窗把陽光直接引入大廳。從頂部垂掛下六條掛幅,分別記有“東吳,東晉,宋、齊、梁、陳”這六個王朝。
一層大廳,有彰顯結(jié)構(gòu)美和材料美的鋼構(gòu)玻璃天棚,南北平直墻面的"月亮門"和樓梯點綴,富有對稱的美感。令人驚艷的還有地面上鑲嵌在米黃石灰石板之間的78個玻璃窗。
大廳內(nèi)正在舉辦“墨遇徽州——九人查濟寫生作品展”。作品將青磚小瓦馬頭墻的徽派建筑與山巒溪流的自然風光通過中國畫和油畫的形式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大廳一角擺放著一輛“記里鼓車”。在古代這車是用來計量里程的,它是皇帝出行時必不可少的儀仗隊車輛之一。
另一角擺放著“指南車”,是指示方向的車輛,也是皇帝儀仗車輛。
墻上的圖文展板展示了魏晉南北朝的年表
六朝皇帝年表
從墻上的參觀指南可以獲知該館的基本陳列共有四個,分別是“六朝帝都”、臨時展廳、“六朝風采”、“六朝人杰”四個陳列。
我們選擇從負一層的遺址展示廳開始參觀。這里的展覽“六朝帝都”介紹了六朝的城市歷史。
六朝時期建康城建成的大事記通過這張表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六朝時期的建康城是中國古代南方最重要的都城,是漢文化的精華所在。
一層的正中擺放著玻璃圈圍起來的六朝建康城夯土城墻遺跡。這段城墻長20米、寬10米,是建康城東城墻的一部分,也是整座博物館的“根基”。也是因為這段城墻,這里才有了六朝博物館。在2008年,考古工作者對博物館所在地塊進行發(fā)掘時,在地下2米深處發(fā)現(xiàn)了這處夯土墻,經(jīng)考證為1700年前六朝建康宮城的建筑遺址,于是決定就地建筑一個博物館展現(xiàn)那個歷史時代。
除了這處千年遺址,還展出了排水溝遺址和駁岸遺址。
圖表介紹了建康城主要河道及水利工程
在南京大行宮南圖工地出土的六朝時期的木樁
用圖片和文字介紹了當時城防時的武器——床弩。
石頭城遺址出土的六朝時期的城磚。
這里展示了整面墻的人面瓦當,比朝天宮展出的瓦當更為豐富多樣。瓦當本是宮殿,寺廟等高規(guī)格建筑中用來保護檐頭的建筑構(gòu)件。但它紋飾多樣,風格各異的圖案又起到極強的裝飾性。紋飾主要有云氣紋,人面紋,獸面紋和蓮花紋。人面紋在其他地區(qū)并不多見,極具特色。整面墻上162副面孔在紅墻的襯托下彰顯出氣勢。仔細看瓦當上的人面,開口大笑的,抿嘴微笑的,故作沉思的,滿臉愁容的,慈眉善目的,流涕痛哭的。有的人面紋上還有胡須,可分為男性和女性兩種形象。人面紋瓦當非常有趣堪比六朝時期的“QQ表情”。
壁畫展現(xiàn)了當年的場景
六朝建康城的居民主要生活在秦淮河兩岸,這些街巷的名字依然在使用。
文字介紹了六朝建康人的居住
出土文物,六朝時的陶甕。
這是六朝時期的居家陳設(shè)
這些小的佛龕,雕塑展現(xiàn)了六朝建康人的信仰
這些是出土的建康人的飲食器皿。
六朝時期陶塑造像殘件
有當時流行的"復古拖鞋"--六朝木屐,還配上了圖示介紹了木屐的系帶方法。
陶塑模型展現(xiàn)了出行的儀仗,也是六朝建康人的出行方式。南京處于雨量豐沛的南方,那時的主干道就使用了結(jié)實耐用的磚石砌筑。那會的交通工具主要以牛車為主。
大行宮南圖工地出土的陶井圈
負一層包括了六朝帝都的城市和生活篇。城市主要展現(xiàn)六朝建康城的建筑規(guī)模、宮殿、城市道路和排水系統(tǒng)等。生活篇則使用了大量文物,還原六朝時期人們的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
從負一層開始我們慢慢走進六朝,繼續(xù)拾級而上觀賞六朝。
拾級上二樓,透過這個“月亮門”看展館。
這個角度看一樓的展廳。大大的玻璃窗將窗外的風景納入到整體的美景中。屋頂玻璃的通透將陽光一起擁抱入懷中。米色加藍色玻璃的點綴讓這里顯得淡雅而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