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辨證論治治療腎勞一例
項某,男,56歲。
初診∶1976年12月19日。
主訴及病史∶全身浮腫月余,尤以身半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小便量少,神疲乏力。近1周來,又見頭昏目眩,惡心嘔吐,不思納谷,大便瀟泄。
診查∶全身浮腫,下肢為著;舌質(zhì)偏紅,苔薄黃,脈弦數(shù)。查血壓180/100mmHg;尿素氮23.2mmol/L,肌酐475.6μmol/L,尿蛋白(+++),紅細胞(+++)。
辨證∶脾腎衰于下,肝陽旺于上,兩歧分化,中宮不固,胃氣失和。
治法∶溫運脾腎,清肝潛陽,和胃降逆,清腸利濕。
處方∶黃芪12g防己10g桂枝3g白術(shù)10g鉤藤12g枸杞子12g姜半夏10g熟附子5g黃連2g赤豬苓各10g代赭石15g(先煎)姜炒竹茹5g
二診∶1977年1月3日。上方進服14劑,病情好轉(zhuǎn),病狀改善,浮腫減輕,惡心嘔吐消失,血壓下降至140/90mmHg,尿素氮降至12.5mmol/L。病情穩(wěn)定,從補氣健脾,兼顧腎氣。
處方∶黨參12g黃芪12g熟附子5g熟地12g山萸肉12g懷山藥12g茯苓10g陳皮5g牛膝10g六月雪15g
三診∶1月28日。上方連服二十余劑,病情雖穩(wěn)定,但尿素氮又增至16.8mmol/L,尿蛋白始終((+++),治療轉(zhuǎn)從溫腎著手。
處方∶黨參12g黃芪12g鹿角片12g仙茅15g仙靈脾15g芡實10g砂仁3g(后下)熟地黃12g懷山藥12g桂枝3g
四診∶2月13日。上方再進15劑,癥情進一步好轉(zhuǎn),浮腫便瀟等癥亦除,尿素氮降為6.57mmol/L,肌酐135.2μmol/L,尿蛋白(+),紅細胞(+)。病情穩(wěn)定,出院進一步調(diào)治。
【按語】慢性腎炎、腎功能不全與中醫(yī)學"腎勞"頗為相似,病機多虛實夾雜,既有脾腎虧虛的一面,又有肝陽、濕濁的一面,治療必須予以兼顧,對穩(wěn)定期癥狀不顯著者,尤應注意溫補脾腎,該法對改善腎功能、降低尿蛋白亦有一定作用。
十二、順風勻氣湯治愈中風一例
王某,男,52歲。
初診∶1973年4月21日。
主訴及病史∶患者于1972年10月因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而致右側(cè)偏癱,經(jīng)治療年余,基本恢復健康。本月8日因與家人爭吵后致病情復發(fā)加重,神識模糊,不能言語,吞咽困難;右側(cè)肢體完全癱瘓。他醫(yī)曾用補陽還五、地黃飲子等方治療無效。
診查∶右側(cè)肢體癱瘓,苔薄白,脈細弦。
辨證∶肝氣上逆,痰阻經(jīng)絡(luò)。
治法∶調(diào)理氣機,化痰通絡(luò)。
處方∶烏藥10g沉香3g木瓜10g青皮5g蘇梗10g天麻10g橘紅5g膽南星10g棗仁10g太子參12g
煎湯鼻飼,每日1劑。
上方共進三十余劑,神志轉(zhuǎn)清,吞咽困難消失,右側(cè)肢體癱瘓亦有所減輕。原方略增損繼進半年余,右側(cè)肢體活動亦基本恢復。
【按語】中風臨床上大多從風陽痰火論治,然氣機不暢、氣逆上沖亦是重要因素之一。經(jīng)云;"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風陽痰火上擾,多與氣逆上沖有關(guān),特別是因情志刺激而病者。通過調(diào)氣降氣,既可調(diào)暢氣機,同時也有利風陽痰火的下泄?!短K沈良方》之順風勻氣湯以沉香、烏藥、青皮等理氣降氣藥為主,同時佐以白芷、紫蘇、木瓜、天麻等祛風通絡(luò),臨證若加用膽南星、菖蒲等化痰開竅之品則更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