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生理指標滿月時,男嬰體重2.9~5.6千克,身長49.7~59.5厘米;女嬰體重2.8~5.1千克,身長49.0~58.1厘米。
發(fā)育指標滿月時俯臥抬頭,下巴離床三秒鐘;能注視眼前活動的物體:啼哭時聽到聲音會安靜;除哭以外能發(fā)出叫聲;雙手能緊握筆桿;會張嘴模仿說話。
2月生理指標滿兩個月時,男嬰體重3.5~6.8千克,身長52.9~63.2厘米;女嬰體重3.3~6.1千克,身長52.0~63.2厘米。
發(fā)育指標逗引時會微笑;眼睛能夠跟著物體在水平方向移動;能夠轉(zhuǎn)頭尋找聲源;俯臥時能抬頭片刻,自由地轉(zhuǎn)動頭部;手指能自己展開合攏,能在胸前玩,會吸吮拇指。
3月生理指標滿三個月時,男嬰體重4.1~7.7千克,身長55.8~66.4厘米;女嬰3.9~7.0厘米,身長54.6~64.5厘米。
發(fā)育指標俯臥時,能抬起半胸,用肘支撐上身;頭部能夠挺直;眼看雙手、手能互握,會抓衣服,抓頭發(fā)、臉;眼睛能隨物體180度;見人會笑;會出聲答話,尖叫,會發(fā)長元音。
4月生理指標滿四個月時,男嬰體重4.7~8.5千克,身長58.3~69.1厘米,女嬰體重4.5~7.7厘米,身長56.9~67.1厘米。
發(fā)育指標俯臥時寶寶上身完全抬起,與床垂直;腿能抬高踢去衣被及踢吊起的玩具;視線靈活,能從一個物體轉(zhuǎn)移到另外一個物體;開始咿呀學語,用聲音回答大人的逗引;喜歡吃輔食。
5月生理指標滿五個月的男嬰體重5.3~9.2千克,身長60.5~71.3厘米。女嬰5.0~8.4千克,身長58.9~69.3厘米。
發(fā)育指標能夠認識媽媽,以及親近的人,并與他們應答;大部分孩子能夠從仰臥翻身變成俯臥;可靠著坐墊坐一會兒,坐著時能直腰;大人扶著,能站立;能拿東西往嘴里放;會發(fā)出輔音一二個。
6月生理指標滿六個月時,男嬰體重達5.9~9.8千克,身長62.4~73.2厘米,女嬰體重5.5~9.0千克,身長60.6~71.2厘米。頭圍44厘米,出牙兩顆。
發(fā)育指標手可玩腳,能吃腳趾;頭、軀干、下肢完全伸平;兩手各拿一個玩具能拿穩(wěn);能聽聲音看目的物兩種;會發(fā)兩三個輔音;在大人背兒歌時會做出一種熟知的動作;照鏡子時會笑,用手摸鏡中人;會自己拿餅干吃,會咀嚼。
7月生理指標滿七個月時,男嬰體重達6.4~10.3千克,64.1~74.8厘米,女嬰體重5.9~9.6千克,62.2~72.9厘米。牙齒2~4顆。
發(fā)育指標會坐,在大人的幫助下會爬;手能拿起玩具放到口中;會表示喜歡和不喜歡;能夠理解簡單的詞義,懂得大人用語言和表情表示的表揚和批評;記住離別一星期的熟人3~4人;會用聲音和動作表示要大小便。
8月生理指標滿八個月時,男嬰體重達6.9~10.8千克,身長65.7~76.3厘米。女嬰體重達6.3~10.1千克,身長63.7~74.5厘米.本月可出2~4顆牙。
發(fā)育指標能夠扶著欄桿站起來;可以坐得很好;會兩手對敲玩具;會捏響玩具;會把玩具給指定的人;展開雙手要大人抱;用手指抓東西吃;會用1~2種動作表示語言。
9月生理指標滿九個月時,男嬰體重達7.2~11.3千克,身長67.0~77.6厘米。女嬰體重達6.6~10.5千克,身長65.0~75.9厘米。牙齒2~4顆。
發(fā)育指標扶物站立,雙腳橫向跨步;拇指和食指能捏起細小的東西;能聽懂自己的名字;能用簡單語言回答問題;會隨著音樂有節(jié)奏地搖晃;認識五官;會做3~4種表示語言的動作;知道大人談論自己,懂得害羞;會配合穿衣。
10月生理指標滿十個月時,男嬰體重7.6~11.7千克,身長68.3~78.9厘米。女嬰體重6.9~10.9千克,身長66.2~77.3厘米。出4~6顆。
發(fā)育指標會叫媽媽、爸爸;認識常見的人和物;能夠獨自站立片刻;能迅速爬行;大人牽著手會走;喜歡被表揚;主動地用動作表示語言;主動親近小朋友。
11月生理指標滿十一個月時,男嬰體重7.9~12.0千克,身長69.6~80.2厘米。女嬰體重達7.2~11.3千克,身長67.5~78.7厘米。出4~6顆。
發(fā)育指標大人牽一只手就能走;能準確理解簡單詞語的意思;會叫奶奶、姑、姨等;拿指出身體的一些部位;會豎起手指表示自己一歲;不愿意母親抱別人;有初步的自我意識。
12月生理指標滿十二個月時,男嬰體重達8.1-12.4千克,身長70.7-81.5厘米,女嬰體重達7.4-11.6千克,身長68.6-80.0厘米。頭圍46厘米,胸圍46厘米。出牙6-8顆。
發(fā)育指標不必扶,自己站穩(wěn)能獨走幾步;認識身體部位三到四處;認識動物三種;會隨兒歌做表演動作;能完成大人提出的簡單要求;不做成人不喜歡或禁止的事;開始對小朋友感興趣,愿意與小朋友接近、游戲。
1-3歲情況調(diào)查顯示,各種營養(yǎng)缺乏癥主要發(fā)生在1-3歲。這一時期的寶寶,體格和大腦的生長發(fā)育仍然非常迅速。然而,很多媽咪只注重讓寶寶怎樣吃得好、吃得多,常常忽視怎樣吃得合理,吃得符合生長發(fā)育的需求。所以,很多的寶寶在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各種營養(yǎng)問題,如缺鐵、缺鈣、缺鋅、缺乏多種維生素、肥胖癥等。
特點1.生長發(fā)育速度仍很快1-3歲的寶寶,雖然生長發(fā)育的速度比嬰兒時期有所減慢,可仍然非常迅速,對各種營養(yǎng)素的需求都還很高。加上處于斷母乳,正是離乳食品轉(zhuǎn)變?yōu)橹魇车娘嬍尺^渡階段。因此,應該更注意保證各種營養(yǎng)素及熱能的供應。不然,容易使寶寶出現(xiàn)生長緩慢、停滯甚至營養(yǎng)不良。
2.胃腸消化功能仍不完善寶寶的牙齒正在逐步長出,2歲時基本出齊,咀嚼和消化能力比嬰兒時期大為增強。但牙齒尚未完全出齊,咀嚼能力還相對較差。加之胃腸道蠕動及調(diào)節(jié)能力較低,各種消化酶的活性遠不及成人。因此,消化功能仍還未發(fā)育完善,容易發(fā)生疾病。
3.身體對蛋白質(zhì)的需求量大寶寶的整個身體正在處于各個器官組織建造中,對蛋白質(zhì)的需求量很大,特別是大腦的生長發(fā)育,不然就會影響到智力發(fā)育。身體肌肉發(fā)育也較快,特別是下肢、臀部和背部肌肉的發(fā)育。
制定食譜的8個原則1.注意攝取奶類食品1歲以后的寶寶,剛剛斷奶甚或沒完全斷奶。雖然,寶寶吃的食物已經(jīng)和大人一樣了,但牙齒尚未發(fā)育完全,咀嚼固體食物(特別是肉類)的能力有限,限制了蛋白質(zhì)的攝入。因此,1歲以上的寶寶,不一定非要從固體食物中攝取足夠的蛋白質(zhì),飲食上還應該注意攝取奶類,奶類食品仍是他們重要的營養(yǎng)來源之一。美國權(quán)威兒科組織建議,奶類與固體食物的比例應為40:60。每天,應該給寶寶提供乳類500毫升。
2.食物品質(zhì)要多樣化寶寶1歲后,母乳不再是他們的主食了??墒牵麄兊纳眢w生長發(fā)育仍然需要多種營養(yǎng)素,這就必須得從多種多樣的食物中攝取。各餐的食物搭配要合適,有干有稀,有葷有素,飯菜要多樣化,每天不重復。比如,主食輪換吃軟飯、面條、饅頭、包子、餃子、餛飩、發(fā)糕、麻醬花卷、菜卷等,注意利用蛋白質(zhì)互補作用,用肉、豆制品、蛋、蔬菜等混合作菜,一個炒菜里可同時放兩三種蔬菜,也可用幾種菜混合作餡,還可在午飯或早點吃些蒸胡蘿卜、鹵豬肝、豆制品等。以刺激寶寶的食欲,對食物產(chǎn)生吃的興趣。
3.合理安排各餐營養(yǎng)素比例按照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的營養(yǎng)比例,把食物合理安排到各餐中去。各餐占總熱量的比例,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為了滿足寶寶上午活動所需熱能及營養(yǎng),早餐除主食外,還要加些乳類、蛋類和豆制品、青菜、肉類等食物,午餐的進食量應高于其它各餐。因為,寶寶已經(jīng)活動了一上午,下午還有更長時間的活動。
4.食物宜軟爛碎隨著年齡增長,寶寶的牙齒逐漸出齊了,但胃腸消化能力還相對較弱。因此,食物制作上一定要注意軟、爛、碎,以適應寶寶的消化能力。
5.注意增加每天的餐次寶寶的胃要比成年人小,不能像大人那樣在一餐中進食很多??蓪殞殞I養(yǎng)的需求量卻比大人多,因此,每天進餐次數(shù)不能像大人那樣以一日三餐為標準,應該進餐次數(shù)多一些。一般來講,1-1歲半的寶寶,每天進餐5-6次,即早、中、晚三餐加上午、下午點心各1次。在臨睡前增加1次晚點心,但3次加餐的點心不宜太多,以免影響正餐。
6.食物保持清淡無刺激口味不能根據(jù)大人口味喜好來為寶寶做食物。應該以天然、清淡為原則,添加過多的鹽和糖都會使寶寶的腎臟負擔增加,損害功能,并養(yǎng)成日后嗜鹽或嗜糖等不良習慣;更不宜添加調(diào)味品、味素及人工色素等,這樣會影響寶寶的健康。
7.寶寶與家人一起規(guī)律進餐如果讓寶寶與家人一起進餐,不僅可使他們獲得必需的營養(yǎng),同時還可和大人的交談中學到均衡營養(yǎng)的常識,以及怎樣去與別人分享食物。
8.烹調(diào)的方法烹調(diào)時,不僅要注意適合寶寶的消化功能,即細、軟、爛、嫩,還同時應注意干稀、甜咸、葷素之間的合理搭配,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此提高寶寶的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