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條
傷寒六七?,??熱,其?躁煩者,此為陽去?陰故也。
?·成??《注解傷寒論》
表為陽,?為陰。邪在表則外有熱。六七?,邪???之時,外??熱,內有躁煩者,表邪傳?也,故?陽去?陰。
清·吳謙《醫(yī)宗?鑒》
【注】
傷寒六、七?,邪欲??之時也。??熱,表熱微也。躁煩者,?熱盛也。此為陽去?陰也。陽去?陰者,謂陽邪去表??,傳于三陰也。
【集注】
成???:內熱為煩。謂?中郁煩也;外熱為躁,謂?外熱躁也。內熱為有根之?,故但煩不躁,乃先煩后躁者,皆可治;外熱為?根之?,故但躁不煩,及先躁后煩者,皆不可治。
?有執(zhí)?:去,往也。?表邪去??于?,所以外?他熱,?內則煩躁也。
清·柯琴《傷寒來蘇集》
上?論各經?受寒邪,此條是論陽邪?表??癥也。凡傷寒發(fā)熱?六七?,熱退?涼為愈。此??熱則微熱尚存,若內?煩躁,亦可云表解?不了了矣。傷寒??即見煩躁,是陽?外發(fā)之機;六七?乃陰陽?和之際,反見煩躁,是陽邪內陷之兆。陰者指???,?指三陰也?;?太陽之本,?熱結膀胱;或?陽明之本,?胃中?燥;或?少陽之本,?脅下硬滿;或?太陰,?暴煩下利;或?少陰,??燥??;或?厥陰,??中疼熱,皆?陰之謂。
清·黃元御《傷寒懸解》
傷寒六七?,經盡之期,外??熱,?其?煩躁者,此為陽去??三陰之臟也。臟陰旺則陽?離根?失歸,必?煩躁。
清·曹穎甫《傷寒發(fā)微》
少陽病?六七?,已經?候,為當傳三陰之期。但少陽?證,傳太陰者絕少,蓋太陽?證,寒?當從汗解,汗出不徹,陽熱轉?陽明。汗液未泄者,遂并?太陰之濕。陽明之燥?上薰,膈上痰涎乃郁?欲吐,故太陽篇以頗欲吐者為傳。設陽明陽熱不盛,亦有太陽之后,即傳太陰者,所謂于寒濕中求之也。少陽之傳,不?少陰,即?厥陰,所以?少陰者,則由?少陽三焦傳?(腰以上為淋巴管,腰以下為輸尿管)。三焦主?道,外散為汗,下泄為溺,皆恃相?為之排泄。相??消,則?藏不溫,由是?藏固有之元陽,遏于寒??不能外達,故有「吐利,??逆冷,煩燥欲死」之吳茱萸湯證。所以?厥陰者,則由?少陽膽傳?(膽管下注??指腸之端,正當胃底幽門,故胃底有膽汁)。膽汁取資于肝藏之?液,助胃中消化,為??之源。?之溫度最?者,為其中含膽?也。膽?虛,則其?不溫。肝脾俱寒,??陽垂絕,故有「脈微,??厥冷?煩燥,灸厥陰?脈不還」之死證。蓋此?證,陽回則?,陽絕則死,較浮陽暴越之煩燥??姜附?湯、茯苓四逆湯者,尤為危篤。本節(jié)??熱?煩燥,實為少陰、厥陰兩證之漸,故仲師以為陽去?陰,蓋其始則為??熱,其機即有逆冷厥冷之變。易?:「履霜堅冰??!股w?漸也。太陰為純陰?陽,不當有煩燥之證,故不在此例。
劉渡?《劉渡?傷寒論講稿》
本條與第268條、270條同講。
這三條說明少陽主樞,?個是表?之樞,?個是陰陽之樞,所以它的發(fā)病不論是表?之邪也好,陽去?陰也好,往往和少陽的樞機不利、樞機為病有關系。因此我們作為?個臨床醫(yī)?,就要注意這些問題,如何使少陽樞機利,使邪?不能由陽?陰,如何在三陽合病治從少陽來解三陽復雜之邪。
三陽合病是講合病的。只有陽經能講合病,陰經就不講合病了。太陽與陽明合病的喘?胸滿者??黃湯;三陽合病的?重,短?,腹?jié)M,汗出??虎加?參湯。?個治在太陽,?個治在陽明,治太陽者邪偏于表,雖然是太陽陽明合病,但是偏于表,可以??黃湯。三陽合病汗出、?渴,以陽明的熱為重的,?治在陽明,得??虎加?參,所以合病有發(fā)汗之法,有清解、清熱?津之法。
三陽合病,脈浮?,上關上,但欲眠睡,?合則汗。這條沒提證,就提脈了,以脈代證,浮是太陽之脈,?是陽明之脈,上關上就是關脈。因為張仲景論脈與后世不同,?脈叫??,關脈叫關上,尺脈叫尺中。陽熱之邪偏盛,脈有浮?,見于關上,就是說?關脈?較明顯,尤其是關上更明顯。因為陽熱之邪壅盛,?關之脈偏于陽位,尺脈偏于陰位。有的注家認為關脈屬于少陽,關脈屬于膽,關脈就代表了少陽。
實際上,三陽合病,脈浮?,上關上就是說陽熱很盛的意思,三陽的陽熱之邪很盛,所以脈浮???,尤其是在關上反映得更顯著。熱?盛,就要發(fā)?神昏,所以就但欲睡眠。少陰病是脈微細,但欲寐也,脈是微細的,那是陽虛?陰盛。這是脈浮???上見于關上,連關上更顯著,這是陽脈,屬于熱壅?神昏。這和陽虛截然不同。?合則汗,眼睛閉上,因為他睡覺,樂意睡眠,但欲眠睡,眼睛?合,渾?汗出,這種汗不叫?汗,叫盜汗,睡中出汗叫盜汗,為什么?陽加于陰謂之汗,陽??盛,尤其是少陽相?之?郁迫,就更能傷陰,陰不能?,逼汗外出,就出現(xiàn)了盜汗。這個病是有的。我在和平?醫(yī)院看病,有?個??歲的?孩?,就是盜汗,怎么治也治不好,有?苦,?便?燥,?下逆滿,難受,??發(fā)煩,?經有點?后期,所以我開了付?柴胡湯加牡丹?,吃了就好了。
少陽?郁化?的出汗和陽明病的?汗不?樣。前?講的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胸滿者,與?黃湯是沒有汗的,三陽合病?重,難以轉側,?不仁屬于陽明,不是盜汗,是?汗出。到了少陽,三陽合病,熱?壅盛,要顯?少陽的特點,合?則汗,是盜汗。既然是這樣,??虎湯?不??不?,尤在涇說,恐怕這個不是?虎湯所能治療的。因為是盜汗,意思就是告訴你三陽合病,治在少陽,得要清解少陽之熱。
因此,三陽合病有發(fā)汗之法、清熱之法,還有清透少陽之熱,?郁則達之這樣的?法。內科?有癆瘵病,就是虛勞病,也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肺結核,很多病?有?蒸勞熱,晚上盜汗,藥?都要加點?柴胡,?如柴胡清?散,柴?蒸久不痊,熱盛清之炒胡連,鱉甲青蒿柴地?,都要加點?青蒿、柴胡,因為都是?郁傷陰,少陽的相?郁了,所以加?點?清透的藥,疏通少陽??的郁迫,再加上滋陰的藥才有效。柴胡清?散、柴胡鱉甲湯,?柴胡、青蒿這?類的藥透點?少陽,使?不郁了,相?達了,就不往?塊聚了,從?達到了治療的?的。
第269條是傷寒外感病,如果邪?在表,還得發(fā)熱,這個???熱,但不是?點?熱都沒有。傷寒六七天,如果邪在太陽還得發(fā)燒,現(xiàn)在發(fā)燒不是太厲害,是??熱,其?躁煩者,出現(xiàn)躁煩不安、坐?不穩(wěn),?煩體躁,既然是六七天沒有?熱?出現(xiàn)躁煩,這是什么緣故???此為陽去?陰也,張仲景告訴我們,這是陽去,就是陽邪,就是太陽之表邪,去就是往,從這?經往另?經去了,去?陰,陰是?,就是由表??,可能就到陽明了。這個陰可不是陰經,這?的陰陽是指表?,陽去?陰是表邪??,由太陽之表到陽明之?。這是?個過渡的時候,太陽的表熱輕微了,?了陽明但還沒有到痞、滿、燥、堅、實那個份上。
第269條和少陽有什么關系?《傷寒論》有?些意在?外之處。太陽主表,陽明主?,少陽為表?之樞機。如果少陽之?不利,就有這樣的可能,就是說少陽就像搭個橋,是?個通路,陽?、表邪就是通過少陽這個橋梁、通路到了陽明、到了?。換??之,如果少陽樞機很利,邪?往?來的時候,它有個樞機的作?,能夠使邪不往?來,這樣不就好嗎,邪?不就不往?了嗎?所以上邊這?條是講三陽合病,合病者,共同的發(fā)病,這?有少陽有熱的問題。下?這條是太陽病往陽明病傳,有太陽的來路,有少陽的去路,中間有沒有少陽的關系?也有少陽的關
系。這?包括少陽的樞機不利,少陽的樞機不能夠抗邪外出,所以邪?就通過少陽?傳到陽明,出現(xiàn)煩躁之證,這?有這么?個含義,表、?、中,有表、有?、有中間,中間是少陽的問題。
第270條作??,?喻說是傷寒病三天了,三陽病也算是傳盡了,三陰當受邪,頭?個是太陰,太陰應當受邪。其?反能??不嘔,此為三陰不受邪也,如果這個?反倒能?,同時,吃了以后也不惡?、不嘔,也就是脾胃?還很好,??還和。這時候邪?還只是在陽,就不能?于陰。三陰不受邪就不受邪了,放在少陽篇有什么意義?太陽、陽明、少陽,少陽完了之后就是太陰,所以少陽?是陰陽之樞,邪?到了少陽,少陽要是抵抗不了,那就往太陰過渡。如果少陽?機利,不往陰經中發(fā)展,過去講了,少陽病有陰證機轉,講了柴胡桂枝?姜湯,有肚?脹滿,有下利,就已經出現(xiàn)了太陰病的苗頭。假如少陽有?量,陽?能夠抗邪,能夠把邪?遮擋住,不使它?到太陰。這兩條告訴臨床醫(yī)?,由表到?也好,由陽?陰也好,往往是治療少陽病不得?的時候,少陽抗邪的功能不好?出現(xiàn)的。在治療的時候,要注意這個問題。為什么?上?就這么說,太陽病,發(fā)汗以后,這個?就譫語,說胡話了,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則煩?躁。為什么就煩躁了?
治少陽沒治對,邪?就由表??,到胃了。在少陽病,治不好,就影響少陽的抗邪的功能,邪就由陽?陰了,所以少陽是表?之樞、陰陽之樞。這兩條就是說是三陽經病的問題也好,陰陽的、陽經之邪往陰經的過渡也好,都和少陽是有關系的。所以在治療少陽病時,不要犯少陽之忌,使少陽不受到什么損失,這樣保證邪?不往?來,不往陰?傳變。另外,對于治療少陽病,既有和解表?的問題,也有和解陰陽的問題,因為少陽本?它就具備了這樣的特點。
胡希恕《胡希恕講傷寒論》
六七?是由表傳?的時候,前?也有傷寒五六?,?論是中風或傷寒都要傳半表半?,六七天是傳陽明病的時間。??熱,這個熱結于?,所以外??熱,前?講的陷胸湯證也有這種情況,外??熱,熱結于?頭了。其?煩燥者,這個表熱不解,?就煩;這個熱在?,也煩,?且更煩,所以燥煩,燥是驚燥,就是燥擾不寧,它不寧靜;煩者,熱也,同時再有熱。這個熱不在外,外??熱,?且六七天的時候有這個情形,肯定是熱傳?了。此為陽去?陰故也,古?說陽主外,外邊沒有了,就是??了,這個陰陽應當指表?說的。
這段按理說不應當放在這?,它認為這?講的是病傳了,說由太陽病,傳?半表半?,再傳??,有這么?種情況。另?種情況呢,太陽病有直接傳?的,這段說的就是這種,傷寒過六七天直接傳?,這個與少陽病?關了
王付【釋疑解惑】
①怎樣理解“傷寒六七日”?
答:㈠張仲景論“傷寒六七日”的目的是強調疾病發(fā)生變化常常以六七日為1周期,或好轉,或痊愈,或發(fā)生其他變化。㈡張仲景論“傷寒六七日”的核心是強調辨治少陽病越早越好,早既能防止病證發(fā)生變化,又能縮短疾病演變周期。
②怎樣理解“無大熱,其人躁煩者”?
答:㈠張仲景論“無大熱”而強調病證表現(xiàn)是“其人躁煩者”,病變證機是熱郁于里而尚未發(fā)越于外,突出病證表現(xiàn)以里熱為主。㈡張仲景論“無大熱”而強調病證表現(xiàn)是“其人躁煩者”,病變證機是陽虛陰寒,虛陽躁動于內則躁煩,虛陽浮越于外則為自覺發(fā)熱,強調病是里寒外熱即真寒假熱。㈢辨識“無大熱,其人躁煩者”的病變證機或是里熱,或是真寒假熱,欲辨清病變本質,還必須結合舌脈相互驗證。
③怎樣理解“陽去入陰”?
答:㈠張仲景論“陽去入陰”的目的是突出疾病已發(fā)生本質變化,治療必須在變化中選用方藥。㈡辨識“陽去入陰”的臨床意義有二,一是太陽病而演化為陽明病、或少陽病、或太陰病、或少陰病、或厥陰??;二是少陽病而演變?yōu)殛柮鞑?、太陰病、或少陰病、或厥陰病。㈢張仲景論“陽去入陰”的特點是突出病變部位具有不確定性,辨證必須在變化中因病變證機而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