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符三年(1100年)的六月,蘇軾遇赦北歸。從海南出發(fā),一路向北,每過一地,他總會為我們留下一點記憶。如今沿著他的文字去追尋這一路,感覺他就在不遠處,微笑著,引領著我,一地又一地走過。
六月十七,在瓊州洗心。
六月二十,在瓊州海峽看天容海色本澄清。
六月二十五,在??蹬c秦觀重逢。
六月三十,因洪水繞道海上,感嘆吾輩必濟!
這其中,和秦觀的重逢尤其讓人唏噓。六十五歲的蘇軾,五十二歲的秦觀,萬里漂泊,在異鄉(xiāng)最后一次聚首,兩人心中都有無限心事,卻相顧無言。
這一天,秦觀是開心的。作為蘇門四學士之首,他迫不及待向老師展示自己這段時間的作品,其中就有他為自己寫的一篇挽詞。
蘇軾覺得秦少游已看淡死生,了然物我,對他的自挽毫不奇怪,兩人在歡笑中暢飲,匆匆分別。
這一次相會時,蘇軾開心于回歸,秦觀開心于重逢,雖然都已是人生暮年,卻都沒想到這是他們倆最后一次見面。八月十二日,也即50多天后,秦觀逝于藤州。
庚辰歲六月二十五日,予與少游相別于???,意色自若,與平日不異。但自作挽詞一篇,人或怪之。予以謂少游齊死生,了物我,戲出此語無足怪者。已而北歸,至藤州,以八月十二日,卒于光華亭上。嗚呼,豈亦自知當然者耶,乃錄其詩云。
——蘇軾 《書秦少游挽詞后》
那一天,秦觀為蘇軾寫下了最后一首送別詞?;厥自僮x,原來冥冥中已有預感,別后悠悠,后會無期,落花流水各西東。
江城子
宋 秦觀
南來飛燕北歸鴻,偶相逢,慘愁容。
綠鬢朱顏,重見兩衰翁。
別后悠悠君莫問,無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紅,莫匆匆,滿金鐘。
飲散落花流水,各西東。
后會不知何處是,煙浪遠,暮云重。
一年后,蘇軾病逝于常州。從此,煙浪遠處,暮云深重,那英姿勃發(fā)的少年意氣,正如南來北往的鴻雁,在雪泥踏上片刻,留下勁瘦的爪印,烙在了我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