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內(nèi)的寶寶不會說話,不懂得表達,只會哭鬧?錯了,是父母們沒“聽懂”孩子們的語言。
別以為嬰兒哭鬧只是小事,其實里面包含著大學問呢,寶媽可以通過寶寶肢體語言和哭聲來判斷寶寶需求,從而更好地照顧寶寶,使寶寶健康快樂地成長。本文將分別從肢體語言與哭聲兩方面,教你聽懂孩子。
肢體語言
小一點的寶寶,還不能控制好自己的肌肉、表情,沒有太多有意識的肢體語言,有些還是無意識的反射。比如,你如果把手指放到寶寶的手掌里,他會抓緊你的手指,這不是寶寶想說愛你,而是他的拳抓握反射。所以5個月以上的寶寶才能有意識的控制自己的肢體。
打哈欠。
小腦袋晃來晃去。
當身體直立時,不斷點頭,就像大人站著打瞌睡一樣。
眼睛發(fā)紅,有血絲。
慢慢閉上眼睛以后,猛地睜開,多次重復這個動作。
大腿強有力的蹬腿,但蹬腿動作不協(xié)調(diào)。
舌頭向一側(cè)翻卷(典型餓了的動作)。
嘴唇縮攏,或者噘嘴。
小腦袋轉(zhuǎn)到一邊,仰起脖子,有時會張開嘴巴。
蜷縮身體,拱起背部,四處找奶頭、奶嘴。
小手伸到嘴邊,想吮吸。如果沒有按時喂食,那這個動作表示餓了。
下嘴唇顫抖。
身體顫抖。
身上起了密密麻麻的雞皮疙瘩。
特別冷的時候,皮膚出現(xiàn)青藍色。
眼睛睜著,不怎么眨眼。
呆望著遠處,就像用牙簽撐著眼皮不掉下來。
亂搖亂擺很不協(xié)調(diào),抓身上的皮膚。
看上去想尖叫但又沒發(fā)出聲音,最后再放聲大哭之前會深吸一口氣。
向上卷舌,像條小蜥蜴,但并不是想吃奶。
表情奇怪,就像吃水果糖一樣,嘎吱嘎吱地咬嚼。
晃動胳膊,胳膊輕微顫抖。
把腿拉回到胸前。
身體僵直。
皮膚呈藍青色。
躺下可能開始氣喘,翻轉(zhuǎn)眼珠子,就像在微笑。
身體扭動,不停的翻身。
吮吸舌頭。這是自我安慰的一種方式,常常被誤讀為餓了。
小手放到嘴邊,想吸手。如果寶寶不餓,這個動作就是吮吸而已。
面部發(fā)紅、太陽穴靜脈突出。
寶寶哭聲
寶寶在用哭聲告訴你的時候,同時和上面的肢體語言配合使用。
喉嚨里發(fā)出輕咳聲,然后才開始哭。
聲音開始短促,接著就穩(wěn)定下來,哇哇哇,很有節(jié)奏。
哭哭停停,不急不緩,帶有乞求感和期盼性。
用手指觸碰寶寶的面頰時,寶寶會立即轉(zhuǎn)過頭來,并有吮吸動作。
不給喂奶,或是把手拿開,寶寶哭得會更厲害。
一旦喂奶,哭聲戛然而止。
不耐煩地哭,嘴唇干燥,伸出舌頭舔嘴唇。
給寶寶喂水時,立即停止啼哭。
小腦袋不停地左右扭轉(zhuǎn),東張西望,露出在找你的神情。
哭聲平和,帶有顫音。
握住寶寶的小手,就會停止啼哭,但仍有哼哼聲音,小嘴唇翹起,這就是要你抱了。
強度較輕,由小變大,哭的同時,兩腿蹬被。
換上一塊干凈的尿不時,就不哭了。
哭聲多較低沉,哭時肢體不怎么動,下嘴唇打哆嗦,小手發(fā)涼。
當為寶寶加衣被,或放到暖和地方時,就變得安靜了。
煩躁的哭聲,持久,大聲,就像在喘氣一樣。
身上汗涔涔的,小臉紅撲撲的,好像有熱氣朝你撲來。
起初聲音較低,大約持續(xù)5分鐘,你要是不理的話,會放聲啼哭。
當你減少衣被,或把寶寶移至涼爽地方時,寶寶就會停止啼哭。
喂奶時發(fā)出哼哼的聲音,或者短促啼哭。
扭動身體,努力擺脫,甚至停止吃奶。
小寶寶白天睡得很好,一到晚上就哭鬧不止,這是由于晝夜顛倒所致的。
當你打開燈光時,哭聲就停止了。
寶寶兩眼睜得很大,眼神靈活,這多是白天睡得過多所致,應逐漸改變。
哭聲呈陣發(fā)性,雖然聲音不大,不強烈,但一聲聲很不耐煩。拍拍寶寶,會慢慢停止啼哭而入睡。
吮吸時啼哭,突然陣發(fā)哭。
可能是口腔潰瘍,或者奶水過涼、過熱,或者奶頭孔太小,吸不出奶等。
不知各位家長通過這些學習,能聽懂孩子說話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