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重視孩子教育,但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是很欠缺經驗的,特別新手媽媽,很多寶媽甚至聽從網上瘋傳的那種“雞湯”式教育方法,什么快樂教育,自由成長啦等等,殊不知,很多雞湯聽來很好,實際卻“毒的很”。
曾有北京大學教授指出:現在網絡發(fā)達,很多網絡上的毒雞湯,堪比教育的砒霜,但是仍舊有很多人嘗試砒霜,甘之如飴,奉為雞湯,渾然不知。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毒雞湯毒在哪里吧。
父母教育孩子中,這三類教育對孩子影響最不好:
快樂教育之做人最重要的就是開心
很多家長的快樂教育就是不逼迫孩子,認為孩子快樂最重要,記得多年前看過一個雞湯文,就講述快樂教育的重要性,大概內容是:現在的孩子學業(yè)發(fā)負擔重,孩子根本喘息不得,孩子都抑郁了等等,所以提倡快樂教育,在我們過去,也沒有這么繁重的負擔,但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很好的長大了,而且本身是成才的金子,到哪都會發(fā)光的。
這個觀點當時看來我都差點信了,但是隨著年齡閱歷與知識的見長,才知道這個雞湯有多毒,這就好像在說: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可以很舒適。
孩子學業(yè)多,負擔重,變抑郁,自殺等等,關鍵在哪?是因為沒有快樂教育導致嗎?不是的,關鍵是沒有一個很好的心理健康的關注。
很多人都說,看人家外國人,尤其是美國,家長也不像咱們中國家長似的,這么逼迫孩子,都是鼓勵孩子,讓孩子每天都很快樂。
但是我們不必深入了解人家國情,就單看幾部外國名著我們就知道,哪些所謂的精英或者貴族紈绔子弟,也許他們長大了沒有變的更好,但是他們兒童時期承受的不比我們現在的孩子承受的少,甚至還要更多。
知識、樂器、騎馬、社交幾乎每一項都占據了孩子的閑暇空間。
自由成長之沒有自由的人生不是人生
還有一類教育觀點是自由生長,給孩子空間很重要,讓孩子釋放天性,我就很想問,天性怎么來的?難道是還沒出生之前就已經形成了一個道德思想人生觀念嗎?每個人的天性與外在環(huán)境和教育分不開啊。
走在大街上偶爾能碰到一些熊孩子,讓很多大人頭疼,可是做家長卻認為孩子這樣無所謂,這叫釋放天性,遵循本真,孩子兒童時期就要怎么舒服怎么來,畢竟童年一去不復返,可是照著這個觀點來說,他這人生各個階段也都不用約束自我了,因為每個人生階段一去都不復返。
前兩天同事和我聊天說:自己在外面工作,正好路過一個便利店,一個小男孩就叫住她說:阿姨,你能借我兩塊錢嗎?同事當時很忙,而且沒有現金,就殘忍的拒絕了,可是走了兩步,內心實在于心不忍,孩子萬一有什么難處呢?于是返回來就說:小朋友,你用錢做什么啊。
小男孩說:“我想買兩塊泡泡糖,可是我沒錢。”同事:……“買泡泡糖沒錢就算了,你要是真有什么難處阿姨能幫就幫了,小小年紀不買本借錢買泡泡糖?!苯Y果小男孩很鄙視地看了同事一眼走了。
當時我們笑了頭都要掉了,可是誰想過這個借錢孩子背后,家長是怎么教育出來的呢?
學歷沒有用之讀書沒用,大明星有幾個學歷高的
這個觀點,真的很多人是這樣的,坐公交地鐵隨處都能聽見學歷無用這個觀點,總有人說:學歷這么高又什么用,畢業(yè)也就賺二三千塊錢。那誰誰家的高中都沒念完,現在月入過萬,買房買車的。然后另一個家長也很贊同的附和。
這些人衡量學歷有沒有的根本:是金錢,誰賺的錢多誰就王道了。
可是我想問:那些現在月入過萬沒文憑沒學歷的人,他們做的是什么工作?科技、文藝、還是和現在高端產業(yè)有關的?答案可能真的幾乎沒有。
一萬個沒有學歷的人,可能也就只有那么幾個能走上老板企業(yè)家之路,但是大多數的精英,企業(yè)家都是名牌畢業(yè),甚至學歷博士博士后。
比如我們常常說的馬云、馬化騰等等。他們的付出又有幾個人可以企及?
學歷沒用怎么可能?如果馬云沒有這么好學歷,不會外語,還會有高的成就嗎?
而且學歷在教育孩子上也會起到很大幫助,沒有學歷怎么輔導孩子?包括你的人生閱歷,見識長短等等。
所以教育孩子中,家長到底應該信奉什么?
信奉什么?毒雞湯肯定是不行的,但信奉的是什么,我認為沒有同意的具體觀點,但是孩子從小的教育,基本的禮儀禮貌,思想觀、價值觀、審美等等這些都要正面積極教育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成就孩子的同時也是成就自己,共同成長共同學習才是一個為人父母最好的榜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