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木蓮媽媽原創(chuàng)作品,圖片為木蓮媽媽原創(chuàng)插畫,歡迎個人評論分享收藏
校園霸凌事件,似乎從未斷絕過,家長們?yōu)榇艘部偸翘嵝牡跄?,生怕孩子被人欺?fù),為此總會提前叮囑孩子遇到這種情況,究竟要怎么辦。
不過不同的父母,告訴孩子們的處置方法可能會不同,但總歸主要有這幾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誰打你,你打誰”,不能吃虧
孩子向來是一個家庭里的“心頭肉”,父母們平時都不舍得打他們一下,又怎么會允許在學(xué)校被打、被欺負(fù)?
有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理念就是:“誰打你,你打誰”,總之不能吃虧,要立馬反擊。
可是當(dāng)孩子真的打了回去,由于是故意打人,老師的處置方式往往會是打人者和被打的孩子都有錯,都會請家長過來,而且會一樣的批評,這樣被打后選擇反擊的孩子就會覺得很委屈。
還有一種情況是,有的小孩天性純良,不忍心傷害其他的小朋友,即使爸媽讓他打回去,他可能也不會打回去,碰到脾氣比較暴躁的家長,往往會罵孩子“沒出息”。
這樣會漸漸讓他覺得自卑,再遇到校園暴力時,他可能也不會選擇告訴老師和家長,只將委屈和痛苦憋在心里,變得內(nèi)向。
第二種方式:向老師告狀
被打后向老師告狀,讓老師教育打人的小孩,恐怕是大多數(shù)爸媽們會讓孩子選擇的一種解決方式。
在學(xué)生的心目中,老師本是就象征著權(quán)威,雖然可以把打人者的行徑報告給老師,讓老師去教訓(xùn)他,但是被打者往往會被打人者所記恨,從而趁老師不注意時,變本加厲的欺負(fù)被打的孩子。
這樣的糾紛,一次兩次老師還會耐著性子調(diào)解,若是次數(shù)多了,老師可能會覺得被打的孩子太軟弱,不想多管,而且老師最多只能口頭批評打人的學(xué)生,實際上并不能真正約束對方,這會讓被打的孩子意識到找老師告狀并不能解決什么問題,因此可能會選擇默默忍受欺負(fù)。
第三種方式:逃開
惹不起打人的孩子,最無奈的一種處置方式便是逃開,可是這樣逃避的行為會更加助長打人者的氣焰,往往會起到反效果,受到的欺負(fù)反而更多。
對于這三種遇到校園霸凌的處理方式,李玫瑾教授的看法是:有技巧的打回去。
在央視某檔節(jié)目里,教授李玫瑾在面對“如果孩子被打,是否支持打回去”這個問題時,給出了她的答案。
李玫瑾教授的看法是,她支持孩子打回去,但是并不是盲目的回?fù)?,而是要有技巧的打回去?/strong>
教授拿她在幼兒園的孫女舉了例子,說她孫女被打后,她就告訴孫女,若是再被打,掙脫不掉時就去扯對方的耳朵,這樣對方就會松開她。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打人的孩子見識到被打人的厲害,由此既保護(hù)了自身,又不會讓對方發(fā)生危險,而且以后打人者也不敢輕易欺負(fù)你。
李玫瑾教授提供方法,不得不說很有道理,也被很多父母們稱贊。
首先,不能恃強(qiáng)凌弱
被其他孩子欺負(fù)時,防衛(wèi)不要過度,也不能依仗著身強(qiáng)體壯,去欺凌別的小朋友,一些敏感部位,比如頭部、私密部位等別去觸碰,教會孩子與人為善。
但是同時也要讓孩子明白何為底限,最好別做老好人,該反抗的時候必須反抗。
其次,多多運動
只要多多的鍛煉,參加籃球、足球等運動,讓孩子變得強(qiáng)壯,才能最大限度的免于被欺負(fù),而且就算被打,反抗起來也容易。
最后,讓孩子多交朋友
勢單力薄往往容易受欺負(fù),若孩子的朋友比較多,那被欺負(fù)的可能性就會小很多,因此可以讓他多多的和同學(xué)接觸,多結(jié)交些朋友。
孩子們出生在不同的家庭,脾性往往各不相同,難以避免出現(xiàn)個別強(qiáng)勢的孩子喜歡欺負(fù)別人,只要教會孩子面對欺負(fù)時的正確應(yīng)對方式,要有技巧的打回去,那么就不需要畏懼,勇敢且有技巧的反抗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