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
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陸羽所著《茶經》,對后世影響甚大,而其老師皎然的指點和支持功不可沒。
陸羽人生的轉折點是在公元757-759年,即24-25歲拜見了皎然大師后的發(fā)生的。
陸羽與皎然結成“緇素忘年之交”時,當時皎然大師已四十多歲,乃杼山妙喜寺主持,有這樣的權力、條件讓陸羽安下心來潛心研究,陸羽也結束了動蕩不安的生活有了人生的著落。
《望江南·超然臺作》
(宋)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
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煙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卻咨嗟。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
詩酒趁年華。
蘇軾的這首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
上片之景,有“以樂景襯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對有家難回、有志難酬的無奈與悵惘。
更重要的是,整首詞表達思鄉(xiāng)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
《莫分茶》
(宋)李清照
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
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
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
茶興于唐盛于宋,宋代是中國茶葉文化的鼎盛時期。不僅“斗茶”之風盛行,因斗茶而引申出的點茶法也開始大肆流行。
點茶法——不直接將茶放入釜中熟煮,而是先將餅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燒水,微沸初漾時即沖點碗中的茶。再用細竹制作的工具“茶筅”,來使茶與水更好的融合。
而'分茶”是一種獨特的烹茶游藝。玩時“碾茶為未,注之以湯,以笑擊拂”,此時,盞面上的湯紋水脈會幻變出種種圖樣,若山水云霧,狀花鳥蟲魚,恰如一幅幅水墨圖畫,故也有“水丹青”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