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別署中國之新民,廣東新會人,光緒已丑年(1889)舉人??涤袨榈茏?。光緒二十一年,隨康有為發(fā)動“公車上書”,主張變法維新。變法失敗后,流亡日本。
他的書法藝術(shù),初崇唐楷,后攻魏碑及漢代隸書,其取法北碑的書法理念深受康有為影響。梁啟超的書法,屬于學者類型,但又與一些以行草見長的學者型書家不太一樣。他在文、史、哲方面的成就太高,再加上他作為政治家的聲名顯赫掩蓋了書法家的聲望。梁啟超在北碑上有相當高的造詣,在隸書創(chuàng)作方面也有極高的成就。
梁啟超《臨張遷碑》作品欣賞
▼
▲釋文:
君諱遷,字公方,陳留已吾人也。君之先,出自有周,周宣王中興,有張仲,以孝友為行,披覽詩雅,煥知其祖。高帝龍興,有張良,善用籌策,在帷幕之內(nèi),決勝負千里之外,析珪于留。文景之間,有張釋之,建忠弼之謨。帝游上林,問禽狩(通獸)所有。苑令不對,更問嗇夫。嗇夫事對,于是進
▲釋文:
嗇夫為令,令退為嗇夫。釋之議為不可,苑令有公卿之才,嗇夫喋喋小吏,非社稷之重。上從言。孝武時有張騫,廣通風俗,開定畿寓,南苞八蠻,西羈六戎,北震五狄,東勤九夷,荒遠既殯(通賓),各貢所有。張是(通氏)輔漢,世載其德,爰既且(既且為暨之誤)于君,蓋其繵縺(即纏連),纘(即繼)戎鴻緒,牧守相系(即繼),不殞(通隕)高問,孝
▲釋文:
載。三代以來,雖遠猶近,詩云舊國,其命惟新
於穆我君,既敦既純。雪白之性,孝友之仁。紀行求(來字右上一點,據(jù)考為求字)本,蘭生有芬,克岐有兆,綏御有勛。利器不覿,魚不出淵。國之良干,垂愛在民。蔽沛棠樹,溫溫恭人,乾道不繆,唯淑是親。既多受祉,永享南山。干祿無疆,子子孫孫
惟中平三年,歲在
一起學隸書
隸友喜歡本文可以分享和在下方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