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豆面糕點,估計都不認(rèn)識,如果說起它的民間小吃名字,大家就熟悉了,那就是“驢打滾”,在北京、天津那是無人不知,地道的特色小吃,黃、白、紅,三色分明,煞是好看。
撒黃豆面的步驟,猶如野驢在地上打滾時的黃土,因此而得名,老祖宗很有想象力,如此簡單一道小吃,卻跟驢子掛上了鉤,制作工藝分為胚、餡、成型,入口綿軟,豆香餡甜,黃豆面入嘴后,不用嚼,慢慢品味,老少皆宜。
下面是具體做法:參考一下
1、準(zhǔn)備300克糯米粉,100克黃豆面,適量紅豆沙,適量奶粉。
2、糯米粉倒入和面盆中,加入奶粉,倒入溫水,邊倒邊用筷子攪拌,等糯米粉均勻吸收,在揉成光滑的面團(tuán),加入10克食用油,增加光滑度。
3、鋪平在盤子中,輕輕壓平,上蒸鍋25分鐘,蒸好以后,蓋一層保鮮膜,防止表面變干,等待自然放溫。
4、把黃豆面放入不粘鍋中,無需水無需油,直接干炒,全過程開小火,用木鏟輕輕翻炒,等聞到豆香味即可,黃豆面的顏色慢慢變成淺褐色,?;鹁涂梢?。
5、等黃豆面變的不那么熱,過一遍篩子,只保留篩出來的黃豆面。
6、先把黃豆面撒在案板上,鋪上溫?zé)岬呐疵讏F(tuán),在撒一層黃豆面,用搟面杖輕輕地,搟成0.5毫米厚度,形狀為長方形。
7、擠出紅豆沙餡,放在碗中。
8、把紅豆沙均勻的涂抹在糯米面皮上。
9、從一邊小心翼翼的卷起來,卷的時候,稍微用點力,一定要緊,避免中間留空隙。
10、刀要快一些的,切成大小均勻的小段,在撒一層黃豆面。
11、大功告成
12、裝盤成品,現(xiàn)做現(xiàn)吃
看著挺麻煩,其實挺簡單,好吃也覺得值了,糖可以不加,或者少加點,口感更好。
注意小貼士
1、切成品的時候,最好用快刀,避免粘連,切出的樣子難看。
2、蒸好的糯米團(tuán),搟的時候稍微用點力,要有耐心,就當(dāng)健身了。
3、黃豆面買來之后,切不可直接用,不粘鍋無油無水,炒出豆香味。
4、做“驢打滾”一定要用紅豆沙,如果在家自制就更好了,又甜又沙。
5、100克黃豆面其實用不了那么多,剩下的別浪費,也可以沖水喝。
俗語說,人餓了,石頭蘸鹽也是好吃,中國的菜系發(fā)達(dá),做法多種多樣,只要有耐心,味道自然就出來了。
傳說“驢打滾”名字的由來
據(jù)說有一次,慈禧太后吃煩了宮里的食物,想嘗點兒新鮮玩意,御膳大廚們左思右想,決定用江米粉裹著 紅豆沙 做一道新菜。
新菜剛一做好,便有一個叫小驢兒的太監(jiān)來到了御膳廚房,誰知這小驢兒 一個不小心,把剛剛做好的新菜碰到了裝著黃豆面的盆里,這可急壞了御膳大廚,但此時再重新做又來不及,沒辦法,大廚只好硬著頭皮將這道菜呈到慈禧太后的面前。
慈禧太后一吃這新玩意兒覺得味道還不錯,就問大廚:“這東西叫什么呀?”大廚想了想,都是那個叫小驢兒的太監(jiān)闖的禍,于是就跟慈禧太后說:“這叫‘驢打滾’?!睆拇?,就有了“驢打滾”這道小吃。
我是食味菜譜,1000道家常菜每天更新,喜歡記得關(guān)注一下,原創(chuàng)圖文,禁止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