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3克黃連10克厚樸10克枳殼10克良姜6克烏藥10克荷葉6克官桂6克佛手12克
功能 健脾和胃,理氣暢中。
主治 肝胃不和之胃堵、腹脹、打呃、脅下痞滿、胃脘隱痛、納差。脾胃不和之納呆、嘈雜、乏力、便溏,脾胃虛寒之胃脘疼痛、喜溫喜按、善肌消瘦、大便不成形。
方解 吳萸、黃連辛開苦降,吳萸性偏燥烈,既能溫胃暖肝,又能開郁結(jié),黃連苦寒泄熱,抑制吳萸之燥烈,兩藥配伍源于“左金丸”。臨床觀察二藥合用專治胃脘嘈雜之癥,現(xiàn)代藥理表明,它們具有廣譜的抗菌消炎作用。翟氏常以1:3比例配伍運(yùn)用。厚樸、枳殼性散主降,溫中下氣,化濕除滿,有良好的理氣通降作用。烏藥、良姜、官桂辛香性溫,具有溫胃散寒、止痛開通的作用。藥理表明:烏藥酸有解除胃痙攣的作用。荷葉、佛手芳香化濁,和胃理氣,對胃滯之證療效特佳。全方突出體現(xiàn)了“輕可去實(shí)”的臨床妙用。
辨證要點(diǎn) 此方應(yīng)用,突出抓住氣滯氣逆的特點(diǎn),不光在脾胃病中適宜,也可應(yīng)用于慢性腸炎、慢性肝炎、心律失常及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更年期、失眠癥等。
加減運(yùn)用 胸悶、心悸加丹參、雞血藤;反酸惡嘔加浙貝、煅瓦楞;失眠多夢加菖蒲、生龍牡、炒棗仁;口干、胃部燒灼、舌紅少苔加綠萼梅、山楂。
方歌
~健脾和胃荷萸藥,黃連佛手厚樸殼:官桂良姜溫中焦,化滯解郁定五臟。
按語 本方用藥以調(diào)氣血、和脾胃為重點(diǎn),如果配伍得當(dāng),可以演變出多張?zhí)匦幏?,收到最佳效果?span style="white-space:pre">
典型病例 畢某,女,55歲,。
胃脘部反復(fù)脹痛10余年,春秋季發(fā)作加重,疼痛無明顯規(guī)律,曾做胃鏡示“淺表性胃炎”。服用過中、西藥物,癥狀緩解不明顯。近1年癥狀有所加重,反酸、怕涼、喜熱飲、打呃、飲食差、兩脅下脹滿不舒、口粘、大便不暢、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細(xì)。考慮肝郁脾虛,擬溫胃制酸法,服良桂和胃湯加浙貝、煅瓦楞、蓽撥。服藥7劑后,癥狀明顯緩解,胃痛減輕,有矢氣,腹脹減,反酸減少,仍感胃脘部怕冷。大便正常,飲食稍好,舌紅苔薄白,脈弦細(xì),繼前法上方加玫瑰花、丹參加強(qiáng)理氣活血作用,再服7劑后,癥狀基本消失,自覺精神好,胃脘舒適,飲食好,為鞏固療效,繼用原方5劑收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