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去超市買了一把某廠家生產(chǎn)的拖把,回來后仔細研究使用注意事項。在第四條中赫然寫道:“使用一段時間后,如需清潔膠棉頭時,……切記使用具腐蝕性的清潔用品,……”“切記使用具腐蝕性”這句話明顯有悖常理?!扒杏洝倍ㄊ恰扒屑伞敝`。廠家本來一定是提醒消費者千萬不要使用具有腐蝕性的清潔用品來清洗膠棉頭的,可是卻適得其反!如果真的有人按照注意事項用了腐蝕性的清潔用品,損壞了拖把事小,傷了人事可就大了!
想到此,一向愛管閑事的心蠢蠢欲動,急忙操起電話,給銷售商和廠家分別打了電話,對方竟都沒注意到這個嚴重疏漏,感激不迭!當下心安,雖然事小,畢竟自己又做了件好事,還是很欣慰的!
一想到做好事,竟回想起30多年前自己擔當“學雷鋒小組”組長的事來,一時恍如隔世。那是從1986年讀初一開始的,作為班長的我和班里的其他幾名同學組成了“學雷鋒小組”,專門負責學校附近的一位五保戶武大爺?shù)娜粘I?。當時,老人家70多歲了,獨自一人生活,多有不便。我們幾個14、5歲的孩子一有空閑就圍在他身邊,為他清理衛(wèi)生,做家務(wù),還把自己舍不得吃的零食留給老人。記得最清楚的是為老人擔水。那時沒有自來水,我們幾個身單力薄的孩子都爭著去井邊打水。冬天,井邊很滑,請大人幫我們打上來,我們再自己給老人擔去。冰冷的水常常打濕我們的衣服,手也要凍僵??墒钦l也沒有怨言,那是真的痛并快樂著的,做好事帶給人們的心靈愉悅莫過于此吧!
后來我上了高中,其他同學各自尋找出路,堅持了3年的“學雷鋒小組”因無人接班而解散。
在以后的生活中,雖然舉手之勞的好事做了不計其數(shù),而那種真正以雷鋒的精神鞭策和鼓舞自己為別人無怨無悔、不求回報、奉獻愛心的“做好事”,真的很久遠了。
不知是年齡的增長庸俗了自己的心靈,還是社會的庸俗褻瀆了自己的真誠!當無數(shù)個讓自己“學雷鋒”的機會擺在面前時,那種樂于助人的沖動卻在一點點消減。公交車上,因為懼怕那些當你讓座位時大家看怪物一樣的冷漠嘲諷的目光,索性自己有空位也不坐;去市場,老人蹣跚著手提重物在自己面前搖晃,剛要出手相助,觸到的卻是警惕和反感的目光,竟心虛地縮回了手;公園里,看到跌倒的孩子,不敢攙扶怕惹上不必要的麻煩,只好快步超過去;快餐店里,當自己想把多余的優(yōu)惠券與別人分享,從對方眼里看到的是猶豫與懷疑,然后是急不可待地一把拿去轉(zhuǎn)身就走,生怕被要了回來。大街上,面對伸過來的手,多少次按捺不住自己的同情心慷慨解囊,卻害怕聽見別人笑話自己上當受騙,總象作賊一樣匆匆離去。
不是不想學雷鋒,是學的太累!當那種愉悅變成了負擔,動力自然就變?yōu)樽枇Γ?br>又到了3月5日,又一個學習雷鋒紀念日,不知還有多少人記得這個日子,不知街頭會出現(xiàn)多少說義務(wù)實際是練手的修車理發(fā)的,不知會有多少打著免費體檢的幌子賣假藥的。更不知在這一天里,鮮有人光顧的敬老院的窗戶會被擦了多少遍……
當一種習慣變成了作秀,當一種傳統(tǒng)沾染了功利,雷鋒泉下也會羞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