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真情實感”是個偽命題|
作文要寫出“真情實感”為作文的基本要求,有的省市中高考干脆在命題中作為要求提出,而事實上,只要應(yīng)試作文存在,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真情實感”。
其實道理很簡單,你既然是命題(包括話題)了,考生勢必要按照你的要求去作文,他們有限的生活是無法都能有生活體驗的,必然要去“加工”,甚至編造。比如2007年無錫市中考作文,是個半命題:精彩 ,考生在考場是一時很難想出什么“精彩”的,但他們有“準(zhǔn)精彩”,如何變成“精彩”,只好“藝術(shù)化”了,既然是藝術(shù)化,必然涉嫌未必“真情實感”了。作為作文要求,赫然提出要考生“真情實感”,委實難為我們的孩子了。
或許有人要跟我說了,“真情實感”不是指有完全的事實,像新聞一樣。不排除可以藝術(shù)加工的成分,只是要“像”,不能胡編亂造。真是這樣,就更出格了,考生生活體驗有限,“編”起來自然沒有成人那樣“天衣無縫”,我們作文教學(xué)總不能演化為教學(xué)生如何編得像吧?
況且,他是否是“真情實感”你基本無法判定,所謂判定“假”,只是閱卷老師的主觀認定,缺少與當(dāng)事人的核實。很多人喜歡拿“我手寫我心”說事,因為“寫我心”代表“真情實感”,而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如何用我手寫我心,換句話說,是寫作技巧問題,不是寫不寫“心”的問題。
我們的作文教學(xué)是有很多誤區(qū)的,說白了,不是教學(xué)生如何寫“我心”,而是教學(xué)生如何寫得“像我心”,這恐怕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真情實感”。既然不是,哪怕再像,也不要貼上有“真情實感”的標(biāo)簽。
你說《西游記》有“真情實感”嗎?科幻的、童話的,那樣不是編的?文藝評論家從來不去追究是否有“真情實感”,只是看其思想意義和藝術(shù)表達,為什么非要要求考場作文有“真情實感”。
如此說來,作文要求中的“真情實感”還真是個“偽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