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發(fā)了一張書房的圖片,有幾位朋反對我書房所掛的書齋名“松風(fēng)書屋”很感興趣。茲重錄前兩年所發(fā)的一篇微文于此,算作解釋:
福師大校門正對面康山里的這棟教師住宅樓對我來說是有些熟悉了。師大美術(shù)糸教授,著名畫家,美術(shù)教育家陳明謀先生(1920一2010)家就在這里。十多年前,我在福州工作時,曾數(shù)次去拜訪過他。第一次是我和兩三位畫家朋友一起去拜訪,那一次,他在一幅他的夫人鄭蔚青所繪的蘭石圖上加繪靈芝翠竹,并題款贈送給了我。隔了幾個月,我在舊書店看到一張用鉛筆落款'女民兵一一陳明謀1964年'的木刻版畫。當時我并不了解他早年有創(chuàng)作過版畫,就買了下來,之后找了個時間帶過去給他鑒定一下。他很驚奇,說,是他的作品,不知何時何原因流到了書攤。他重新用鋼筆在畫上題了款,并蓋了印章。這是第二次見面。第三次見面是拿了一本他的老朋友,著名版畫家吳忠翰先生的一本版畫集去請他題款。吳忠翰先生最著名的一幅版畫作品《榕樹下》就收在這本作品集里,據(jù)我了解,這幅作品是陳吳兩人合作的,不知為何只署名吳忠翰。這幅作品曾入選全國美展,我曾在廈門一位收藏家家里見過原作,十分精彩。陳教授跟我講了很多吳忠翰先生的往事,言語中充滿了對老友的感情。他在這本作品集扉頁題寫了'老友吳忠翰先生部份作品集'等字。前些日子,偶于孔網(wǎng)見兩件吳忠翰在售,急忙下單付款,收入書屋。最后一次我見到陳教授是2003年年底,我要離開福州回廈門了,去跟他告別,并請他為我題寫一幅書齋名《松風(fēng)書屋》,他問我,為何要取名松風(fēng)二字?我說,我小的時候,在山上放牛,牛吃草,我躺在松樹林下休息,耳邊聽著風(fēng)吹過松樹的呼呼聲,此情景,多年不忘。他聽后說好,就欣然提筆為我題寫了兩幅《松風(fēng)書屋》書齋名,這個書齋名至今一直掛在我在書房。陳明謀先生出生于泉州德化戴云山,自號戴云叟,戴云山一定也是一個云霧繚繞,牛羊滿山的所在,想必我的描述一定勾起了他的童年回憶了。陳教授己于2010年以九十高齡仙逝。所以去年再次經(jīng)過他家樓下,不免使我回憶往事。不知鄭師母現(xiàn)在可安好?我沒有勇氣去打憂她的寧靜的生活。福州,我來了,我又要走了,繼續(xù)我的下一站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