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娃
生于西藏,長于李白故里,現居北京,玄學愛好者。2016 年出版首部詩集《我把自己分成碎片發(fā)給你》。出版過長篇小說《過了天堂是上海》《情人在前》《北京把你弄哭了》。
我們如此確信自己的靈魂
我們如此確信自己的靈魂
比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肉體
更為確信,仿佛我們真的見過她
親手撫摸過她,彎下身來為她洗過腳
在夜間聞過她腋窩里的汗味
在清晨聽過她的哈欠聲與唇語
我們如此確信我們的靈魂
確信她比我們的肉體更干凈,更純粹,更輕盈
仿佛我們的肉體,一直是她的負擔
我們蔑視一個人,常常說他是一個沒有靈魂的人
我們贊美一個人,常常說他是一個有靈魂的人
是什么,讓我們這樣振振有詞,對沒有憑據的東西
對虛無的東西,對無法驗證的東西
充滿確信?
如果有一天,一個明證出現
說靈魂是一個又老又丑又骯臟的寄生物
她僅憑我們的肉體得以凈化,并存活下去
崩潰的會是一個,還是一大群人?
從崩潰中站立起來的人,或者從沒倒下的
會是怎樣的一群人?或一個?
李元勝點評
作為一個獨立而勇敢的寫作者,西娃敢于面對重大主題,同時有著很強的敘事和把握詩歌結構的能力,在一首詩里,那些看似即興的轉折,其實背后有著老練的謀篇布局。
藍 藍
祖籍河南,生于山東煙臺。出版有詩集《含笑終生》《情歌》《內心生活》《睡夢睡夢》《詩篇》《藍藍詩選》《從這里,到這里》《一切的理由》《唱吧,悲傷》《世界的渡口》《從繆斯山谷歸來》、散文詩集《飄零的書頁》《燕麥草》、散文隨筆集《人間情書》《滴水的書卷》《夜有一張臉》《我是另一個人》、長篇童話《夢想城》《坦克上尉歪帽子》《大樹快跑》、短篇童話集《藍藍的童話》《魔鏡》等。
愛
愛就是不想活了。
愛是掏空自己,變成
一個影子。
愛是英勇無畏地使自我軟弱無能。
去愛就是去找死。
去愛就是以死的方式活著;
就是請一個人把雙腿
插進你的身體,
帶你走。
你不再有嘴唇,眼睛。
他或者她
在替你說話,在替你凝視。
愛是水,是任何盛放它的
事物的形狀。
愛是安靜的乞丐
向一棵草祈求一小片殘葉的美麗。
又是一無所求:速速朽爛
成為泥土,供養(yǎng)別的生命。
愛日夜呼喚,奔走在曠野
愛是時間的消失。
如一張白紙的失敗
期待世界全然占有自己。
愛是茫然無措。
愛是化為灰燼。
李元勝點評
藍藍善于從普通人艱辛的生活中,發(fā)現詩歌所需要的細節(jié)或者意義,她的寫作是博大而深沉的,因為它們不僅承擔著她自己的命運,還承擔著她注視著的鄉(xiāng)村、城市以及行走其間的人們的命運。
娜 夜
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yè)。20 世紀80 年代中期開始詩歌寫作。出版詩集《個人簡歷》等多部。曾獲《人民文學》獎、天問詩人獎、《十月》文學獎等。2005 年《娜夜詩選》獲第3 屆魯迅文學獎?,F居重慶。
想蘭州
想蘭州
邊走邊想
一起寫詩的朋友
想我們年輕時的酒量熱血高原之上
那被時間之光擦亮的:莊重的歡樂
經久不息
痛苦是一只向天空解釋著大地的鷹
保持一顆為美憂傷的心
入城的羊群
低矮的燈火
那顆讓我寫出了生活的黑糖球
想蘭州
陪都借你一段歷史問候陽飏人鄰
重慶借你一程風雨問候古馬葉舟
阿信你在甘南還好嗎?
誰在大霧中面朝故鄉(xiāng)
誰就披著閃電越走越慢老淚縱橫
李元勝點評
娜夜在多年的寫作中逐漸創(chuàng)造出了自己的詩歌樣式:混合著沉思、敘述的抒情詩,那些猶如深夜一個人的劇場里的獨白,既是傾訴,又是質問,她的聲音跨越了性別,代替著深夜里仍需清醒的人類在傾訴和質問。
林 莽
生于1949 年11 月。1969 年到河北白洋淀插隊,開始詩歌寫作。著有詩集《我流過這片土地》《永恒的瞬間》《林莽詩選》《秋菊的燈盞》《記憶》、詩文集《時光瞬間成為以往》《穿透歲月的光芒》和《林莽詩畫集》。現任《詩探索·作品卷》主編。
在早春的清晨聽一只大提琴曲
老友發(fā)來一曲名為《往事》的微信
大提琴的訴說讓我想到了
往昔眾友們日漸蒼老的面容
春日的綠風拂動林梢
鳥雀齊鳴而大提琴低訴
世事悠然遠山群青色的背陰處
山桃花閃動早春的明媚
想到我們曾經淪落的水鄉(xiāng)
青春伴著歡樂
也伴著無以訴說的苦悶與創(chuàng)傷
那時我們只是憤然抗拒
還無意責問:這世界到底怎么了
今晨在早間新聞里
那個因阿富汗戰(zhàn)亂而亡命愛琴海的阿薩德
一個多么優(yōu)秀的青年
英俊健壯的體魄流暢的英語
他遠離家鄉(xiāng)和新婚的妻子
從去年到現在一個普通難民的旅程
從一個邊界到另一個邊界
從一所難民營到另一所難民營
吃盡了饑寒與離別之苦
這個世界到底怎么了為什么
每一代人都有不忍回首的罹難
春風無知吹綠了四野
一位大提琴手讓淚往心里流
李元勝點評
林莽以強大的心智和藝術能力,繼續(xù)著詩歌寫作的長跑,穿過了整個中國新時期詩歌史后,他的詩歌愈發(fā)呈現出特別的沉靜和深沉,有如秋天的池塘,那些沉沒在心里很久的東西,依然在倒映著雪山和藍天。
劉 川
1975 年生,祖籍遼寧阜新。偶以粥飯為名寫作舊體詩詞。曾出版詩集《拯救火車》《大街上》《打狗棒》《劉川詩選》《西天的云彩》等。編著有《當代詩詞三百首賞評》《近代以來五絕全讀》等。現居沈陽,《詩潮》雜志主編。
在孤獨的大城市里看月亮
月亮上也沒有
我的親戚朋友
我為什么
一遍遍看它
月亮上也沒有
你的家人眷屬
你為什么
也一遍遍看它
一次,我和一個仇家
打過了架
我看月亮時
發(fā)現他
也在看月亮
我心里的仇恨
一下子就全沒了
李元勝點評
劉川有自己的詩歌指針,善于從艱難和紛繁的社會生活中找到異樣的詩意,寫作上偏好口語,而且是剔盡肥肉只剩骨架的口語,到了這個境地,每一首詩都是決斗,沒有退路。好在,他時常險勝。
蘇 淺
生于70 年代初。遼寧人。出版?zhèn)€人詩集《更深的藍》《寫在水上》《我的三姐妹》(與唐果、李小洛合著)等。曾獲《詩刊》“新世紀十佳青年詩人獎”等。參加《詩刊》社第22 屆青春詩會。
恒河:逝水
三月無風,恒河停在黃昏。
站在岸邊的人,一邊和鳥群說著再見一邊想起
昨夜在夢里悄悄死過無人知道。
從沒有一種約會像死亡這樣直接。
一生啊。它伸手抱住什么,什么就成為火焰;
一生怎么會這樣美
剛開始是花瓣,后來是蝴蝶。
剛開始是一滴雨,
后來是恒河。
李元勝點評
十多年來,蘇淺無拘無束的寫作,給漢語詩歌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性,她是如此熟知語言本身的寂靜,也能隨時開啟個人的語言狂歡。而除去語言天賦,她不為任何地域和事件所困,只關心天地之間某種類似于神性的啟示。
人 鄰
祖籍河南洛陽老城。出版詩集《白紙上的風景》《最后的美》《晚安》、散文集《閑情偶拾》《桑麻之野》《找食兒》等?,F居蘭州。
草原之夜
夜,又美又寧靜。
身邊的那個女人,又美又寧靜。
星斗滿天,我在草原上舍不得睡去,
甚至舍不得遮上薄薄的窗簾。
我甚至舍不得叫醒那個
靜靜地睡在我身邊的年輕女人。
夜真的又美又寧靜。
似乎誰醒著,草原就是誰的。
李元勝點評
人鄰的寫作令人尊敬,那是一種低調、克制、緩慢的寫作。低調有利沉潛,克制避免了追求語言效果而產生的匠氣,而緩慢能讓我們看到更深的裂縫。
顏梅玖
筆名玉上煙。供職于寧波某報社。著有詩集《玉上煙詩選》和《大海一再后退》。有作品被譯介到日本、美國、臺灣等。獲《人民文學》年度詩歌獎和遼寧文學獎等獎項。
落日之歌
它旋轉著它的渾圓、金黃
穩(wěn)穩(wěn)地躍入大海平靜的胸口
它有無限次的輪回
消失,只是一種行為藝術
它完全掌握了這門偉大的技藝
如果我為它寫下墓志銘:
完美的典范或一個圓滿的謊言
真相是:如果抽去它的金黃
它就是灰白的光暈
事實上,我們心中曾經有過的那輪金黃
剩余的光暈也漸漸消失
多少時日白白熬過,多少光線偏離了內心
多少果子腐爛、宴席散盡,多少姓名地址一筆抹去
只有死亡依然在窺視著我們
李元勝點評
顏梅玖真正做到了,一首詩,就是一次對自我和世界的審判,比如,像《讀茨維塔耶娃》這樣的作品。語言的美好質感與強大的理性力量,互相倚靠著并存于她的作品中。
聶 權
1979 年生,山西朔州人。有詩集《一小塊陽光》《下午茶》。曾獲2016 華文青年詩人獎、2017 華語青年作家獎等獎項。
流浪兒
用粉筆
在水泥地上
畫一個媽媽
然后蜷縮在她的肚腹中睡去,像
依偎著她
也像仍然在她體內
舍不得出生
簡筆畫的媽媽
那么大
她有漂亮長發(fā)、蝴蝶結
有向日葵一樣的圓臉龐
和彎彎笑眼
李元勝點評
聶權的詩歌沉浸在當下的經驗中,詩歌有時替他找到春日里多出來的一條美好小路,有時,替他甚至整個人類承受某個下午的黑暗。
李元勝
1963 年生。詩人、生態(tài)攝影師。1983年畢業(yè)于重慶大學電機專業(yè)。大學時期開始寫詩?,F為重慶文學院專業(yè)作家,重慶市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委員。曾獲魯迅文學獎、人民文學獎、十月文學獎。
命有繁花
夜讀“紅樓”,市聲如織,徘徊一場舊夢
隔一條街,曹氏還在消遣心中那塊頑石
一個人從深淵回到世上
他帶回的漣漪,其實仍舊是無用的
棋局中奔跑的卒,只看得見前面的楚河
孤獨終老的人,忘了自己也曾命有繁花
新的一天,我們還得握緊繩子,緩緩放下竹籃
時代的,小說的,曹氏的漣漪,在空中掙扎了一下
都回到了之前的漆黑中
李元勝點評
近幾年的詩歌寫作,有點像進入了一個非常放松、隨心所欲的階段。沒有普通的事情,我看到的、聽到的、路過的一切都很特別,都值得好好寫。重要的是,不是寫什么,而是每一次寫作,你都必須發(fā)展出新的語言能力,才能與你獲得的新經驗相匹配。
好書推薦
李元勝 編
《我是你獲得世界的一種方式》
(精裝簽名本,中國青年出版社,小眾書坊策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