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是港股財報公布的密集期,這將會是決定市場走勢的一個重要變量。
在3月18號,小米集團副總裁盧偉冰發(fā)布了紅米7PRO和紅米7兩款產品,意在劍指榮耀之后,3月19號,小米也公布了上市以來的首份年報。
01
作為剛上市半年左右的小米,2018年小米營收1749億元人民幣,增長了53%。
凈利潤達到了85.5億元,也增長了59.5%
其中,小米手機產生的收入,由2017年的806億元增加41.3%至1138億元,售出了約1.19億部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上漲29.8%。
手機平均售價由2017年的881.3元,增加至958.1元。
小米在2018年中國大陸手機平均售價同比提升17%,海外市場的智能手機平均售價亦同比增長9.7%。
不過小米在第四季度遭遇了一定的困境。
雖然該季度營收和凈利都實現同比增長,然而卻也都出現環(huán)比下滑的趨勢。該季度還出現了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和環(huán)比下滑。
2018年第四季度,小米僅有兩款試水高端市場的商務旗艦機Mix3和小米Play。
而在2017年第四季度,小米主推紅米的三款新機,即紅米 5A、紅米 5、紅米 5 Plus。
依靠超低定價快速沖量,正是到了2017 第4 季度,小米手機銷量排名上升到了世界第四。
困境雖有,但負面消息基本符合外界預期。
根據IDC發(fā)布的數據,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4.1%。
就前五大廠商而言,僅小米和華為實現了兩位數的同比增長,OPP O僅小幅增長,蘋果 和三星則都出現了同比下滑。
看財報,核心就是兩個字——增長。
數據指標所反映的各項業(yè)務的開展情況,都是處于良性的增長或者說優(yōu)化狀態(tài)當中。
小米上市后的第一份年報,還算合格。
事實上,現在的小米,雖然比不上14年的風光,但是在過去的八年時間里,現在的小米應該是屬于相對健康的狀態(tài)。
不論是作為互聯網公司的小米,還是作為獨角獸的小米,小米的最大危機就在于增長。
如果小米能夠保證持續(xù)的增長,那對于小米的一切懷疑自然會煙消云散。
02
2013年12月12日,在“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的頒獎盛典上,雷布斯和董小姐,打了一個“10億豪賭”。
根據“賭約”,5年后,如果小米營業(yè)額超過格力,那么董明珠給雷軍10億元,反之,則雷軍給董明珠10億元。
5年過去,小米在2018年第四季度和全年,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均出現了同比下滑,營收也不及格力,自然賭約上雷軍輸了。
未來,小米和雷軍該怎么辦?
在財報中, AIOT業(yè)務亮點頗多。
2018年,小米A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分部的收入為438億元,較去年增長86.9%,也成為小米2018年增速最快的業(yè)務。
從該業(yè)務在整體營收中的占比來看,2018年全年達到25.1%,而2017年為20.5%;2018年第四季度,該業(yè)務營收占比甚至達到了33.6%,而2017年同期為24.2%。IoT業(yè)務無疑成為小米2018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最大亮點。
AIoT這個概念小米已經提出有一段時間,如何繼續(xù)變現是小米下一步考慮的問題。
同時在手機業(yè)務成熟情況下,小米以此為支撐,開始拓展智能電視、智能音箱、筆記本電腦等多個領域。
今年前九個月,小米智能電視的全球銷量達到520萬部,其中第三季度同比增長198.5%,還于2月進入了印度市場。
小米甚至開始進軍格力的腹地,做起了小米空調,還有3月18號發(fā)布的小米洗衣機。
小米生態(tài)鏈旗下的企業(yè)到現在數量已經非常龐大,今天米家發(fā)一臺電飯煲,明天智米發(fā)一臺空調。
小米一直說自己要做科技界的無印良品,現在他們確實距離目標越來越近了。
早在去年,小米商城就已經成為全球第八大電商平臺,在國內僅次于阿里和京東,甚至戴爾、蘇寧、沃爾瑪等巨頭的電商平臺規(guī)模都不如小米。
格力在前,小米在沖,這次5年的賭局雖然輸了,但給小米也制造了大量營銷話題。
03
今年是眾手機廠商過得甚為艱難的一年。
資金斷裂、股權被凍結、被追債、工廠停工,美圖、金立、錘子紛紛陷入危機,有的已倒下、有的還在苦苦支撐。
雖然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規(guī)模出現萎縮,但在中國出貨量排名前四的手機廠商的市場份額卻提高了,其中華為和vivo在出貨量方面逆勢增長。
毫無意外,2018年中國出貨量最大的智能手機廠商是華為,華為在2018年中國市場出貨量達到了恐怖了1.05億部,同比增長16%。同時市場份額也達到了27%,創(chuàng)歷史新高。
盡管OPPO在2018年出貨量下降了2%,但OPPO的市場份額仍同比上漲了2%,達到了20%。
而跟華為一樣逆勢增長的vivo名列第三,2018年vivo的出貨量同比增長了9%,市場占有率也同比上漲了4%,達到了20%。
接下來就是小米了,小米在2018年出貨量減少了6%,市場占有率同比上漲1%,達到了12%。
小米線上被華為榮耀趕超,線下被OV雙雄壓制,其導致了小米在國內市場的頹勢。
與此同時,2018年,小米國際市場收入增長118.1%達到700億元,占總收入比由28%達到今年的40.0%。
在印度,小米的智能手機連續(xù)六個季度保持出貨量第一,報告期同比增長59.6%;在印度尼西亞的出貨量同比增長299.6%,按出貨量計市場份額排名第二。
在國內基本盤岌岌可危的情況下,海外市場是為數不多的亮點。
回想2007 年,iPhone 橫空出世時,外界卻也是一直唱衰。
摩托羅拉高級總監(jiān)周光平很看好,甚至向摩托羅拉的高層提議做大屏手機,但高層并沒有采納。
隨著 iPhone 的崛起,摩托羅拉逐漸走向衰落。
如同iPhone崛起一樣,當初小米喊出互聯網手機性價比時,國內的手機公司都不屑一顧。
而在小米創(chuàng)造輝煌之后,華為,ov紛紛研究小米的策略,弱點,直至今日,小米終于感受到了危機,甚至雷軍都親自下場回擊競爭對手。
對小米來說,這是最壞的時代,意味著你不能躺在以前的輝煌上賺錢。
而如何擺脫低價標簽,進軍高端市場,而這也是小米發(fā)力最好的時代。
(完)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小米的出路到底要怎么走?